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8 08:59 瀏覽量:13092 來源:糖酒快訊
前些天,有人跑來和我吐槽,說醬酒實在太難喝了。我心想,嗯,估計是習慣喝濃香不太能適應醬香酒的味道。結果越聽他的描述越奇怪,喝一小口,根本咽不下去,咽下去后,喉嚨就一緊,本能的想吐出去。一問什么酒,拿出瓶子一看,售價19.9元的茅臺鎮xx醬酒。不說別的,只看這價錢的醬香可能好喝嗎?
濃香型白酒按酒質分類,有特曲、頭曲、二曲,醬香型白酒也有分類,坤沙酒、碎沙酒、翻沙酒、串香酒。市面上大部分二三十元的醬酒多為串香,是將坤沙酒最后第9次蒸煮后丟棄的糟醅,添加食用酒精和香料等,經過串蒸所得的酒。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優質醬香型白酒指的是大曲坤沙醬酒。通常來講,人們在做判斷時,思維往往會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你拿到一瓶醬香型白酒,覺得不好喝第一個念頭就是這個香型不好,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沉錨效應。
因此,當你覺得醬香難喝時,你要反思究竟是酒質差,還是你接受不了這個香型,你要想判斷醬香是否真的不好喝,最起碼也要喝飛天、青花郎級別的醬酒,不然你的判斷肯定談不上準確。眾所周知,清香型白酒比較純凈,濃香型白酒香氣比較復雜且口感是發甜的,醬香型白酒香氣既復雜且有一種獨特的醬香和窖底香。這就使得低端清香型與濃香型白酒的下限比較好控制的,無非就是淡一點或者甜一點,但是同樣成本下的醬香型白酒因無法協調好那股窖泥味,往往格外令人不喜。
當我們在優質醬香酒與優質濃香型白酒、優質清香型白酒之間進行受眾比較,我們會發現,醬香型仍是小眾香型。2013年時醬酒占白酒消費比例最高的貴州也僅為9.7%,2018年國內醬酒實際產能在50到60萬千升左右,產量占比提升明顯,也僅達到4%左右。剩下的份額大部分被濃香型白酒占據。這一方面源于醬香型白酒有釀造周期長、出酒率低等特點,且生產對地理位置有特殊要求,因此產量有限。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白酒飲用者確實對入口甜回味綿的濃香型白酒有所偏愛。
正如在國內流行喝茶,在國外卻流行喝咖啡一樣,國內茶飲之所以比咖啡流行,是因為國人在漫長的歲月中早已習慣了茶的味道,這是一道對咖啡的味覺壁壘。濃香型白酒得益于瀘州老窖的慷慨,幾乎桃李滿天下,五糧液也是神助攻,因此濃香型白酒在國內流行程度很廣,各省份濃香型白酒消費規模都挺大。反觀醬香型白酒,貴州是核心大本營市場,河南、山東、廣東三個白酒消費大省也有不錯成績,但是普及度和濃香型比差距明顯。不過這也說明,醬香的口味偏好還在傳播擴張期,未來口味培育還有很大潛力。
對于不同香型的白酒,它們就像是風格各異的畫作,有的比較具象容易看懂,有的比較抽象需要好好琢磨。優質醬香酒就像是抽象畫,你越品越能品出滋味來,這也是醬酒獨特的魅力。貴州茅臺股價已突破1500元大關,在高端白酒版圖中的一騎絕塵,我們有理由相信憑借強大的龍頭效應與醬酒的口感粘度,“醬香熱”將逐漸呈現全國化趨勢,消費者對醬香的接受度也會逐漸拉升。沉云拂水長風起,醬香揚帆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