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6 15:16 瀏覽量:13496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播報(葉青報道)4月16日,成都高新區企業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成都先導”)舉行敲鐘儀式,正式宣布登陸科創板。這也是西南地區首家登陸科創板的企業。
成都先導是成都高新區一家藥物發現CRO公司,主營業務包括DEL庫定制服務、DEL篩選服務、化學合成服務、新藥研發項目轉讓等。經過8年的發展,成都先導已成為DEL技術行業第一梯隊的企業。截至目前,成都先導已擁有超過4,000億種化合物的DNA編碼小分子化合物庫。
從2012年公司創立到如今科創板上市,成都先導誕生在成都高新區,成長在成都高新區。成都先導董事長兼總經理李進博士認為,科創板上市對先導而言是一個新機遇。但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企業必須有新的作為。“先導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證明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的環境和營商環境是相當好的。未來,我們將繼續深耕生物醫藥行業,繼續深耕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成都先導科創板敲鐘 打造新藥創制“新引擎”
成都先導于2012年在成都高新區成立,是一家藥物發現CRO公司,主要依靠其核心技術——DNA 編碼化合物庫(DNA Encoded compound Library,簡稱DEL)的設計、合成及篩選,為客戶提供早期藥物發現階段的研究服務。截至目前,成都先導已擁有超過4,000億種化合物的DNA編碼小分子化合物庫,與輝瑞、強生、默沙東、賽諾菲等多家跨國藥物公司及生物技術公司建立商業合作關系。
據介紹,藥物發現是新藥研發的早期階段。在導致疾病的生物靶點確定后,新藥研發的首要目標在于高效發現可以調控生物靶點功能的新穎分子。DEL技術是一項近年來藥物發現領域出現的新技術,通過建立起規模巨大的小分子化合物庫,對潛在治療靶點進行篩選,從而得到有效的先導化合物分子。
公開資料顯示,成都先導憑借DNA編碼化合物庫技術的獨特性,與國內其他藥物發現CRO公司相比,形成了明顯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并形成技術壁壘,目前在國內藥物發現CRO行業中屬于具有高新技術特色的成長性企業。近年來,全球范圍內在DEL技術行業內從事相關研發服務的公司超過10家,已形成規模化服務收入的公司主要有3家左右,成都先導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在行業內排名相對靠前,屬于行業內第一梯隊的企業。
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進博士表示,DNA 編碼化合物庫計劃在2020年將庫分子種類達到萬億量級。公司將繼續堅持植根中國,放眼全球,不斷加大DEL技術的研發投入以及商務拓展,加大對新藥研發創制的投入,致力于打造國際領先、商業價值不斷提升的創新藥物“種子庫”和新藥創制“新引擎”。
扎根成都高新區發展壯大 產業生態建設顯成效
科創板企業,可以看作是區域科創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從成都先導在成都高新區創立到科創板上市,8年時間,既是一位年過半百創業者的筑夢之旅,也可由此窺見成都高新區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發展進程。
李進在原成都科技大學(現已并入四川大學)讀研,畢業后赴海外發展。2012年,49歲的李進帶著一份“DNA編碼小分子化合物庫合成與先導化合物篩選創新平臺”項目商業計劃書和一份創業夢想,回到成都高新區,開始了創業征程。
“作為一個初創型企業,最需要的是穩定的人才隊伍和政府的支持。” 李進說,成都高校云集、人才眾多,加上有華西等著名醫院和一些大型藥企,同時政府對發展生物醫藥行業非常支持,這眾多因素給了他回成都創業的巨大信心。“再加上我本來就曾在成都讀大學,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讓我更有親切感”。
2012年,李進在成都高新區天府生命科技園成立成都先導。公司成立不久,就建成1500平方米的高標準實驗室,包括多個生物、化學實驗室、化學試劑庫等,并獲得了成都高新區給予的場地、租金、裝修等補貼支持。
在李進看來,成都先導的發展,可作為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環境的正面案例。
“先導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證明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的環境和營商環境是相當好的。”李進介紹說,“成都高新區的團隊非常專業,政策明朗,服務到位。談好的事情,成都高新區絕對會落實,承諾的政策也會主動兌現。”
成都先導是成都高新區近14萬家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為更好促進企業創新發展,成都高新區建立起覆蓋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的產業培育和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人才、資金、場地等全要素服務。以助力企業上市服務為例,成都高新區把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為企業上市搭建政務服務“綠色通道”,實施梯度培育和分類服務,并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提供“股改貸”支持,助力企業發展壯大。
與成都先導一同成長的,還有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2019年,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規模首次突破500億元,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43億元,占成都市醫藥工業比重進一步提升至34.9%,連續3年保持近20%的增長率。新增億元品種11個,同比增長26.8%。在研Ⅰ類新藥73個,同比增長40.4%,其中27個進入臨床階段,占四川省比重超60%。
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的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報告顯示,成都高新區綜合競爭力已經連續兩年位于第6位。除了成都先導,成都高新區企業倍特藥業連續入選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單,海創藥業前列腺癌新藥全面啟動全球Ⅲ期臨床研究,有望成為四川省首個在美上市小分子新藥。良好的產業生態也吸引世界500強吉利德、美國500強波士頓科學、美國500強艾昆緯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加速在這里布局。
繼續深耕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建設新藥研發中心
談起成都先導上市后的未來,李進認為,這對先導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這對我們企業來講,是一個新的起點。但也要求我們,必須有新的作為。我們將繼續深耕生物醫藥行業,繼續深耕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據悉,此次登陸科創板,成都先導擬將募集資金用于新分子設計、構建與應用平臺建設項目和新藥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公司將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建設新藥研發中心,建設一處高標準的新藥研發場地以增加新藥研發實力。
2019年1月,成都先導正式搬遷至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我們公司發展需要更大的場地。同時我們認為生物城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很多生物藥的公司都會入駐進來,形成優良的產業鏈。”李進認為,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就是成都產業功能區打造的一個代表,“我覺得生物城打造好了,未來的發展空間還非常大。成都生物醫藥產業的規模、影響,應該是非常可觀的。”
據了解,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由成都高新區和雙流區合作共建,自2016年啟動建設以來,緊扣高質量建設“獨立成市”生物產業功能區的部署要求,堅持“優勢互補、封閉管理、專業運營、共建共享”合作路徑,圍繞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主線和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主題,正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產業功能區。
為促進產業發展,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出臺了系列政策,其中包括加大優勢品種扶持;通過發放和鼓勵使用創新券,引導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高效利用,激活創新鏈;鼓勵校企合作和國際合作,支持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完善創新鏈等多個方面。
截至目前,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重點開發區域面積9平方公里,其中5.5平方公里已成型成勢,引進項目139個,累計協議總投資超1100億元,聚集諾獎團隊5個、國家級院士團隊4個、高層次人才團隊51個,引進和培育新藥品種72個、臨床階段品種18個,1類新藥28個、臨床階段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