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1 08:44 瀏覽量:10702 來源:食品網
文圖|中國食品報中國酒周刊團隊
引言:
弦歌十八載,在一杯綿柔美酒里,承載著3萬洋河人的堅守,見證了洋河的發展滾滾向前。
近日,中國食品報中國酒周刊采訪團隊走進位于酒都宿遷的洋河股份、雙溝酒業釀酒基地,體驗占地面積10平方公里的釀酒區,震撼于天下第一壇、世界最大的陶壇儲酒基地、萬噸陶壇庫、地下酒窖、白酒銀行,近距離觸摸百年厚重歷史的明清老窖池、珍寶洞、醉猿州,感受洋河、雙溝國家品牌的獨特氣質。
值得注意的是,每年20多萬的游客來到酒都,在國家4A級旅游景區洋河、雙溝,為一味綿柔洋河的醇美甘冽,一睹濕地珍寶的風采,更為一流的釀造規模、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嘆為觀止。
現場一
中國綿柔型白酒標桿,開創洋河白酒新格局
【美酒的釀造離不開理想的自然環境,縱觀中國名優酒產地,無一不是生態良好的區域。】
酒是大自然的饋贈,好山好水釀好酒。
酒都宿遷地處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自然環境優越,氣候溫和濕潤,洪澤湖濕地年平均氣溫 15 度,濕度 80%以上,是絕佳的美酒搖籃。
“山河變遷之歸宿”是宿遷的簡稱,宿遷產區坐擁“三河兩湖一濕地”,這無疑賜予洋河得天獨厚的釀酒環境,水域面積占比超過 1/4的源頭好水,加上濕地出名酒,必然成就了洋河股份佳釀天成。
生態濕地
素有“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淮第一家”的美譽的洋河釀酒,始于漢代,興于隋唐,隆盛于明清,曾入選清皇室貢酒,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同樣,與洋河一衣帶水的雙溝,因“下草灣人”、“醉猿化石”的發現,被海內外專家學者譽為中國最具天然釀酒環境與自然酒起源的地方。從中國酒起源“下草灣”,到順山集、三莊鎮,也佐證了雙溝釀酒歷史的久遠。
洋河巍峨聳立的天下第一壇,似無聲地講述著洋河的龐大釀酒規模。洋河、雙溝龐大的釀酒規模,無疑是其釀造高品質綿柔好酒的堅實基礎。
走進昏暗的百年地下酒窖,古色古香的羅宅大院,洞見的是洋河的歷史。同樣,漫步流淌千年泉水的美人泉邊,品出的是來自黃河與淮河的土壤芳香,感受到的是沉淀三河兩湖的表層地貌和人文歷史,這一切皆為洋河酒注入了靈魂。
隨后,走到了陶然軒、走過了美人泉、羅宅、泉泰槽坊……洞見的是歷史的洋河,更窺見的是洋河的美好未來。
正如業界認可的,名酒不是打造出來的,是從歷史文化中挖掘出來的。站在生態文明、歷史文化的宏大視角上,可以看到洋河、雙溝的來處,以其深厚的底蘊、獨特的魅力,創造出了特有的濕地名酒價值。
追問起源,就是追問存在的意義。
在洋河酒廠文化旅游區內,有現代化的生產車間,有巨大的陶壇庫,可領略洋河美酒的魅力,感受洋河數百年的釀酒底蘊,邂逅古法釀酒的傳統工藝,見證經年累月的沉淀與勞動者的智慧結晶。
值得關注的是,洋河周邊分布有洪澤湖、駱馬湖、京杭大運河、古黃河和淮河,以及被稱作“華東大氧倉”的洪澤湖濕地。“兩湖三河一濕地”形成了難以復制的濕地氣候環境,也造就了洋河酒的產區與蘇格蘭威士忌產區、法國干邑產區齊名,并稱“世界三大濕地名酒產區”。
在業界來看,洋河是為綿柔而生的,因為其先天就帶著濃重的產區文化和運河文化痕跡。
從2018年保護大運河文化帶,到2019年推動中國白酒走向世界,再到2020年的白酒產區建設,洋河早就提出,將運河沿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出來,將運河文化的亮點串起來。
毫無疑問,因“兩湖三河一濕地”的影響,其獨特的溫濕度特征,對洋河酒古已有之的綿柔風格的形成,發揮了重要作用,而綿柔酒的核心是低溫入池、低溫發酵、低溫餾酒“三低工藝”。
更重要的是,洋河的“綿柔”難以復制。在業內來看,洋河顛覆性拋出“綿柔型白酒”理念,其實是在中國白酒行業投下了一個極具戰略深意的棋子。
2003年洋河推出“綿柔型”白酒的標桿作品洋河藍色經典,提出“綿柔型白酒”新概念,其自信來源于“綿柔型”高品質白酒,洋河奠定了“中國綿柔型白酒領袖品牌”地位,開創了以“味”為主的白酒新流派。此外,作為白酒的特有類型,“綿柔型典型體”在2008年被寫入國家標準,洋河自此成為中國綿柔型白酒的標桿,開創了“綿柔洋河”的白酒行業新格局。從此,白酒行業格局開啟了變革態勢。
事實上,洋河的變革既是文化的,也是技藝的。文化傾向于色彩、外形、理念、品牌、價值的綜合,技藝則對應的是匠心、工藝與品質。
“其實,綿柔吸收了江蘇人勤思、寬容、盡善的文化底蘊,顯得那樣獨一無二。”洋河股份副總裁、總工程師周新虎表示,綿柔的洋河代表著江蘇的地域文化,飽受2000多年吳風漢韻與淮揚文化的浸潤,獨特而富含魅力。
他認為,洋河提出了綿柔白酒方案,抓住了大眾的消費需求,這對于行業的改變無疑是顛覆性的。對此,有業內專家認為,洋河與其說是打贏了消費升級攻堅戰,不如說是從品質上贏得了消費者,“綿柔”概念的表達,將物質和精神價值綜合在一起,符合現在人的消費需求。
被授予“中國白酒之都”稱號的宿遷,因擁有洋河、雙溝兩大名酒,酒已成為這座城市最具標識性的文化符號。作為酒都宿遷的龍頭企業,洋河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嘆的奇跡,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難以復制的經典。
現場二:
特色釀造工藝賦予藍色品質革命
【恢弘的洋河新大門,7萬口聞名遐邇的名優酒窖池,6000畝龐大的占地釀酒基地,彰顯新時代洋河的品質革命。】
走進古色古香的洋河小鎮,飄蕩著清甜的酒香。在蒸汽彌漫的手工班,是工匠們緊張的忙碌身影。
在儲藏夢想的白酒銀行內,可見大大小小的收藏酒連成一片。隨著全自動化倉庫設備機器轟鳴,一瓶瓶佳釀即將運往世界各地。
進入洋河釀酒區大門,首先看到的是青磚黛瓦中蘊藏濃濃江南氣韻的釀酒車間。在一眼望不到盡頭的31連跨釀酒區,剎那間震撼于占地139畝、4300個窖池的龐大車間,這個僅僅是洋河的一個單體釀酒車間,無疑彰顯著洋河的產能和品質。
在緩步進入最古老的夢中藍中央酒區釀酒101車間,20多年以上經驗的老匠人們,正用最傳統的工藝手法,執著完成著每一道工序,為的是讓酒醅受熱均勻,淌流出的酒更好更香。
“裝甑是釀酒過程中最艱苦的,每甑都要鏟數百鍬,每天重復數千次。”裝甑師傅說,長年累月的循環往復,是對手工的極致的追求,因為好品質酒都是用時間釀造的。
據工作人員介紹,每一位釀酒師傅都在釀酒的過程中一直堅守著純手工的傳統,他們在洋河被稱為“匠心守護者”,洋河的高端品牌夢之藍就是來自這一車間。
在釀酒車間里,當品嘗到比高度酒還“高度”的72°原漿酒時,工作人員介紹這綿柔的“原泡子”是洋河酒廠歷經1000余次攻關,對8000余人次進行口感測試后才推出的。
正如周新虎所言,他們這代人的理想很簡單,就是釀一輩子的酒。這40年間一直陪伴101車間左右的,就是洋河的一批“守護者”們,二十多年只釀一種酒,隱藏的是歲月質感。
“這代人”也包括他自己,從七八十年代進入酒廠開始,專心釀酒,洋河酒里傾注了他們的信念和堅持,手工釀酒的恒心,鉆研綿柔品質一點一滴的提升,也是洋河匠人40多年奮進歷程的微縮圖景。
“堅持做到品質穩定如一,只為尋找白酒最佳的綿柔結合點。”在周新虎看來,從“一生做酒”的初心到“不著急”的匠心,幾十年洋河涌現出無數的釀酒匠人,每位釀酒匠人身上用常年感觸酒醅的雙手來詮釋專業,用幾十年等待一種酒老熟來體現耐心,用長年累月“日嘗百次酒”的舌頭來表達堅持。
其實,洋河有自己的“大智慧”,一直以來洋河以“不著急”作為企業文化之一,詮釋了匠心是什么。“超長發酵180天”、“三低工藝”、“小火慢燉”等,匠心是對每個環節、每道工序、每個細節精工細作的一種匠心精神。
“因為洋河做白酒就是做手藝,沒有工匠精神就會死在路上,亡于腳下。傳承千年的中國白酒,更需要尚匠心。”蘇酒集團董事局主席、洋河股份黨委書記王耀說,當下的中國制造業正在呼喚匠心,更需要尚匠心,秉持匠心經營之道。
顯然,洋河把“匠心”提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可以說,洋河夢之藍·手工班的每一滴酒都是釀酒一線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工匠們,用積蓄的精力和鍥而不舍的潛心釀造出來的。
值得關注的是,洋河有過兩次引領品質升級,第一次是從香型到口感的升級,成功打造出洋河綿柔型白酒,構建中國白酒品質的時代新標桿。第二次是從綿柔到健康的升級,洋河不斷深化綿柔機理研究和應用,實現真綿柔、更綿柔的品質升級。2008 年《地理標志產品洋河大曲酒》將“綿柔型”作為洋河白酒的特有類型寫入國家標準,2019年《綿柔型白酒》團體標準正式發布。
洋河綿柔“特色”被眾多白酒泰斗盛贊。中國酒業科學巨匠周恒剛這樣評價洋河之“綿”:酒綿恰似觀音柳,甘冽猶同羅漢松。沈怡方、高月明、高景炎、曾祖訓等贊譽洋河為“綿柔鼻祖”,這是對洋河為中國白酒做出杰出貢獻的至高贊譽。沈怡方先生認為,以洋河為代表的綿柔型白酒,是在濃香型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和發展的新流派,洋河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加以總結、提高才得到這個結果。
自提出“綿柔型白酒”新概念的十多年來,洋河投入大量精力發起了“以健康和體驗為核心的技術革命”,持續推動白酒品質升級。
如果說綿柔是洋河的根,那么“產品極致化”是支撐洋河進行“品質革命”的根本。早在2019年,洋河發出“品質革命”最強動員令,以品質起家的洋河股份開啟了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征程。
在洋河“品質革命”戰略背后,是洋河構建屬于自己的釀酒人才“夢之隊”,而這當中“人”是最核心的要素,洋河堅信的是“選擇對的人,執行好戰略”。因此,在下好經營戰略這盤“棋”之外,洋河在編織人才這張“網”,并深化落地“個十百千萬”人才工程。
從建設“綿柔智谷”開始,洋河持續將技術和資源向研發平臺傾斜,從研發、釀造、品鑒等多方面,洋河以人為本,真正打造了一支能打硬戰、能打勝戰、能打持久戰的鐵軍。洋河先后搭建了“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中國白酒健康研究院”等國內規模最龐大的十大研發平臺,逐漸打造人才高地,培育出一支1800多人的技術人員“夢之隊”,其中包39位國酒大師、2名國家評委專家組核心成員、69名省級白酒評委。
顯然,人才隊伍的發力與反饋,讓洋河股份取得了一種自下而上的推動力量,持續往前跨越。隨著產業升級進程的推進,這張網將越來越密,不僅幫助白酒行業增長持續不斷地蓄能,也將成為加速洋河發展的強力引擎。
在業界來看,洋河股份能位列中國白酒前三強的地位,與其悠久釀酒歷史、白酒質量追溯體系、智能工廠、在供應鏈領域創新與應用等方面密不可分。
值得注意的是,洋河股份在智能釀造、發酵微生物資源研究、生產新工藝研發等科研方面的投入持續增加。同時,洋河加大技術課題攻關和科研平臺建設力度,著力構建釀酒微生態,開展原酒生產、酒體設計、發酵等研發。此外,研發團隊還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圍繞白酒生產、質量、智能制造等多個方面展開科技攻關。
現場三:
布局發展版圖,推進“洋河+雙溝”品牌賦能
【洋河、雙溝兩大名酒是洋河股份品牌戰略的雙翼,把雙名酒作為“主要路徑”。】
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4月的谷雨論壇上,洋河股份提出的“濕地珍寶,名酒雙溝”核心詞語,鎖定為“名酒”。
洋河股份董事長、雙溝酒業董事長張聯東表示,江蘇酒業在全國發展版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酒類產量、產品銷售收入和利潤規模等主要指標在全國都處于領跑地位。尤其是這六年來,江蘇酒業發展趨勢總體平穩,實現了“品質打造特色化、產業發展梯隊化、人才培養專業化、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四大提升,為向更高目標邁進打下了堅實基礎。
他指出,江蘇酒業既孕育著新的發展動能,也經歷著高質量發展轉型陣痛。江蘇酒業已進入了白熱化競爭階段,進入了結構重大調整的發展階段,面臨新的挑戰。首先是區域競爭更加激烈,四川、貴州、山西等省份把酒業發展上升到了戰略高度,江蘇酒業也要進一步扛起“振興蘇酒”的大旗。其次,品類競爭帶來的壓力,醬香和濃香各有特色,洋河要堅定濃香自信,堅持自己的道路自信、品質自信、文化自信,把濃香的故事講好。第三是名酒競爭、頭部企業競爭的壓力,頭部競爭的加劇正倒逼著像洋河這樣的龍頭企業進行自我革命,尋求未來的發展機遇。
作為白酒行業前三強的洋河,對于白酒行業的發展趨勢,顯然是有著超前的預判和市場布局。細觀發現,兩年前洋河率先完成以“夢之藍M6+”為代表的高端市場全面布局。核心產品的迭代升級,讓洋河完成了商業模式、組織模式等系統模式的全方位升級。
同樣,深度推進“洋河+雙溝”雙品牌戰略被洋河寫入了十四五的規劃中。在十四五的規劃中,洋河提出要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雙名酒為主體、多品牌為支柱,推進“四個高質量”經營發展思路。
對于洋河來說,這是一場戰略和策略的雙重布局。洋河、雙溝兩大名酒的雙品牌戰略落地,無疑是其未來發展的雙引擎。除了夢之藍M6+完成全面布局之外,洋河完成了聚焦洋河、雙溝兩大名酒的雙品牌戰略落地,以此深度推進“洋河+雙溝”的雙品牌戰略,實現多輪驅動。
洋河、雙溝已“牽手”十年。與洋河一樣,雙溝同樣是洪澤湖濕地孕育出的名酒。在2020年雙溝與洋河股份一道獲頒2020年首批“江蘇精品”企業,雙溝憑借著優秀的酒質口感已然多次獲得業界認可。
在2020年洋河股份宣布重新激活“雙溝”品牌,深化推進“洋河+雙溝”的雙品牌戰略,推進名酒化、全國化、模式化、組織化的品質革命。在業界人士看來,洋河憑借藍色經典系列的運作占據了市場優勢,洋河夢之藍水晶版的上市,意在匹配新的品牌高度,彰顯其價值。在此基礎上,再通過雙溝板塊市場深化運作、新品的布局、高端化拓展等,或將打造洋河股份又一個重要的增長點,洋河帶動雙溝逐步構建“雙名酒格局”。
千年未斷代的釀酒遺址
業界認為,“濕地珍寶名酒雙溝”再次強化了“濕地名酒”這張牌,白酒釀造的生態價值越來越被重視,相關產區迎來加速發展的新時代。在新一輪增長中,名酒產區將成為白酒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產地的代名詞。無疑雙溝將肩負起“品質擔當”的重要角色,在傳承中不斷提升品質和品類差異表達,以名酒品質和價值的提升滿足消費,實現洋河股份高質量發展。
行業人士指出,洋河這波操作穩健背后有鋒芒,一旦這些布局產生效率,洋河將迎來新一輪發展周期,而這一輪發展也將會把洋河推向行業更高的位置。
而從戰略版圖來看,洋河已然成為“國內開花,香飄國際”的白酒品牌。國內方面,洋河以江蘇為大本營,積極對外拓展,打造包括河南、安徽、山東等省外重點市場。國際方面,洋河產品已實現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涵蓋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非洲、歐洲六個大洲,達日本、韓國、美國、英國等地。
也正如洋河股份的愿景,在建造成為全球深受尊敬的酒業帝國中砥礪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