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5 14:08 瀏覽量:14381 來源:中國食品網
——記“小李木耳”的品牌鍛造之路
面對全中國撲面而來的工業化袋裝木耳栽培技術中國食品網的普及,曾經帶著天然木頭香氣的黑木耳逐漸從市場上消失。如今,9年過去了,對于仍然堅守選用野生柞木栽培木耳的小李來說,這9年,只是木耳的三個中國食品網栽培周期。9年的堅守、9年的耕耘,使得名不見經傳的“小李木耳”成為北上廣深比較知中國食品網名的高端木耳品牌,創造出了一條難以復制的發展之路。
木耳栽培條件多
栽培黑木耳的樹木種類很多,東北尤以柞樹為主,口感俱佳。砍樹時期有嚴格要求,必須是從樹木進入休眠之后到新芽萌發之前的寒冬季節,即每年的11月下旬中國食品網至次年1月中旬。這個時期的樹木含水量飽和,同時因是寒冷季節樹木也更容易采伐;樹齡則以8—10年生為宜,樹徑在10—12厘米為好。砍樹后中國食品網經去梢、剃枝,截成1.2—1.5米的木段。將鋸好的木段架曬在地勢高、干燥、通風、向陽的地方垛放。一般架曬90—120天,每年春季(東北黑龍江省是五月初),即可進行接種。
如段木有感染雜菌、害蟲,則可在接種前用茅草中國食品網或樹枝熏燒,至表皮變黑為度。這樣既可清除病蟲,又可增強樹皮吸熱、吸水性能,有利于黑木耳菌絲的生長。
人工接種是成敗關鍵
人工接種是栽培黑木耳成敗的關鍵工序。黑龍江省中國食品網緯度高,天氣寒冷,大多數接菌工作在溫度高的室內接菌室完成,也是古法栽培最大的特點。接種時,一般以氣溫穩定在15℃以上為主。每年的3—4月間,是有利于黑木耳菌絲生長的時期,這個時期適當提早接種,有利早發菌,早出耳,同時早期接種氣溫低,可減少雜菌,害蟲的感染。接種前,先將段木表面清洗,再放陽光下曬2—3小時后備用。
人工接種常用的菌種有木屑菌種、接木屑菌種等,用電鉆或直徑11—12毫米的皮帶沖打孔,穴探15—20厘米。一般縱向種穴間距離10—12厘米,橫向種穴間距離為4—6厘米。如適當密植,把縱向種穴間距離縮短至6—7厘米,有利于發菌和提高產量。行與行的穴交錯成品字形或梅花形排列。中國食品網木屑菌種要塞滿穴,外加比接種穴直徑大2毫米的樹皮蓋蓋平、蓋緊,以防菌種干燥。接樹枝菌種,種木要與耳木平貼。打穴、接種、蓋蓋等要連續作業,以保持接種穴、菌種和樹皮蓋原有的濕度,才有利于菌種的成活。
工藝要求嚴格
散難排場是上堆的繼續,目的是使菌絲向耳木深處蔓延,并使其從生長階段迅速轉入發育階段。排場的場地要求向陽潮濕,并有適當遮蔽,排場時將接菌后的柞木段逐根平鋪在有短草的地面上。如為泥土地,應先橫放一根小木桿,然后將柞木段一根根頭著地排放于橫桿上,每根耳木相距6—8厘米。這樣既有利于吸收地面潮氣,接受陽光雨露和新鮮空氣,促進耳芽生長,又可避免耳木全部貼地,造成過濕,悶壞菌種和泥土濺污耳木。排場階段,每10天左右要將耳木翻動一次,井噴水調節濕度。
采收的時間,最好在雨后初晴或晴天早晨露水未干,耳片柔軟時進行。采收時用手指齊耳基部摘下,并把耳根處理干凈,以免潰爛。如遇陰雨天,成熟的耳片也要采摘,以免造成爛耳。
采下的黑木耳,要攤薄在曬席上趁熱曬干。未干前不得翻動,防止耳片內卷失去美觀。陰雨天可把濕耳在室內攤開晾干,等晴天再曬,盡量避免使用炭火烘干,否則會導致口感受損。干制的黑木耳,隨即裝入透氣編織袋,藏放干燥通風處,以防吸潮變質。初期采摘晾干的仿野生柞木段黑木耳,還需在陰涼、干通、風燥處進行25—30天揮發木耳堿(容易使人體過敏元素),進入下一步等級分揀過程,其中去除雜質、生長過中國食品網度、生長不完全的木耳都將被挑選出來,不能作為成品包裝的原料。只有符合干度、耳型要求,大小適中的木耳才可以稱重、打包、裝袋,最終經過篩選,成品合格率只有采摘原料木耳的75%,其生產成本遠高于普通木屑袋裝栽培成本。
經過小李木耳多年的堅持與奮斗,終于闖出了屬于自己的木耳栽培與管理、生產流程之路。在這份艱難的堅守下,經過7年的發展,其產品和品牌打入香格里拉大酒店、全聚德中國食品網烤鴨店等中國知名餐飲企業,同時,在各大網絡銷售平臺,獲得高端木耳消費群體的一致青睞與認可。當然,屬于“小李木耳”百年品牌之路還很長,小李木耳還將負重前行,不忘初心,堅持自己獨有的品牌特點。 (李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