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6 15:16 瀏覽量:14147 來源:中國食品報
2021年臨期食品風潮席卷了年輕人的心,用低價就能享受到的“消費升級”成了該行業最大的賣點。不過這屆年輕人的特點是“上頭快,下頭更快”,隨著他們對臨期食品的熱情褪去,零食集合店又悄悄接棒成為新亮點。資本市場的嗅覺更為靈敏,在過去的2021年,一些品牌紛紛獲得融資。與此同時,遍布全國的加盟店也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然而,食品安全、消費套路等“老大難”問題又開始打擊著這個新賽道的口碑。
食安問題不容忽視
如今零食集合店快和麻辣燙、奶茶一樣成為許多大學校園周邊的標配了。大學生陳語琪最近發現,校園附近不過一公里的范圍內,突然出現了三家零食集合店,從外往里看,陳設與商品類型差不多,不過生意都還不錯。在同學的邀約下,陳語琪決定進店探一探。剛進店,陳語琪就意識到這里可能是個“真香”的地方,各式各樣的零食琳瑯滿目,估計有上千種產品。散裝零食品類更是豐富,并且可以根據不同的價格分區進行混合批發,最重要的是,幾乎所有零食、飲料的價格都低于超市和便利店的售價。雖然門面都不算很大,但實際上零食的種類豐富,比如夾心海苔卷,就分桶裝、袋裝、散裝,又分肉松、脆蝦等口味。而且份量都比較小,哪怕是一個人想嘗試各個口味和品種,也可以隨便混搭。自從有了這一體驗之后,陳語琪和同學便沒有再光顧過學校周邊的臨期食品店,也沒有在線上買過零食。
像陳語琪這樣的大學生,雖然手里零花錢并不少,偶爾還可以通過兼職、實習得到一些額外收入,但是日常的吃喝消費依舊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些年零食做得越來越新穎,價格也水漲船高,特別是網紅產品,溢價嚴重。臨期食品的價格雖然也很劃算,但是能用批發價吃到新鮮日期的零食,我覺得還是更值得。”陳語琪說。
不難看出,品類豐富、價格實惠,這兩大特點已成為目前零食集合店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原因。但也正因如此,對商品質量的把控難度不斷增加。
從黑貓投訴上看到,眾多連鎖門店都出現了多起投訴,而投訴內容大多與食品衛生安全狀況有關。
在食品安全警鐘長鳴的情況下,如此種種的負面消息既影響著整個行業的發展前景,暴露了這個高速狂奔的賽道所存在著的致命傷。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謀劃更長遠的發展路徑。
資本加碼賽道
消費者在短期內注入的熱情,很快就吸引來了眾多入局者。資本爭先恐后地拋出橄欖枝,搶占高地。2021年,可以說是零食集合連鎖店品牌迎來資本助推的重要一年。
愛企查顯示,2021年4月、8月、11月,“零食有鳴”分別完成了1000萬元的戰略投資、數千萬元的Pre-A和A輪融資;5月,“零食很忙”獲得2.4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WHIKO謎之生物”在6月和8月完成了Pre-A和A輪的融資;“零食女孩”在2021年12月完成了1000萬元的A輪融資。
資本的注入讓品牌們有了持續擴張的勇氣。2021年8月,“零食很忙”的全國門店突破800家;“零食有鳴”在貴州、重慶、成都等地開出100多家門店;“老婆大人”則在全國門店突破1000家。這樣的發展速度,離不開加盟商在背后帶來的力量。
目前零食集合品牌的加盟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以幫助品牌擴大在全國的影響力而主要目的,不收取加盟費,并給出相應扶持。但在面臨價格觸底的情況下,商品質量仍然是需要嚴格把關的一個環節。另一種是品牌的加盟方式則需要在前期投入更多。盡管投入更多,但這類品牌往往會強調自身的盈利水平。
業內人士表示,零食店的利潤真不高,表面的利潤并不是真正落在口袋里的錢。品牌方雖然給了固定的貨源,流水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高。其中重要原因是,零食量販集合店需要大量鋪貨,并且種類繁多,進貨成本很高。但商品中賣得好、周轉率高的其實很有限,壓貨與利潤之間的平衡很難把握。“零食店的虧損往往不會太大,但拿著微利苦苦堅持的卻不是少數。”業內人士如是說。
規避同質化風險
疫情之下,休閑娛樂零食市場的規模反而迎來了快速增長。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中國休閑食品行業市場規模從8224億元增長至1298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2.09%。據Frost&Sullivan數據及測算,休閑零食線上銷售規模占比從2013年的3%提升至2020年的18%,占比逐年提升。
與此同時,隨著年輕消費者對健康、便捷和品質的追求,休閑零食品類的發展趨勢也開始呈現健康化、新鮮化、方便速食、人群場景細分等特點。種種因素,促成了零食集合店的走俏。然而,這一賽道并非一片空白。從線上起家的頭部零食品牌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等早已布局線下。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當前整個休閑食品行業都存在產品同質化,渠道同質化、推廣方式同質化以及傳播內容同質化的問題。在產品力不足的前提條件下,品牌力就能夠發揮出更大的優勢。因此,盡管目前不少零食量販集合店品牌以零門檻或低門檻的策略吸引加盟商,加速布局腳步,但這種門檻不高的商業模式很容易被競爭者模仿,其門店規模和供應鏈水平也在短期內無法構成品牌護城河。多重因素之下,品牌之間的競爭很容易走向價格戰,而這往往容易導致整個行業的不良發展。
如今大量出現的消費者投訴已經說明了一定問題。低價的小品牌商品魚龍混雜之后,雖然能夠降低商品價格,提升消費者購買欲望,但一旦質量出現問題,對門店、對零食集合店品牌的傷害卻是不可逆的。對于這些年輕的品牌來說,下一步應該思考的,或許是如何演繹長期主義。
(來源:鈦媒體)
上一篇:甘源食品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下一篇:貴州發文支持三縣發展白酒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