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4 17:41 瀏覽量:19833 來源:中國食品網
2017年9月17日,本報首次刊發對傅喻的專訪《八年獨家專訪 “股神”巴菲特的貴州人》,引發了廣泛的關注。今年6月10日,應北京貴州商會的邀請,傅喻在北京作了一場《從專訪巴菲特到創業感悟》的主題演講,分享了她的職業經歷和創業感悟。今日本報再次專訪傅喻,希望讓讓更多的人了解她,從她身上看到每一個人都可能具備的素質。
喻見傳媒創始人、著名財經主持人傅喻
向巴菲特學習如何投資自己
劉學文:北京貴州商會為什么會邀請您來做這樣的分享會?
傅 喻:非常感謝北京貴州企業商會創造這樣一次機會,商會領導邀請我時我還挺惶恐的,因為商會的許多企業家都是創業的成功人士,不乏上市公司董事長,獨角獸企業的創始人,讓我來做分享我覺得真是班門弄斧。但是商會領導說,聽眾中還有說有很多學生, 在創業中有想法的人年輕人,我想這是挺好的交流機會。 這些年從經濟專業畢業,到央視工作,后來參與高科技初創企業,到現在我做喻見的傳媒品牌,一路上也跌跌撞撞,把這些經歷分享出來,對剛畢業的學生有所幫助的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吧。
喻見傳媒創始人、前央視財經主編、著名財經主持人傅喻主題演講《從專訪巴菲特到創業感悟》
劉學文:去年對您的的采訪中,您談了八年來堅持專訪巴菲特的故事,讀者都非常關心巴菲特的午餐拍賣的一些內幕,能跟我們介紹一下嗎?
傅 喻:人們大概都聽說過巴菲特的午餐拍賣,這個午餐拍賣到今年進行到了第19年。拍賣所得資金全部捐給葛萊德(GLIDE)基金會,用于幫助舊金山灣區那些流浪者、貧困者,競拍現在已累計為葛萊德基金會籌集資金超過2900萬美元。最近的一次拍賣就是6月2號結束的, 最終一位匿名的神秘人物以330.01萬美元的價格拍下這頓午餐。競拍的獲勝者將有機會邀請最多7位朋友,同巴菲特在紐約的Smith Wollensky餐廳共進午餐, 巴菲特對就餐的話題不設任何限制,但有一個條件:不會透露自己下一步的投資選擇。
傅喻采訪巴菲特
劉學文:請您談談巴菲特的財富觀?
傅 喻: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個小故事,巴菲特的小兒子彼得·巴菲特是個音樂人,當他還沒有取得成功的時候,他就想舉辦一個音樂會,這個時候音樂會大概需要200多萬美元,他就想讓他爸爸資助他,那個時候巴菲特已經是大富翁了。結果巴菲特給了他多少呢,10%都不到,大概20萬,其他靠他自己去籌款。我問過彼得·巴菲特這個問題, 我說:“你剛剛事業起步 ,家里扶一把是很正常的事情,爸爸對你的幫助很有限,你心里面是怎么想的?” 他很坦誠地說,“剛開始是失望的,但是并沒有持續很長時間, 我知道我父母這樣做是為了我好 ,因為這樣我就會明白,如果是我買不起的東西,我就不應該買;如果我去銀行貸款,我就必須自己償還;如果我想償清我的抵押,我要自己想辦法做到。” 這個問題我也問過巴菲特本人,他說:“不能因為他們是我的兒子或者女兒就應該過著奢華的生活,他們應該憑自己的本事。我堅信,應該盡量讓每個人都有一個同樣的起點。如果有些人生來就比別人有更大優勢,不是有效的方式,我不應該通過一味地給孩子們“砸錢” 來給他們締造優勢。 ”
可以看到他們家庭對于財富的態度,巴菲特終其一生孜孜不倦地在追求財富,包括去年7月份拜訪他的時候,他說我現在盡量減少一些社會工作,包括媒體采訪,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我覺得我的時間不夠用,他說我想把我余生的精力都繼續的投入到公司,我想為我的股東賺錢。他已經是一個88歲的老人了,他仍然專注在想我怎么來創造我的投資收益,我怎么來回饋我公司的這些買了我股票的股東,我怎么把這家企業經營好,他專注地想這些事情,而他個人得到所有的財富都全部回饋給了社會。他認為,金錢只是財富的一部分,不要把金錢當成財富的全部,將錢帶入墳墓是一種浪費,而將金錢給孩子并不能說明愛孩子。
傅喻采訪巴菲特
劉學文:八年專訪巴菲特,您從巴菲特身上學到了哪些東西?
傅 喻:我從他身上學習到了太多東西。我記得我曾經問過巴菲特一個問題,我問他:“從你的角度,你怎么理解人生的價值?”他說:“人生的價值就是把上帝賦予你的一切充分地發揮出來,這就是我對人生價值的理解。”我們看巴菲特,幾十年如一日,專注于投資這項事情本身,把事業做到別人難以企及的程度,他從小就知道他的優勢在什么地方,為充分發揮這個優勢該彌補的短板是什么,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發揮他身上的潛能,這個信念是帶給我個人很大影響的。
而巴菲特也告訴過我,人生最好的投資是投資自己。
傅喻采訪巴菲特
故鄉貴州給了我很好的教育環境
劉學文:談談您的成長經歷,談談您對“見識”的理解?
傅 喻:我覺得豐富的見識和體驗才是值得去追求的財富。 我就讀的學校是貴州安順一中,看到照片上這棵老槐樹了嗎,我已經很多年沒回去過了,我不知道這棵老槐樹還在不在,我真的很感謝我的學校對我的影響。 我很幸運能在安順這樣的好地方成長,在安順一中讀書,安順一中升學率非常高的,老師很負責,要求很嚴格。當時升學壓力這么大的情況下,我們學校居然還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經常會組織一些詩朗誦會、歌詠比賽,我不知道現在這個有沒有延續下來,至少我在那里讀書的每一年都是這樣子的,這個對我的影響非常非常大。
那個時候我也是一枚學霸, 高考我是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考上的大學。我在學習上很專注。有一次我們學校舉辦活動 ,我的學姐在舞臺上表演芭蕾舞劇。我覺得很驚訝,其中有一個,她是一位老師的女兒,平時其貌不揚,可是她在舞臺上表演的時候,身段那么優美,動作那么精準,你完全想象不到,她展現出了攝人心魄的光彩,可以說我當時對這種反差很震撼,可能從那個時候開始對人生有了不一樣的理解。第一,我覺得原來人是那么的立體,人可以有這么多的層次,不可以貌相,在生活中非常平凡,非常普通的人,突然有一面展現給你的時候,你覺得是這么的驚艷。人真是有很多面的,每一個人是獨特的存在。我的對人的理解一下子就提高了一個層次,識到人的多樣性, 復雜、立體,我為什么對專訪感興趣?我對人感興趣,對很多類型的人感興趣。
還有一個方面的啟發,人生的舞臺是很豐富的,即便你是一個學生,你可以有很多專長,比如說我的那位學姐,她很普通,但是她上到舞臺,她是那樣地光彩照人, 我覺得人生就是應該有做喜歡的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
劉學文:父母在您的成長過程中對您有哪些影響?
傅 喻:很幸運的一點,在我成長過程當中,我父母親對我的教育是給予極大的包容度的,我是在鼓勵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現在父母親育兒觀念很先進了,知道無條件的肯定和愛對一個孩子的成長的是多么重要。可早一些的時候,中國父母親理解這一點的人不是特別多,所以我非常感激爸爸媽媽。
小時候,有一件事印象非常深, 剛剛上一年級,我和哥哥在一個學校讀書,哥哥高年級,老師來家訪,她和我們兄妹倆都很熟悉, 我讀書非常早,我大概五歲多讀了一年級,在家里從來不干活的, 那天老師來了,我要表現一下,我就自告奮勇地去收拾餐桌。我以前從來沒做過家務,都不知道碗怎么摞起來 ,好幾個碗放在那里,我爸爸看我突然想一次性地拿走,就特別欣賞的口氣說,你們看看她怎么動腦筋。我已經不記得當時我用什么方法拿走了,我記得的就是爸爸很開心地稱贊我: “你看她好聰明,她居然想到了這個辦法,她居然把碗都拿回去了!”這是很早的童年記憶,而這樣類似的場景發生過很多, 爸爸對我的鼓勵和稱贊貫穿了我青少年的成長期,我的耳邊永遠是爸爸贊揚的聲音。我做什么選擇,我的父母親大多會支持,總是給我正向的信念和鼓勵 。我就很自然地習慣自己拿主意,而且也形成一種觀念,事情都可以去試的,而且結果不會太糟糕。自我激勵的力量很重要,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真的沒有希望?我也想對剛畢業的青年朋友說,當你遇到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對你又很重要的時候,別讓你是第一個對自己說不的人,也許它真的沒有希望,也許所有人都這樣告訴你,但你可以換一個念頭想一想,它真的沒有希望嗎?它可能有一點希望,然后讓這個念頭在你的心里產生萌芽。
信心和快樂是不斷實現自我超越的力量源泉
劉學文:很多人說,你好像很執著很堅定要去做什么事情,像不做自己大學學習的財經專業,離開會計師事務所,做傳媒人,包括離開央視創業,好像很執著很堅定。
傅 喻:談不上多執著與堅定,只是想做的事就去做了。做決定比較干脆的前提是相信,因為信念決定了每一個人如何理解身邊發生的事情。
一路走來,信心對我來說是最大的一個力量源泉。而自信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渠道進行培養的。在我的職業生涯當中,我慢慢地形成了這樣一種習慣,當我沮喪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會突然意識到是某一個念頭導致我不敢去嘗試和設想,識別那些阻礙自己的念頭是多么重要。 如果產生了這樣的想法,負面的念頭,我就試著告訴我這句話,所有的事情都有兩次實現,一次在思想,一次在現實。我在演講的時候,告訴大家,我做巴菲特專訪八九年時間了,而這一切都源于當年產生過這樣的念頭。當一個好念頭起來的時候,已經成功50%了,每次都可以這樣鼓勵自己。當你不自信、自我否定的時候,你就想,當這個事情還沒發生的時候,你自我否定的想法,已經失敗掉了50% 。當你好的念頭產生的時候,它其實就已經實現了50%了,這些東西陪伴著我在一次一次面對不可能的挑戰和任務的時候,讓我覺得我總是有那么一點點的希望去嘗試,而每次事實上結果都不會糟,即使最終沒有達成希望的成果,也常常有意外的收獲。
如果當你建立了這樣一個信念以后,你就不會花精力不斷地懷疑自己,而是專注到事情本身。搞清楚這個事情為什么看起來難和不可能,它不可能的關鍵點在哪里,到底應該從哪些環節解決它,就可以早點進入到具體的解決問題的層面。
劉學文:是什么力量支撐您一路走過來?
傅 喻:快樂吧!做的是自己喜歡做的事。
我記得2012年的時候,做央視財經頻道大型公益晚會《春暖2012》 ,主題是關注留守兒童。第一次做晚會總導演,以前都是做節目,突然擔任這樣一個任務,真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戰,要去進行各個部門的聯動協調等工作。我記得當時晚會錄制一氣呵成,場面也非常感人 ,效果也正如我們期待,大家都覺得很成功,結束以后,有人給了我一張照片,就是我工作的一個背影,是當時我在現場調度的背影,照片是我們請來的其中一個留守兒童, 一個小姑娘,請旁邊的人幫忙給我照的,會后她請工作人員專門給到我,她在照片后面寫著:導演姐姐好辛苦。那個時候我覺得心里暖暖的,當時現場太忙,安排有專門的同事對接她,我整個晚會前后都顧不上和她說話,而她卻知道我的付出。雖然這個晚會的成功為我積累了相關的經驗,讓我收獲特別大,但是最讓我有收獲的是那種心情,那種幫助了別人,也從別人身上感受到愛的快樂,就是又有給與,又有得到的那種情感的流動。我特別慶幸在這么一個有高度有影響力的平臺工作時,我有機會去做這么有意義的事情。
事情都會過去,但是,這其中創造的體驗,情感是永恒的,也是最珍貴的。這種情感的流動在我的人生中時常發生,給予我很大的幸福感,也給我力量。
從做各種各樣的關注弱勢群體,特殊群體的節目,到后來去有機會采訪世界上真正一流的人物,無論是他們的事業成就,還是他們的思想深度,還是他們的價值觀,我覺得都是值得我去探尋,同時通過我的努力去進行傳播的。無論是在哪一個平臺上傳播,我都覺得,最重要的是,我做這些事的時候,我能感受我的價值,也能感受到我所做的事的價值,是自在也快樂的事。我在其中感受到的價值如果不能說服我,我就不會開心,就會停下來。想清楚,要怎樣做。
不要浪費時間和別人攀比
劉學文:您認為每個人如何正確認識自己?
傅 喻:發揮優勢,包容缺陷。有一個“木桶理論”,一個人水平多高是由最短的短板決定的。我不太同意這樣的說法,每個人都是很獨特的,每個人都有他特別有優勢的一面,特別有弱勢的一面,如果你找到一個合適的渠道充分發揮你的優勢,你要做的是揚長避短, 不要浪費時間跟人家比,你看那個人,他的邏輯力推理能力太強了,或者他跟人打交道的能力很厲害,相比之下,我感性,我內向,我就要以他為榜樣去學? 不是這樣子的,你當然要學習別人長處,但是不見得在這方面要跟他一樣好,因為大家都是不同的人。比方說我有很多不擅長的地方,我在做審計工作的時候就很粗心,但是不是說我不認真,而是這項工作沒能充分讓我的優勢得以施展,因為我在做自己的節目的時候,我在主持活動的時候,我做案頭工作的時候,那種認真和細心也不是一般的水平。再比如,現在我們公司規模小,公司員工不多,但是我們知道如何和專業優秀團隊鏈接合作,我不知道有一天是不是把它做到很大,至少現在還沒有這樣的想法。陸續有一些投資人有興趣說我們開拓什么方向,把這個公司規模做大起來,對這個想法我是有保留的。我覺得創業有很多形式,可以做成非常優秀的獨角獸企業,也可以做小而美的,自己擅長關注的那方向。現在對喻見品牌的定位是專訪世界上一流的、真正有價值的人物,傳播純粹而有價值的思想,他們是少而單純的。市面上有林林總總各種各樣的成功學的書,各種各樣的教你成功的方法,你看這個世界上的高山,山上的植被多豐富, 爬到最高的地方,就是只有一兩種。 我每年就采訪幾個人,但是他們就是站在世界頂峰的人,這是我目前感興趣的,也許有一天會有變化,但是,我知道目前我的優勢和弱點在哪里,我現在沒有做大企業的優勢,那我就做小而美。
了解自己,接納理解和別人不一樣的自己。就是這樣。
傅喻分享會與部分嘉賓合影留念
永遠不要忘了為什么而出發
劉學文:能跟當今的大學生和年輕人談談如何對待工作的一些建議嗎?
傅 喻:我特別想告訴大學生,當你接到一個任務的時候,對它的熱情和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一直對一件事情保持足夠的好奇心和了解的欲望,這是非常難的事情。我現在的好奇心不如十年前了,但是我知道這個很重要,很多事情是值得無窮無盡去探尋的。有一個事情來了,我不擅長做它,我沒有興趣做它,但是我又必須做它,我可能很煩,有一個方法可以培養這個興趣逐漸地建立起來,就是先別急著遠離它,先去嘗試了解或進一步了解,很多時候我們很輕易對一件事情說不,或者輕易地對一個人說不,那是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對它做任何了解,我們完全蒙蔽了自己的好奇心和了解的欲望,這使你失去了一次機會,有賦予那個東西的價值,要會去經常建立這個世界和個體的關系。
比如說那個時候我大部分是做所謂高大上的專訪節目,偶爾有些時候還是要去做一些關于大眾民生的節目,那個時候因為我已經做過很多這樣的節目,關注弱勢群體,這樣的節目我覺得我做過太多了,不是太有好奇心和興趣了。有一天我加班加得非常晚,出來的時候凌晨四點鐘的樣子,我從央視大門走出來的時候,我突然看到路上的清潔工在掃地,因為從來沒有在凌晨看到過清潔工掃地,這觸發了我很久不注意不思考的問題,我每天走在干凈的街道上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想過幾個小時之前什么樣的人在這里忙碌,我把它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其實很多你不了解的人他們都在發生和你的關聯。就像蝴蝶效應,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后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更何況這些和天天和你擦肩而過的人。對一個事情再次培養對它的興趣和好奇心的時候,就去思考它和自己之間的關系。而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現在一些二十出頭年紀輕輕的人,對于似乎與自己沒有關系的事完全不想、不面對、不關心,就是在逐漸扼殺自己身上可貴的好奇心。
傅喻分享會部分嘉賓與貴州研究生聯誼會、貴州大學生團結發展聯合會代表合影
劉學文:您的初心是什么?
傅 喻:有些時候我過于投入在事情本身的時候,會忽視我到底為什么做這件事。 世界是這么的豐富,是這么值得探尋,去追求,去體驗,可是有些時候我卻可能很在意某個小事情的得失上,那些計較并沒有多大意義。 我就會提醒一下自己,真的是不要走的太遠,忘了為什么要出發。問問自己, 做這件事情最終的目的是什么,當時去做的各種嘗試,到底是為了什么,其實就是為了有一個豐富的人生,為了有一個好心情面對自己,覺得活得值得。在將來的時候,回顧自己成長的路,知道自己經歷過一些有價值的事,有變化,有成長,將來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靈魂有提升,這應該就是我一路走來的初心吧。希望遇到波折和坎坷的時候,這個回答能給自己帶來力量。
嘉賓簡介:
傅喻,喻見傳媒創始人、著名財經主持人。前央視財經頻道欄目主編,晚會總導演。2016年傅喻創辦《喻見》,作為高端視頻內容原創品牌,以獨家專訪,直播,微記錄等方式對話國外投資界,企業界領軍人物,深入呈現經濟發展中具持續增長能力及投資價值的行業,深刻展示相關行業領導人物最有創新力的思想,傅喻專訪過多位政商領袖,如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國際投資人亨利.克拉維絲,吉姆.羅杰斯,紐約前市長魯迪.朱利安尼,諾獎獲得者羅伯特.蒙代爾,美國前副國務卿羅伯特.霍馬茨。傅喻連續八年受邀參加巴菲特股東大會獨家專訪沃倫巴菲特,制作的《喻見.巴菲特》,《喻見芒格》等節目在各新媒體超過千萬觀看量。
主持人簡介
劉學文,資深媒體人、策劃人,影響力英才(北京)國際文化發展中心秘書長,北京新時代鄉村振興文化發展中心主任,天下貴州人活動組委會秘書長,北京貴州商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