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8 20:23 瀏覽量:22322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 - 中國經濟網武漢 7 月 26 日訊(記者 韓肖) 7 月 25 日,近來頗受消費者關注的中式快餐品牌老鄉雞正式宣布收購武漢永和豆漿,在今年 1 月受到資本市場關注以后,老鄉雞正式開啟拓張步伐。老鄉雞公司總經理束小龍表示,完成收購后,老鄉雞目前正以每月新開 20 家門店的速度擴張。未來五年,將突破 1000 家餐廳。 10 年內銷售額達到 100 億元。業內人士表示,相比于目前中式快餐行業第一 600 多家的市場規模,目前已有 560 家門店的老鄉雞,最快三個月便能成為規模最大的中式快餐企業。
每月開店20家 中式快餐行業迎新主?
資料顯示,安徽老鄉雞餐飲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的中式快餐企業,以雞肉類產品為主,目前在全國擁有400余家直營店,2016年首次走出安徽,進駐南京、武漢市場。2018年1月份,老鄉雞接受北京加華偉業資本管理有限公司2億元投資。
出席并購發布會的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表示,目前中國餐飲業保持10%以上的增速,其中,快餐占據了近20%的份額,已成為餐飲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快餐百強企業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餐飲門店有602萬家,快餐餐飲網點合計數量有229萬家,占餐飲門店總量的38.0%。
對于此次收購后的運營,束小龍表示,武漢永和與老鄉雞在門店選址、消費群體等方面非常契合,目前已完成28家門店收購,剩余門店仍在協商。對于品牌運營模式,則主要以老鄉雞品牌發展為主,會將武漢永和的部分菜品等引入老鄉雞,對其運營團隊進行再培訓。
對于走出安徽的選擇,束小龍表示,相比于安徽和合肥市場,武漢、南京的消費者對老鄉雞品牌更認可,并場擁有更強勁的消費能力。
在武漢市餐飲協會會長劉國梁看來,老鄉雞的“湖北計劃”值得肯定。他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從優秀的餐飲企業發展案例來看,兼并整合有助于企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希望老鄉雞能成為中式連鎖快餐的典范。
此外,在他看來,鄰省企業來武漢兼并收購,也為本地企業帶來了緊迫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進武漢當地餐飲企業的發展。
束小龍表示,未來老鄉雞將加速市場擴張,實現5年內突破1000家餐廳,10年內銷售額要達到100億元,15年內將打造成全國快餐品牌。同時他也強調,老鄉雞將堅持自營門店,同時考慮借助資本力量進行并購。在門店選擇上,還將拓展社區店、雞湯專營店等模式。
瓦特新媒聯合創始人兼CEO秦朝表示,相比于目前中式快餐行業第一真功夫的約600家門店,老鄉雞已經擁有560家門店,按照其計劃的開店數量,3個月后老鄉雞將成為規模最大的中式快餐企業。
從區域到全國 中式快餐仍有門檻要邁過
據《2017中國餐飲報告》顯示,整個2016年,小吃簡快餐、面包甜點、火鍋、川菜、燒烤五大品類門店數排名靠前,其中小吃簡快餐類門店占餐飲門店總數的近三分之一,另有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第二季度,中小吃簡快餐類門店占餐飲門店總數的比例已經達到42%,成為餐飲業最大的賽道。
秦朝表示,中式快餐能夠快速發展,產品標準化的打磨和供應鏈的完善缺一不可。企業如果能解決產品標準化和供應端的問題,在此之后選擇資本加并購的杠桿,不失為未來快餐業的發展方向。但他也強調,快速拓張的同時,人才的培養、門店的選址同樣重要。
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在1月份接受融資時曾表示,隨著全國性供應鏈的成熟、信息化以及資本助力,中式快餐將打破區域品牌割據的現狀,出現全國性的連鎖品牌。為此,為支撐門店擴張,老鄉雞也將強化后臺系統以及供應鏈建設。
盡管市場紅火,但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想保質保量的快速開店也非易事。有北方地區不具名中式快餐企業負責人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與麥當勞、肯德基相比,中式快餐仍處于小規模發展階段。面對餐飲業“四高一低”的態勢,企業增加開店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作為抵御成本上漲的好辦法。
但是,從今年的情況來看,成本持續上漲,新的消費習慣和群體正在形成,各家企業都在放緩開店步伐。在該負責人看來,與傳統的開店相比,打造和建設副品牌也不失為提升營業額的好辦法。
束從軒曾對媒體記者表示,快餐企業除了面臨著與同行日益激烈的競爭,還須警惕跨界競爭以及外賣快速發展給餐企帶來的壓力。“從前餐廳之間的競爭可能只是半徑幾十米之內的鄰居,但外賣平臺的出現將這個半徑直接擴大到3公里、5公里甚至更遠。此外,便利店也正在成為快餐品類新競爭對手,7-11便利店的熱食營收已經快接近其整體營收的一半,作為餐飲企業,應當對這些現象保持高度關注,并盡早著手應對。”
有南方地區不具名快餐企業負責人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對于中式快餐行業整體而言,沒有真正的強勢品牌。在他看來,跨區發展這個是中式快餐必經之路,從產品結構上看肯定會根據地域不同做些調整,或者新增一些品類。但對于老鄉雞而言,仍應該堅持本業,不斷創新。但在收購之后,或許將面臨一段時間整合與自我完善。 (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
上一篇:可口可樂二季度營收同比降8%
下一篇:好時低調甩賣金絲猴“減負” 接盤方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