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5 10:31 瀏覽量:28404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記者 顧雨霏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 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健康中國戰略和《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進入全面推進的關鍵階段。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營養健康食品產業規模為4000億—5000億元;5年后,零售和主營收入預計達2萬億元;10年后,有望達4萬億元。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在人民群眾健康意識明顯增強帶來的市場利好下,發軔于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營養健康食品產業迎來黃金發展期,拉開了通向2.0時代的序幕。
新起點呈現新氣象,新征程需有新作為。未來發展中,營養健康食品產業如何拓展視野、融合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10月12日,由中國食品報社、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主辦的第七屆中國營養健康食品產業高峰論壇暨健康生活博覽會在山東青島舉辦。論壇邀請相關部門領導、業內權威專家及企業代表,共議營養健康食品產業發展進程中在質量提升、創科技新、傳播推廣等方面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出路與對策,以前瞻性視角解讀政策、把握方向、指導發展,為加速推進營養健康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獻計出力。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供銷合作經濟學會會長李春生,中國食品報社社長黃國勝、總編輯劉彤,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堅,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彬選,安徽省醫學保健養生研究會執行會長毛光祥,國家公眾營養改善項目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大健康產業聯盟執行主席于小冬,天津科技大學校長路福平,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董國用,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副秘書長郭海峰等領導及專家出席論壇,安徽中志土壤研究院集團、山東吶博酒業有限公司、云南天外天天然飲料有限責任公司、煙臺帝斯曼安德利果膠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的代表共計500余人參會。論壇上舉行了中國食品報社食品安全形象大使聘任儀式、中國食品報社富硒食品創新發展工作委員會成立儀式,設置企業家圓桌對話環節,探討富硒功能食品發展方向。此外,為進一步展示業界優秀企業風采,幫助企業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的大格局中贏得更多發展良機,論壇同期舉辦了為期兩天的健康生活博覽會,百余家企業參展。
營養健康是食品產業應有之義
“營養健康是食品產業的應有之義。營養健康食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這既體現了人們對這類食品的期待,也體現了人們對相關問題的擔憂。”李春生在會上強調,人民健康是經濟運行、社會發展的基本保障,是民族昌盛、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而食物營養健康則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先決條件。“如何讓食品更安全、更營養、更健康,是食品產業的核心問題,也是現階段我國最大的民生問題之一。”
黃國勝表示,疫情期間,作為具有民生屬性、剛需特征的中國食品產業,較早復工并在短期內釋放出強大、優質的產能,其應急、救災的能力與戰略地位凸顯。今年上半年,食品工業顯示出更強勁的發展勢頭。“十四五”時期是食品工業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食品工業將肩負更加重要的社會責任,要滿足人們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更好地服務于健康中國等國家戰略。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黨和國家將人民健康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營養健康食品作為保障民生、保障人民健康的必要條件,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徐堅表示,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以及慢病患者、亞健康群體數量攀升,優化營養健康服務、完善營養健康制度、建設營養健康環境、發展營養健康產業將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環節,營養健康食品產業呈現出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的格局,在后疫情時代,站上了新的歷史起點。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以來,我國營養保障和供給能力顯著增強,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5歲上升到2019年的77.3歲,中國人民書寫了舉世矚目的健康答卷。“這是營養供應充足、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取得的成果,但我國仍面臨一系列健康問題。”李彬選表示,隨著經濟全球化、產業鏈復雜化、技術迭代化,如何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成為亟待破解的課題。
行業發展與社會價值共融共生
如何破解現存問題?黃國勝提出,要謀求行業發展與社會價值的共融共生。“食品安全是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重要基石,作為營養健康食品產業的從業者,要有民生情懷,堅持品質為重、質量為上,切實把好食品的安全關、質量關,讓消費者吃到真營養、真健康的食品,為社會創造更多健康價值。同時,“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已經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推動降碳減污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時期。營養健康食品行業要堅定不移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強清潔能源技術、低碳節能技術和“雙碳”路徑研究,制定實施行動方案,全方位、全過程地推行綠色規劃、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消費。“這些社會價值的一一實現,將成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黃國勝如是說。
健康生活博覽會現場
李春生從農業角度出發,提出了同樣的觀點:“黨中央、國務院對食品安全營養健康問題高度重視,出臺了相應的綱要、規劃、方案等;習近平總書記在2005年提出的‘兩山’理論,生動揭示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系。農業是保障食品生產供給的行業,提供數量充足、質量可靠的農產品是營養健康食品產業得以發展的重要基礎。從農業的角度來看,要注重強化資源修復和保護,以技術創新驅動營養健康農業綠色發展,建立誠信體系,筑牢營養健康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作為繼高產農業、綠色農業之后的第3個發展階段,功能農業將成為我國現代農業重要發展方向。近年來,安徽大力發展富硒農業和富硒食品產業,取得了顯著成效:產品越來越豐富、種植面積越來越大、種植范圍越來越廣、成效越來越顯著。毛光祥在會上分享了發展富硒產業帶來的社會價值:“農民增收、農業生產增效、消費者健康增壽,安徽通過發展功能農業富硒產業,帶動了鄉村旅游、養老休閑,推動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同時也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創新引領產業提檔升級
站在新起點、新征程上,營養健康食品產業進一步發展,還需要新理念、新思想、新邏輯、新方法。
“要切實推動創新發展。”黃國勝表示,隨著消費升級持續深入、新生代消費者崛起,食品需求逐漸向多元化、個性化發展。最新的消費趨勢調查顯示,消費者對食品營養和健康的訴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增長態勢,食品領域在營養健康方向上的創新也層出不窮。2020年,健康性、功能性食品的銷售增長了40%,“控卡減脂”“代餐”“零糖”“低糖”等關鍵詞的搜索量在網絡平臺上呈倍數增加,植物基蛋白、低糖食品等食品,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作為食品企業,應該更多聚焦消費者對營養健康的需求,充分發掘食品本身的內在力量,加大科技投入以實現迭代創新,滿足不同年齡、職業、人群等各個消費群體的營養健康需求。同時,要深入研究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對產業的沖擊,進一步把控產業鏈供應鏈。要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適應性,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推進科技賦能,形成核心知識產權,增加智能化、健康化、定制化、時尚化的中高端產品,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營養健康食品生產供給體系。
“人們對于健康的需求呈深度化、廣度化、高階化發展趨勢。”于小冬解釋,過去,人們眼中的健康只是“不得病”或“治好病”;如今,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已覆蓋全生命周期,希望提升疾病自愈能力,抵御衰老,有較強的身體素質、聰明的頭腦、健美的體型,甚至良好的皮膚狀態。這些變化要求營養健康食品產業將發展的重點放在創新上。于小冬提出了在產業發展中具有優勢的3個類別:膳食補充劑、中藥功效成分提取復配產品、經過改進的食療藥膳。
生物科技是解決食品加工過程中卡脖子問題的關鍵手段之一。“生物科技可以替代部分化學方法,降低加工強度,更綠色、安全;有助營養增效和維持,降低或消除安全隱患,更營養、健康;實現低碳生產,助力‘雙碳’目標實現。”路福平以酶制劑為例介紹了生物科技在食品產業中的應用情況及未來趨勢。一是科學利用酶的協同作用,將酶制劑復配使用,有效推動食品行業綠色發展;二是開發新型酶制劑,以滿足食品加工業的多元化需求;三是逐步替代人工添加劑。“在食品加工應用中,酶制劑既可作為綠色的食品改良劑應用,同時也將逐步替代部分人工添加劑。”
“酒香也怕巷子深”,除了新技術外,企業贏得市場還需要配合新營銷。董國用以“企業如何快速實現與眾不同”為切入口,介紹了品牌的打造過程。一是進行產業分析找到機會;二是提升品牌自身硬實力;三是行業和行政的信任背書;四是加強“品牌周邊”建設;五是企業家形象打造。“新營銷可有效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從而實現彎道超車。”董國用說。
開創共建共享發展新格局
在健康與安全目標指引及“市場之手”的合力推動下,食品行業的分工將越來越細、合作將越來越深入。營養健康食品產業如何適應新形勢,實現新發展?黃國勝表示,需以人民群眾營養健康需求為導向,努力形成政府引導、行業競合、社會參與的營養健康共建共享新格局。
作為創刊37年來始終根植于大食品大健康領域的專業媒體,《中國食品報》對營養健康產業的發展始終保持著高度的關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加強自身建設、促進媒體融合、擔當社會責任、搭建服務平臺,多形式多渠道開展營養健康宣傳教育和科普,幫助消費者樹立科學的營養觀、健康觀、消費觀,促進營養健康食品的科學、健康、理性消費。黃國勝介紹了媒體對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今年,經國家主管部門批準,《中國食品報》旗下的中國食品報網、中國食品報官方微博和微信、中國食品報客戶端都獲得了互聯網新聞資質,中國食品報社成為業界少有的“一報一網兩微一端”均具有新聞資質的專業融媒體。“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承‘搭建服務平臺、促進行業發展’的宗旨,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走深走實,努力肩負起食品行業權威媒體的使命任務,以權威的聲音傳播營養健康食品行業的正能量,以專業的聲音講好健康中國的好故事,為奮力推進營養健康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鑄就健康中國的新輝煌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徐堅表示,從行業的角度來看,應該加快完善我國營養健康食品的管理框架,構建系統完善、層次清晰的營養健康食品的標準體系,推進營養健康食品分級管理,協助推動管理部門建立審批類、備案類等不同產品分級分類的管理模式,厘清營養成分功能聲稱、保健食品功能聲稱及食品的營養功能聲稱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逐步形成我國營養健康食品標識與聲稱的規范體系,釋放生產力,以適應市場的快速發展和滿足消費者訴求,推動消費者對營養健康食品的認知水平,支撐健康中國戰略深入實施。
“要為營養健康食品產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打擊不規范的市場行為,鼓勵企業創新。”李春生倡議,要在全社會逐步建立起“共同創造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的良好氛圍,推進營養健康食品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上一篇:山東濟南開展食品安全進夜市公益活動
下一篇:長柿助農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