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av影片在线播放-久久这里只有精品热免费-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逼逼-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綜合 > 正文

一個“凋敝”山村的產業探索

2020-07-10 14:59   瀏覽量:12854     來源:新華社

  “新出的這批蠶繭有270斤左右,下午3點送到南岸。”廣西南寧市青秀區長塘鎮長大村黨支部書記陸德澤與銷售商通完電話,內心稍感輕松,村里新的一批蠶繭即將通過渡船送到江對岸售賣。

廣西南寧市青秀區長塘鎮長大村的村民在采摘桑葉

  今年滿40歲的陸德澤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2014年當選為長大村黨支部書記后,他開始謀劃建立村里的特色產業,最終瞄準了金花茶和種桑養蠶這兩個項目,常常為了產品銷路而四處奔走。

  “這批蠶繭比較少,就由我們送到對岸,不用銷售方過來收購了。”陸德澤介紹,長大村處于邕江北岸,與地勢開闊、交通便利的南岸不同,北岸山地較多,村民出行和土特產品運輸需要靠輪渡送到南岸。

  在陸德澤的記憶中,20世紀90年代,由于地處湘桂鐵路沿線,長塘火車站又設在村里,長大村曾經交通十分便捷。2000年前后,隨著長塘火車站不再承擔客運業務,昔日熱鬧的場景不復存在。陸德澤說:“就拿土地租金來說,我們村土地流轉的租金為每畝500元至600元,但在江對岸,一畝土地租金可達1000元。”

  “幾乎所有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在村里種地的人,四五十歲已經算年輕了。”陸德澤說,村里有耕地2742畝,最多時有近一半的耕地被撂荒。

  看著大片的荒地和愈發冷清的村子,陸德澤坐不住了,常常思考如何讓村子再次振興。“村里林地多,適合種植金花茶,發展林下經濟,幾塊成片的田地可以種桑,用來養蠶,年紀大的村民也可以參與進來。”陸德澤說,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里開始邁出產業探索的第一步。

  在村里新建好的蠶房里,村民梁月雄正在清理方格蔟外圍的蠶絲。“除了家里的農活,還可以到基地摘桑葉,整理蠶網,或者給金花茶除草,每天能有80元到100元的收入。”梁月雄說。

  梁月雄的丈夫不慎骨折無法勞作,家中還有兩位80多歲的老人,正在上學的一雙兒女也需要照顧,能夠在家門口找到工作,讓梁月雄很是高興。

  目前,長大村桑蠶扶貧示范園已完成約300畝桑樹種植和2000平方米蠶房建設,帶動16戶貧困戶實現增收。同時,村民將約2000畝林地流轉給農業企業種植金花茶,每年可按實際收入的20%提取分成。

  “小時候村里多熱鬧啊,現在就想把村里產業做起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鄉。”陸德澤說。

分享到:

上一篇:南疆加快設施蔬菜產業發展
下一篇:“陽光產業”讓荒山“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