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av影片在线播放-久久这里只有精品热免费-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逼逼-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食安中國 > 正文

成都高新區加快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 助推經濟發展

2020-07-28 11:51   瀏覽量:22891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播報(楊釬釬 葉青報道)產業功能區是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形成產業比較競爭力、促進產城融合發展的重要空間組織形式和先進要素聚集平臺。2017年,成都提出統籌布局建設66個主導產業明確、專業分工合理、差異發展鮮明的產業功能區,其中之一就是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

  作為成都電子信息產業主要承載地,經過三年時間發展的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得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超八百億元總投資不斷擴大電子信息朋友圈,“芯火”基地、“產業教授”制度激發科技創新創造活力,清水河公園、人才公寓構建高品質生活……7月27日,記者獲悉,成都高新區正以項目招引為抓手,堅持精明投資、強鏈補鏈,借勢產業鏈重構契機,扎實推動產業功能區建設和產業生態圈打造,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3年吸引投資超800億元 電子信息產業鏈加速構建

  從生產出新中國第一根黑白、彩色顯像管,到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的培養建設,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階段。當前,成都高新區加速謀篇布局,聚焦龍頭企業上下游的精準招商和企業培育,積極從全球引進頂尖產業資源、參與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分工,融入全球電子信息高端產業鏈和價值鏈核心。

  “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特征要求和疫情影響,更加凸顯了產業生態的重要性,而其中的核心基礎就是產業鏈。我們將圍繞頭部企業聚點成鏈,通過不斷發揮協同效應,做優做強產業集群,最終提升產業鏈上每個企業的競爭力。”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與傳統產業園區、開發區相比,產業功能區通過構建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吸引集聚人才、技術、資金、信息、物流等要素高效配置和聚集協作,形成集設計、研發、生產、消費、生活、協作、生態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新型城市社區。

  2019年,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建設按下快進鍵。去年以來,已簽約項目81個,總投資額近700億元。包括總投資100億元的富士康智能穿戴項目、英特爾新一代高端測試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超過50億元的華為未來技術創新中心、京東方觸控一體化項目、業泓生物識別技術投資項目等。三年累計總投資超800億元,年產值增長率均超10%。

  不久前,成都高新區與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京東方(成都)智慧系統創新中心項目簽訂投資合作協議,將依托京東方智慧系統創新能力,打造京東方(成都)智慧系統創新中心,構建集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孵化、人才交流、展示交易于一體的多維創新生態。

  “成都高新區相關領域的人才聚集度高,產業鏈上下游日益完善,加上當地良好的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這也是我們深耕成都12年,并多次對成都高新區追加投資的原因。”京東方集團副總裁秦向東說。

  如今,在成都京東方附近,已聚集出光興產、路維光電、LG化學、深天馬、中光電、極米科技、精電國際、TCL等一批新型顯示企業。“以京東方為龍頭企業,我們已擁有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顯示面板及模組、下游終端應用在內的一大批企業,構建起完整的新型顯示產業鏈。”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此外,依托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還聚集了英特爾、富士康、戴爾、德州儀器等電子信息龍頭企業,初步形成IC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以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網絡通訊為主導的產業生態圈雛形初現。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和先進制造類規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產值1619.28億元,同比增長15.33%;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330.27億元,同比增長15.45%。

  全球一半的iPad平板電腦產自這里,全球第二條、國內首條量產的第6代AMOLED全柔性生產線布局于此,世界500強出光興產中國首個生產基地、德州儀器全球唯一集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和凸點加工為一體的世界級生產制造基地坐落于此……一個個重量級項目正推動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

  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 加強科技創新創業服務支持

  國務院近日印發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面向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需求,聯合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建設市場化運行的高水平實驗設施、創新基地;強化科技資源開放和共享,圍繞優勢專業領域建設專業化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

  三年來,成都高新區依托電子科技大學打造創新策源地,建設了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高新-成電合創空間等創新載體,并積極促進高校與企業對接,推動研發創新平臺和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幫助企業攻關技術難題。

  高品質科創空間在這里加速布局。2017年,作為電子科技大學與成都高新區校地合作模式的新探索,成電國際創新中心啟動建設,項目依托電子科技大學科研、人才等資源優勢,規劃導入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集成電路設計成都產業化基地等一大批重大創新平臺,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原始創新策源地。目前,已落地西南首個國家級“芯火”雙創基地。該基地以集成電路企業共性需求為著力點,旨在為小微企業、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提供IC設計、流片、測試、人才培訓、投融資、孵化等專業服務。

  “去年9月開始,我們公司就通過‘芯火’基地聯絡指定晶圓代工廠進行晶圓加工,頻率一般是一年三次。正是有了‘芯火’基地的幫助,像我們這樣的小微型集成電路企業,才有機會在臺積電這樣的國際一流晶圓代工廠流片。”成都維客昕微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華說,“除了幫助小型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聯絡國際一流代工廠,基地還和國內多家晶圓代工廠合作,為我們提供靈活多樣的工藝選擇。”

  截至目前,成都“芯火”雙創基地已陸續為雷電微力、電子科技大學、川大等10余家單位提供了設計、測試等專業化服務20余次;整合Foundry資源為成都華微、泰格微波、微光、納米維景等10余家企業提供了全工藝流程的MPW流片服務,并整合行業資源組織舉辦了10余場集成電路工藝分享、技術推介活動。

  “今年,我們將圍繞‘創新提能年’主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深化校企合作,打通產學研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幫助區內企業增強科技創新和應急應變能力,為企業解決復工之后技術攻關、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困難和訴求,以科技創新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進一步發揮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研發等方面的優勢,成都高新區與電子科技大學開展非全日制研究生聯合培養模式,每年將為成都高新區在電子信息領域定向培養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200名。同時,創新性地實施“產業教授”引育計劃,一方面支持一批高校教授在成都高新區創辦企業,另一方面也支持高校從成都高新區選聘創新創業人才擔任教授,促進人才在高校和企業之間流動,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聚焦職住平衡 打造高品質生活社區

  初夏時節,清水河生態公園正式開放。緩緩流淌的清水河水光瀲滟,可進入、可參與的生態綠道與綠植形成錯落有致的景觀體系,吸引附近不少居民前來游玩。再往前走,獨具特色的國學主題公園呈現眼前。“不得不說這里變化太大了,現在晚飯后經常和家人沿著清水河散步,環境很好,還有古色古香的國學公園,有一種幸福感。”家住附近的市民陳女士說。

  在清水河公園一側,記者看到,工人們正熱火朝天作業,集成電路高端人才公寓、幼兒園、小學正在加速成型。“圍繞清水河創智產業帶,我們正在加快建設‘研發+教育+智造+生態+生活’的復合型廊道。”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包括天瑞路東側幼兒園、合作街辦西南側小學、合源路運動場在內的公建配套項目將于今年全面竣工驗收。”

  據了解,針對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功能不完善、職住不平衡、資源不集約的現實問題,成都高新區按照“強功能、補短板”原則,積極策劃實施項目,營造良好的休閑、消費應用場景,圍繞“人城產”融合,不斷提升片區人群生活品質。

  三年來,成都高新西區共建成學校3所,新增學位900個,到今年底還將有3所學校竣工驗收;已開工建設2000余套西區人才公寓,計劃于明年6月全面完工;圍繞打造15分鐘生活圈,有序推進天映路、合慶路等7個社區綜合體項目;有軌電車蓉2號線全段已建成通車,地鐵6號線計劃今年年底前建成通車,羊西線快速化改造工程已開工建設……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我們也堅持生活導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不斷提高產業功能區功能復合率和宜業宜居度,促進職住平衡、“人城產”深度融合發展,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機遇,助力實現成都市電子信息產業突破萬億的目標,為成都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和動力源貢獻高新力量。

 

分享到:

上一篇:成都新發現:打造“川西酒村”走向產業融合發展未來
下一篇:四川農業大學教授為中江縣創建魚米之鄉智慧漁業縣把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