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8 15:57 瀏覽量:2838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市價最貴的麻蝦,用玫瑰露酒迅速翻炒;玫瑰毒鮋雖然長得丑,可是它好吃??;對東莞麻涌人來說,香蕉是可以用來燜鵝、和鯽魚做湯、和紫菜做糖水的……豆瓣8.7分的《尋味東莞》,佐以熟悉的李立宏的聲音旁白,讓觀眾一邊不自覺地分泌口水,一邊上網搜購物鏈接。
李潔做了20年紀錄片,在制片人的職業隊伍中,她可能是最懂美食的人之一。已經播出兩季《風味原產地》系列、上周日剛剛大結局的《尋味東莞》,都出自她手。
中青報·中青網:為什么選中東莞?
李潔:其實做《尋味東莞》前,最大的顧慮是,“東莞這地方還有吃的”?當時已經出了一部《尋味順德》,順德已經那么好吃了,而且在烹飪上有傳統;對東莞,大家覺得是一個工業發達的城市,在美食上名不見經傳。經歷了較長的前期準備和溝通,最終決定推進這個片子,是因為我們看到了東莞的另一面,一個非常生活化、非常淳樸的城市。
中青報·中青網:什么樣的城市適合拍攝美食紀錄片?
李潔:沒有不合適的,只有更合適的。任何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美食,即便物產貧乏,人們也能用有限的食材變化出不同的風味,這其實也是我們非常感興趣的點。那什么是更合適的:一、食材差異特別大;二、烹飪技法特別講究。如果這個城市地理地貌豐富、文化變遷較多,族群構成復雜,這些元素碰撞出來的風味就會更極致。
中青報·中青網:都是基于地理的美食紀錄片,《風味原產地》系列和《尋味東莞》有什么不同之處?
李潔:“風味”是短片,一集十幾分鐘。對我們來說,這個時長更適合把探照燈打在食物身上,食物是絕對主角,說清楚食物的前世今生,能給觀眾一個美食指南,就完成了表達。《尋味東莞》一共3集,每集40多分鐘,就能承載更多解讀的維度。第一集《得天獨厚》講順應天時的食物,第二集《山水相逢》講依山傍海的食材,第三集《歡宴流轉》講人的遷徙交融。
如果說《風味人間》是大開大合的,在中國甚至世界范圍,通過食物來尋找連接;那《尋味東莞》的空間范圍沒有那么大,90%以上的筆墨就落在一座城市內部,這兒的人吃什么非常重要。東莞每個鎮街的食物差別都非常大,需要我們前期做大量的案頭工作去了解這座城市,包括當地的人類遷徙、自然物種;然后,帶著導演到東莞體驗——反復體驗。
中青報·中青網:城市美食紀錄片能給一座城市帶來什么?
李潔:城市美食紀錄片能拉動一個城市的旅游經濟,應該是顯而易見的,《尋味東莞》剛播完,我們沒有統計數據,但翻看網友評論,已經有不少東莞周邊的人開始呼朋喚友計劃出游。而我們更愿意看到的,是節目播出后,觀眾對城市新的解讀。
我們收到非常多的評論,第一大類是說沒想到東莞還有那么多好吃的,第二大類是說沒想到這座城市那么溫暖。片中我們拍攝的基本都是很接地氣的小店,人們過著煙火和美的家庭生活,東莞的城市形象不再是那個冰冷的“世界工廠”。
中青報·中青網:美食紀錄片火了這些年,近來也會有評論說橋段、場景,甚至解說詞都似曾相識,創新是否遇到瓶頸?
李潔:的確,美食紀錄片這幾年非常多,大家看到的故事多多少少有些雷同,比如人物關系,無非是父子母子、夫妻、兄弟姐妹、鄰居……我們自己也會困惑,未來如何拓展?從情感角度,人的情感無外乎這些,好萊塢電影中的情感也是可以分類的,所以我們更多從故事著手——找到更極致的人物、更極致的環境、更極致的陌生化的故事。
在《尋味東莞》中,我們就是這么做的。片子里有本地的老人、從異鄉來東莞打拼的年輕人、離開東莞到異鄉生活的人,人物塑造其實沒有跳出大家的認知,或者說,沒有顛覆觀眾已有的知識儲備。那新鮮感的來源就在于,打破東莞“世界工廠”的刻板印象,它在飛速發展的城市背后,保留了農耕時代的傳統——甚至是在嶺南地區都非常難得的生活方式,成為珠三角的一個標本。經濟發達——延續傳統,凸顯了這種反差。
中青報·中青網:此前也有評論質疑美食紀錄片只見人不見食,如何平衡美食與人物故事之間的關系?
李潔:一是找到這個地方食物的獨特性,二是故事主人公要與食物有著密切關系。比如《尋味東莞》中有一道腐皮豆漿,老爺子做了60年。創作者一定要牢記,觀眾是來看腐皮豆漿的,拍老爺子的生活作息,也是因為與這道美食的制作工藝密切相關。如果跳開食物,去鋪陳老爺子的生活不易,用力就會偏了,就可能讓觀眾覺得不舒服。
中青報·中青網:做了那么久美食紀錄片,初心是什么?
李潔:我們講美食,其實真正想做的是透過美食來觀察這個世界。我們就像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認為,烹飪是一切文化的起點,為什么用這種食材、怎么吃它、為什么這個地區的人能用這種食材做出這個東西……通過美食告訴大家,人類是如何一路走來的。當然,食物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能夠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中青報·中青網:目前最受歡迎的紀錄片題材是美食類嗎?
李潔:從觀眾角度,應該沒有“最受歡迎題材”一說,因為他們更看重一部片子本身有沒有意思;從商業角度,的確現在美食紀錄片相對受到廣告主的歡迎。作為深耕紀錄片多年的團隊,我們的興趣不僅僅在美食紀錄片上,自然歷史、社會現實、科學等很多題材,都愿意去嘗試。
奈飛(Netflix,世界最大收費視頻網站)已經買下了“風味原產地”系列,平臺上的觀眾反饋也很好。這讓我們看到美食紀錄片的另一個意義,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外國觀眾通過中國的食物看到中國人的生活,很多評論是:沒想到中國的食物那么精致,原來他們吃的不是我們吃的那些中餐,原來中國人是這樣生活的……
上一篇:“防疫”“脫貧”如何兩手抓、齊發力
下一篇:城市特色小店:溫柔地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