2018-06-04 16:39 瀏覽量:11454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上世紀50年代,化學肥料逐漸在國內興起。隨著化肥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農業生產中,過度使用以及增產效益下降等問題逐步顯現。“土地報酬遞減率”的經濟理論認為,在技術不變、其他要素不變的前提下,對相同面積的土地連續追加某種要素的投入所帶來的報酬的增量(邊際報酬)遲早會出現下降。而“微妙軍團”研發項目基于復合益生菌發酵,將作物需要的氮磷鉀等營養成分全部螯合在一起,實現菌肥一體,既能夠滿足作物對養分的需求又不會對土壤造成危害,還能維護環境和土壤健康。
據介紹,其原理是以微生物為主導性質的肥料,包含作物中需要的所有營養元素,根據作物不同時期施入不同比例的調整螯合的營養元素。通過元素的螯合技術,把不相容的元素整合到一起,不產生拮抗現象,應用全元素肥(水菌肥一體化)的專利技術,在傳統肥料中添加了有益菌。結合兩種技術體系,把不相容、不溶于水的菌和元素結合在一起。有效解決農業種植中作物重茬、產量低、吸收差、易生病、土壤肥力低、板結等問題。從而達到用戶使用后提質、增產、好吸收、無殘留、不會給土壤、環境帶來影響的體驗效果。通過益生菌與營養元素的結合,不僅提高肥料的吸收率,保證作物生長有充足的元素供給,對有些土地化肥過度使用所造成的土壤污染問題也有緩解作用,有效平衡土壤中營養元素。
專家指出,該產品主要特點是將生物與化學技術完美結合。技術瓶頸主要有:微生物如何在高鹽度下保持活性、耐鹽微生物菌種的培養、肥料溶解度的制約、各元素之間的螯合與絡合、元素拮抗等。該項目圍繞存在的問題開展研發,在50%濃度的鹽度發酵過程中,提取到了一種耐鹽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復合菌種,為微生物與化學肥料結合奠定了基礎。其次,對肥料的溶解度配比進行了研究,使用了高聚合物的化學成分進行配比,完善了工藝方法,使大量元素的含量提高到了40%以上。再次對中微量元素的螯合技術進行了研究,創新了有機酸螯合、復合糖醇螯合,使中微量元素在肥料中呈陰陽離子平衡狀態,避免了元素的拮抗和被土壤固定。
據了解,“微妙軍團”研發項目已經在山東省德州市落戶,并在山東德州、新疆烏市、河北廊坊、貴州遵義、遼寧阜新等地相繼成立了分公司,至今已完成在西北、西南、黃河三角洲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布局,目前該項目已經形成產業化能力,每條生產線投資1200萬元,建設期6個月,年產能2萬噸,產值2.4億—3.6億元。中國食品網
“微妙軍團”全套產品目前已在西紅柿、彩椒、黃瓜、辣椒、草莓、獼猴桃、蘋果、庫爾勒香梨、哈密瓜、甜瓜、西瓜、葡萄、棗、人參、田七、金銀花、枸杞等20余種作物上成功應用。項目負責人表示,產品對土壤的團粒結構、微生物和有機質的含量等產生了積極影響,對以上作物均起到了增產的作用,畝均增產在10%—20%之間,作物抗逆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強調,以上每種品類都已形成全周期的解決方案,從育種到收獲全程解決。所提倡的自然農法技術體系已被貴州省遵義市納入全市市域規劃,全市拿出1/4的面積用作自然農法試驗示范區。貴州示范園中生產出的獼猴桃果實品質得到提升,口感獲得明顯改善。通過該項目在貴州修文貴長獼猴桃的應用分析,全套使用該項目進行農業生產,相較傳統農業模式增收明顯。
專家指出,“微妙軍團”研發項目以恢復生態系統平衡為準則,以培育土壤微生物為核心,以追求安全優質農產品為導向,嚴格遵循生態、環保、零殘、循環、平衡五大理念,不僅有利于環境安全,更有助于提高糧食產量、保障農產品安全。
(宋元)
鏈接
“微妙軍團”項目核心團隊
該項目立足支撐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發展需求,創造良好的作物根際環境、提供適用的生物制劑及肥料產品。
世界知名農學家,自然農法國際研究開發中心首席研究員、副所長徐會連負責項目組織及技術把控。徐會連從長年的研究中得出有關植物抗旱勝利機制的一套系統理論,在世界植物科學領域里獨樹一幟,發表一級國際學術雜志論文80余篇,二級以下學術雜志和國際會議論文集論文290余篇。中國食品網
中管院特約研究員、“微妙軍團”CEO、北京農產品質量安全學會理事宋元負責項目整體把控、風險評估、應用推廣。宋元于2013年10月創立“微妙軍團”食品級新農資品牌,用技術創新助力中國農業生產模式轉型,自主創新研發“植物源、生物源、礦物源”成分的新一代農業生產材料,顛覆性解釋了病蟲草害發生機理并立足于根源預防,致力于實現不生蟲不生病的清潔循環、安全優質、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新模式。中國食品網
高級農藝師、“微妙軍團”首席技術官王尚波負責技術方案設計及組織實施。王尚波經多年實踐及研究,探索出有益微生物技術在有機蔬菜生產中的系統理論與實踐方法。開創大罐深層液體發酵復合微生物技術,對生態農業和微生物技術在農業方面的應用方面及蔬菜的生產規劃及農業造園有獨到的見解和成果。中國食品網
“微妙軍團”首席營銷官、資深市場營銷員王磊負責市場推廣及營銷策略規劃及實施。王磊擁有9年的微生物農業經驗。
上一篇:中國食品網 千年傳承 匠心天成
下一篇:中國食品網 根源鏈溯源系統落地豐禾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