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7 09:36 瀏覽量:10853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記者 張繼敏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畜牧業發展逐步駛入快車道,總產值近3萬億元,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然而,畜牧養殖對環境產生的污染始終制約著畜牧業綠色發展,成為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新課題。近年來,山東省高密市不斷轉變理念,創新探索出農牧循環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114N”高密新模式,不僅解決了農村地區的畜禽糞污污染,改善當地人居生產生活環境,還變“廢”為“寶”,既治了污,又肥了田,促進養殖規模化、效益最大化,實現產業和生態的完美契合。近日,本報記者走進高密市畜牧業發展中心,對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楚洪鵬進行了專訪。
記者:畜禽養殖是農村主要產業之一,畜禽糞污與農村人居環境息息相關。對此,高密是如何處理的?
楚洪鵬:高密市是畜禽養殖大市,已連續13年榮獲“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稱號,生豬年出欄百萬頭以上,肉雞年出欄1億只以上。為了響應國家綠色發展號召,我們堅持保供給與保環境并重,堅持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針,堅持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徑,以畜牧龍頭企業和規模養殖場為重點,以沼氣、有機肥為主要處理方向,健全制度體系,強化責任落實,完善扶持政策,加強科技支撐,強化裝備保障,加快推進種養結合、就近消納、集中處理、變廢為寶、綜合利用的步伐,加快構建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大型沼氣工程
同時,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目標為引領,按照責任分工、標準要求,積極統籌、鎮街協同、廣泛動員、周密部署,把畜禽糞污整治作為當前重要工作,制定方案、明確重點、建立機制、加強督導,加快推動畜禽糞污整治行動有效開展。召開畜禽糞污整治推進專題會議,制定詳細工作方案,認真研究推進措施,把禁養區內不能復養和不發生糞污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兩條紅線”作為行動底線,通過開展“三整治一規范一提升”行動,將整治村莊規劃區內規模養殖行為、整治規劃區外養殖場戶環境衛生、整治村內散養行為、規范糞污設施配套建設、提升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5方面作為“村內整治、村外提升”的重點內容,推動整治行動向縱深推進。
記者:近年來,高密市堅持疏堵結合,探索打造出畜禽糞污綜合整治“114N”高密新模式。請您介紹一下“114N”模式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楚洪鵬:我們提出“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整縣推進”的工作思路,以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實施為抓手,以“自然發酵還田模式、加工制肥還田模式、有機肥模式、沼氣模式、發酵床模式”5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為典型帶動,在畜禽養殖場戶完成基礎配建的同時,借助高密市現有的1處有機肥加工廠,1處年底即將建成的大型沼氣工程及柴溝鎮、醴泉街道、密水街道、咸家4處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探索建立“統一收集、統一運輸、集中處理、資源化利用”畜禽糞污處理的“高密模式”,打造畜禽糞污資源化處理的“114N”新樣板,打響高密市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品牌,使其成為高密畜牧工作的亮麗名片。
“1”即1處30萬噸有機肥加工廠。由南洋鴻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7200萬元建設,占地80余畝。一期設計年產能15萬噸,2019年處理8.3萬噸雞糞,生產有機肥6.08萬噸,全部投產后年處理能力可達到30萬噸。
30萬噸有機肥加工廠
“1”即1處日產2.1萬立方米沼氣大型工程。由濰坊恒陽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投資8655萬元建設,占地56畝,年可處理40萬噸生豬糞污,年可發電1100萬度。
“4”即4處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中心。密水街道、醴泉街道、柴溝鎮、咸家工業區4處中心總投資9000萬元,總占地140畝,年可處理約25萬噸禽類糞便,年產生物有機質15萬噸。
“N”即多元化畜禽糞污處理點,實現全縣域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100%。
記者:在扶持規模養殖場開展糞污資源化利用、引導企業自主進行綜合治理方面,中心進行了哪些工作?
楚洪鵬:我們堅持源頭把控,一場一策:做好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嚴格環評審批工作,加強規模養殖場標準化改造,結合每個規模化養殖場實際,指導其制定有針對性的畜禽糞污綜合治理方案。堅持突出重點,分類建設:規模養殖場根據土地承載能力確定適宜養殖規模,建設必要的糞污處理設施,重點抓好規模化養殖場的糞污綜合治理和利用,按照不同畜禽品種、飼養規模和分布地域,分類指導糞污綜合治理方式方法,科學確定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綜合治理模式。堅持農牧結合,循環利用:以種植業為依托,以沼氣工程建設和有機肥加工為手段,積極引導畜禽養殖場和農戶采用自然發酵還田、加工制肥就地還田、有機肥生產、沼氣工程、發酵床等方法,努力實現區域內種養結合資源循環利用。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采取以獎促治、以獎代補等形式,扶持規模養殖場開展糞污資源化利用,引導企業自主進行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記者:實施“114N”模式后,取得了哪些成效?
楚洪鵬:自模式運行以來,種植產品的高品質和經濟上的高收益讓種植戶施用糞肥的積極性大幅提高,畜禽糞肥的資源屬性也得到充分發揮,成為搶手的商品。同時,通過催生和保障第三方服務組織的發展,我市逐漸形成畜禽糞污還田利用的持續運營機制。
在經濟效益方面,將實現畜禽糞污“變廢為寶”。4處中心年處理雞糞25萬噸,生產有機肥15萬噸,產值2億元以上,生產的有機質可改善150萬畝農田土壤肥力;大型沼氣年處理豬糞40萬噸,發電1100萬度,產值約2300萬元。在生態效益方面,有效整治了全市5000多家養殖場戶產生的150萬噸糞污,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養殖污染問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的同時,也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2019年,我市獲“山東省抗菌藥減量使用試點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稱號。在社會效益方面,為養殖項目擴產落地提供了堅實基礎,2019年,我市畜牧業擴產增效項目投資20億元以上,包括新希望六和年出欄30萬頭生豬種養一體化、世本、萬康園、宏大豬業4個生豬新建項目;格瑞生態二期260萬只蛋雞、南洋1億只肉雞全產業鏈項目、凱加籠養雞舍改造等擴產項目;以及南洋肉雞、凱加肉雞、鑫瑞德生豬屠宰改造提升等項目。
記者:針對糞污無害化處理,高密市將建立怎樣的長效機制?
楚洪鵬:我們對高密市1032家規模養殖場糞污配建、運行建立等級評定機制和“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對照“三防四凈兩規范”要求,采取“場場到”的方式進行現場核查,并作出A、B、C三個等級評定。根據“A級鞏固、B級提升、C級限期整改”的要求,督促規模場按照“三防四凈兩規范”整改到位。同時,將糞污處理納入養殖戶誠信檔案,并在資金、技術、土地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有條件的規模場戶在糞污處理上再提檔次,在資源化利用、農牧結合方面再升級。
同時,我們制定了《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設施配建專項行動方案》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管理辦法》,指導養殖場戶根據需要配建多元化糞污處理設施并確保正常運行;印制《高密市養殖場(戶)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記錄臺賬》,實行“現場管理”和“去向管理”;懸掛畜禽糞污處理設施指示牌,鼓勵公眾參與畜禽糞污治理監督管理;建立市鎮村三級網格化管理機制,啟動三級日常巡查,構建畜禽糞污綜合整治長效機制。
不僅如此,我們把“美麗牧場”建設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載體,把“三有五化”這八個方面作為美麗牧場建設的基本內涵,深入實施“美麗牧場”培育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規范養殖場的生產環境,提質亮表,其中,計劃今年培育美麗牧場100家。把行業龍頭領銜示范作為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推動“行業龍頭+美麗牧場”一體發展,打造生產環境優美、畜產品健康安全的高密畜牧工作品牌,實現畜牧業健康發展與生態環境改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