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3 10:16 瀏覽量:14203 來源:吉林新聞聯播
水稻育秧和春整地,向來是吉林省春耕農忙的序曲。各地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堅持機械化與循環農業相結合,把春耕序曲彈奏得嘹亮有力。
隨著天氣轉暖,在柳河縣姜家店國信農機專業合作社1000畝有機水稻種植基地,3臺旋耕機正加緊作業,為下一步泡田做準備。
地力減弱一直是姜家店糧食生產的短板,如今,通過堅持秋翻整地,“短板”被補齊,為今年水稻穩產高產打下了根基。豐收有望,當地農民干勁十足。在姜家店國信合作社的育秧棚里,4臺全自動水稻育苗機開足馬力,一次性就能完成下底土、播種、蓋土、擺盤工作,一天的育秧量足夠800畝地插秧作業。
為了進一步提高生產能力、增強抗風險能力,各地還加大了機械化與循環農業的結合力度,加快應用高產高效綠色技術。在松原市寧江區伯都鄉楊家村,全村近5000畝耕地,今年全部采用水肥一體化保護性耕作技術,肥效快,養分利用率高。
搶抓農時還需要技術保障。今年,吉林省在玉米生產領域將推廣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面積可達到1800萬畝。另外,在水稻生產當中,引入提質增效生產技術、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等一批農業科技成果,主推圓粒香、長粒香、稻花香、秋田小町四大品種,為全年糧食穩產、高產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