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7 11:39 瀏覽量:18403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過敏性疾病在世界范圍內發病率不斷上升,目前已影響到全球30%—40%的人口。達能紐迪希亞在2019年亞太兒科過敏、呼吸和免疫學大會(以下簡稱“APAPARI”)上提出了生命早期過敏“防大于治”的議題,為解決嬰幼兒過敏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10月10日,在主題為“對生命早期牛奶過敏預防與飲食管理新視角”的衛星研討會上,達能紐迪希亞全球特殊營養品領域醫學及科學總監烏多·赫茨指出:“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避免過敏原和延遲引入食物過敏原是預防過敏的最佳方法。而現在,臨床試驗證明,可以使用口服耐受這種溫和簡便的方式對過敏問題進行預防。”這意味著,預防過敏不再是被動地躲避易過敏物質,而是可以在合適的時間用溫和的方法讓身體逐漸適應這些物質,不過度反應。
嬰幼兒過敏性問題的發生是自身免疫發育不平衡的信號。新的研究表明,適當的環境條件和營養供給,可以幫助嬰幼兒免疫系統得到溫和的“訓練”,讓身體逐漸適應這些物質,不過度反應,最終獲得最佳的“耐受性”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腸道菌群對免疫系統的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樣對免疫耐受性的發展也起著關鍵的作用。
赫茨表示,多項臨床研究顯示,益生元與益生菌組合——共生元,能夠幫助腸道菌群的適宜定植與生長,從而有助于免疫調節能力的發育,達到過敏預防的效果。由短鏈低聚半乳糖和長鏈低聚果糖按照9:1的比例,所組成的獨特的益生元組合,模擬了母乳低聚糖的分子大小、分布、含量和功效,能夠幫助腸道菌群的健康發育,降低過敏風險。以這種益生元組合,搭配短雙歧桿菌M16-V(來源于健康嬰兒腸道的有益菌)組成的共生元,在臨床試驗中被證實可以降低濕疹發生——這為預防嬰幼兒過敏打開了另外一扇窗戶。
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兒科教授李碧華也指出:“通過營養來調節腸道的措施達到口服耐受,是當前新的研究熱點。在嬰兒出生早期的4—6個月中,母乳喂養可以幫助優化腸道微生態,建立起適宜的免疫力。但如果無法實現母乳喂養,可以選擇補充益生元和益生菌作為替代方案。”
近年來,食物引起的過敏性疾病呈上升趨勢,過敏性疾病低齡化加劇。中國嬰幼兒過敏性疾病高發也開始引起各界關注,其中,牛奶蛋白過敏是嬰幼兒最常見的食物過敏之一。一直以來,達能紐迪希亞都致力于尋找可以解決嬰幼兒過敏問題的科學方案。此次大會,也有22位中國頂尖兒科專家參與其中,并同紐迪希亞一起探討了中國嬰幼兒過敏預防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