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0 14:17 瀏覽量:26614 來源:乳業新聞
水果、小吃、服飾、母嬰用品……現如今的朋友圈應有盡有,恐怕不少寶媽的手機里都會有多個“微信母嬰群”,為了買到物美價廉的好東西,寶媽們通常都會貨比三家精挑細選,但也可能會不小心“栽跟頭”。這不,家住讓胡路區的小李(化名),在朋友圈買奶粉,結果被騙了3000元。
6月25日,記者對此事進行了了解。
交完定金被拉黑
小李的兒子自出生以來就一直喝進口奶粉,因為這個品牌的奶粉超市不常見,小李一般都是通過代購來買。
前不久,小李和一位鄰居聊天,得知鄰居朋友圈有一個微商也在賣這種奶粉。于是,小李添加了這個微商,等到回家后,小李就與對方聊了起來。對方表示,自己是良心賣家所以不多加價,給孩子吃的東西肯定不能馬虎,自己購買奶粉都是正規渠道,假一賠十。
小李想先購買一箱,對方表示,疫情期間運輸不是很方便,而且這種奶粉也容易斷貨,建議小李囤兩箱。小李覺得對方挺實在,說的也有道理,就依對方要求轉過去3000元錢定了兩箱,剩余的錢等奶粉到了再付。
“大概多久能到?”“半個多月吧。”對方表示。
“能等嗎?如果著急等不了,我可以把錢給你轉回來。”“孩子的奶粉還有,等上半個月沒問題。”小李爽快地回答。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半個月后,小李聯系對方詢問奶粉還得多久能到,發現信息發送不出去,自己竟被對方拉黑了。
小李這才恍然大悟趕緊向轄區公安分局報案。
微信購物應謹慎
如今購物越來越方便,銷售渠道也是各式各樣,微信上賣產品成本低,只需要發圖片到朋友圈,有人看中直接交錢就可以交易,可謂實惠又方便。一些騙子也是認準了這一點,通過發些虛假信息用來騙取錢財,交易時只收錢不發貨,或發出的貨品以次充好,等顧客來找早已將其“拉黑”,因為騙子做的只是一次性買賣,并不是靠信譽賣商品,所以說,微信購物存在很大風險。
龍南公安分局民警表示,微信只是平時聊天的社交工具,并不屬于購物平臺,沒有完整的收發貨體系,沒有購物流程,沒有擔保交易,沒有售后維權,所以盡可能不要在微信上和不知底的微商進行交易,以免上當受騙。如果非要在朋友圈購物,一定要多個心眼,即便是熟人,也要核對清楚其銷售信息,對于陌生賣家,更要提高警惕。
在此,民警也提醒市民,交錢后將買家拉黑是微信上較為常用的行騙套路,錢交給了陌生人想收回來就難了,所以在微信上買東西一定要小心,平時多一點謹慎,就多一點安全。大慶晚報記者 范紅敏
上一篇: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
下一篇:蜀大俠龍頭火鍋煉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