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av影片在线播放-久久这里只有精品热免费-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逼逼-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農牧 > 正文

廣西貴港市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紀實

2018-08-20 10:28   瀏覽量:27809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像磁石一樣集聚動能

——廣西貴港市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紀實

  本報記者高飛 李純

  在廣西的農業版圖中,貴港市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北回歸線穿境而過,農業生態特色資源豐富;潯郁平原阡陌縱橫,幾乎占盡了八桂大地的“一分田”;“富硒”寶地,70%以上的土壤基本達到富硒土壤的標準。大自然的眷顧與貴港人的勤勞,合力織就了一幅“盈車嘉穗禽健畜壯,田園四季瓜果飄香”的美麗圖景,叫響了“廣西糧倉”名號。而前些年,“豐產不豐收”的難題還困擾著貴港市農業的發展。

  在自治區建設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區的東風下,貴港市以跳出農業的視角發展農業,立足資源優勢、創新工作方法,全力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為農業轉型升級、農民增收致富開辟新的門路。目前,全市已建成并驗收各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47個,其中:自治區級9個、市級11個、縣級11個、鄉鎮級16個;2017年園區內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9萬元,并帶動了近5.35萬戶、24萬農民實現增收。

  創新理念,打造“工業園區式”示范區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貴港市在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區建設中,創新工作理念,充分借鑒工業園區建設經驗,突出經營組織化、裝備設施化、生產標準化,避免示范區“堆大戶”“造盆景”。

  仲夏時節,港北區慶豐鎮夏里村千畝稻田連片成方,路相通、渠成網,滾滾綠浪給人帶來絲絲涼意。“這里可是港北區優質稻產業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在耕耙、育秧、統防統治、收割、烘干、加工環節全部實現機械化作業。”貴港市農業局工作人員萬玉新說。

  過去,夏里村卻是“一家三五畝,散落七八處”,難以機械化作業。2013年,夏里村在貴港市開啟了水田“以小并大”的先例,打掉田埂,科學規劃出了蔬菜種植區、水稻種植區和加工區、生態養殖區、休閑農業旅游區等,逐步探索出“政府引導、群眾主體、合作社推動、產業支撐”的土地流轉新模式。

  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為提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打下基礎。2014年以來,貴港市以示范區為平臺,累計整合各級財政資金投入示范區建設10.72億元、撬動社會資本25.16億元,新建水利渠道532.92公里、交通道路541.17多公里、電力線路282.12公里,水電路渠網頗具規模。

  依托農機購置、良種等政策補貼引領,貴港市推動生產要素向示范區集聚,大力提升生產機械化、標準化水平,把農業園區經營成“工業園區”。2017年底,港北區核心示范區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3.2%,比廣西平均水平高18.9個百分點,著力打造水稻生產質量管控系列技術標準體系,核心區優質稻良種覆蓋率達95%,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全覆蓋,核心區早稻平均畝產425公斤,比其他區域高出15公斤。

  立足資源,打響富硒農產品品牌

  農業現代化要有一個發展過程,并非一蹴而就,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區如磁石一般集聚生產要素、形成政策合力,在示范引領中破解發展難題,加快發展步伐。

  作為富硒寶地,貴港長期以來并沒有因此而“富兮”。現在,“叫響富硒,擦亮名片,提升品牌溢價”成為貴港市上下的共識,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區就擔起了“中國富硒農業之都”建設的主陣地和領頭羊。

  港北區是廣西測定土壤硒含量面積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該區慶豐鎮有一片貴港市面積最大的富硒優質稻產業全程機械化示范區,核心示范區建設面積1萬畝,打造出“品種優良化、生產機械化、管理科學化、產品優質化、產出高效化”的示范樣板,7個品牌大米被認定為富硒農產品。“一袋5公斤富硒米的市場價格要比普通大米高出近30元。”廣西志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圍繞示范區,越來越多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到富硒產業中來。目前,貴港在全市范圍內初步形成了“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富硒種植大戶”的發展模式,組織了62家企業、合作社參與創建88個富硒生產示范基地,總面積達58153畝,覆蓋了水稻、茶葉、中藥材、水果、禽蛋、水產等產業,已獲自治區級富硒產品認證47個,認證數排全區首位,榮獲“中國生態富硒港”稱號,逐步打出了“中國硒港”特色農業的金字招牌。

  深挖特色,打開“園區變景區”融合路

  南風吹碧荷,夏日綠蔭濃。第32屆全國荷花展覽于6月26日在貴港市開幕,其中覃塘區荷美覃塘景區、港南區四季花田生態觀光園這兩個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區作為分會場迎來八方來賓。這場旅游盛會的背后,也凝結示范區對貴港市鄉村旅游、三產融合發展的帶動。

  跳出農業發展農業,是貴港市在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區建設中的主導理念。在發展主導產業、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的同時,各個示范區加強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的開發,注重示范區文化營造,講好歷史、民俗、文化等故事,把示范區打造成為農業大文化涵養、傳承、共享的高地,實現“園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的華麗轉身。

  在港南區湛江鎮平江村的四季花田生態觀光園內,滿園春色看桃花、熱情盛夏品荷花、碩果金秋望油葵、素裹銀冬賞櫻花,開展“春季·迎春祭祀”“三月三·開耕節”以及客家山歌對唱等農事民俗活動,打造樂在農家、游在農家等一系列活動,每天吸引上萬名游客前來游覽。附近村民紛紛變身導游、工人,155人在園內實現脫貧致富。

  在覃塘區覃塘鎮龍鳳村,3400多畝的蓮藕產業(核心)示范區為人們展現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壯麗景觀。2014年,覃塘區以“荷美覃塘”活動為契機招商引資,構建“示范區+企業+合作社+農戶+市場”利益共同體,共同培植推動示范區發展壯大。

  貴港市把示范區創建與“美麗貴港”鄉村建設結合起來,打造出三產融合發展的堅實載體。2017年,全市鄉村旅游接待游客270.66萬人次,旅游總消費達7108.18萬元。(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

分享到:

上一篇:首屆綠色農業發展論壇暨2018蜜蜂大會在京召開
下一篇:河北灤南:特色種植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