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9 09:07 瀏覽量:13684 來源:新華財經
新華財經 記者 張新新
從高峰期的年消費葡萄酒19.3億升一路降至2022年的8.8億升,消費市場不景氣讓中國不少葡萄酒產區釀酒葡萄種植面積萎縮,企業的生產量和銷售額均出現明顯下滑。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困境既有缺乏優良釀酒葡萄種苗、稅負高等內部原因,也有進口葡萄酒沖擊等外部因素影響。中國葡萄酒產區應重視文化底蘊挖掘,打造產品的特色化和差異化形象,提升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煙臺國賓葡萄酒酒莊
葡萄美酒遭遇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地處西北的甘肅分布著大量適宜種植釀酒葡萄的地域,特別是河西走廊廣大沿沙漠地區位于世界葡萄酒原料的最佳產區——北緯36度至40度之間,有適合葡萄生長的最佳光、熱、水、土資源組合。
甘肅省政府曾印發《甘肅省葡萄酒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甘肅葡萄種植面積要達到50萬畝,葡萄酒銷售額超過400億元。
但葡萄酒產業的實際發展卻與當初的規劃相距甚遠。記者從甘肅省酒類流通產業促進中心了解到,甘肅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葡萄酒產業,2011年前后,甘肅釀酒葡萄種植面積一度發展到30萬畝,全省葡萄酒企業銷售額達到12億元。之后,甘肅葡萄酒產業連續多年下行。2022年,甘肅的釀酒葡萄實際種植面積已不足15萬畝,葡萄酒企業的銷售額降至3.2億元。并且全省19家葡萄酒生產企業,年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的只有6家。
有業內人士表示,葡萄酒產業的不景氣是全國性的,不僅僅是甘肅一個產區的問題。過去十年間,我國葡萄酒的消費量已由高峰時的19.3億升下降至2022年的8.8億升,下降了54%;葡萄酒總產量從2012年的產量最高峰13.8億升一路跌至2022年的2.1億升。2017年至2022年,中國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數量由244家減少到119家,減少51%。
“內憂外患”掣肘葡萄酒產業發展
甘肅莫高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杜廣真介紹,自2012年以來,我國先后對部分國家進口葡萄酒實行零關稅政策,使進口葡萄酒對國產葡萄酒市場的擠壓加大,給國內葡萄酒生產企業帶來了很大壓力,目前進口葡萄酒已占到國內葡萄酒消費量的三分之二。
國家統計局和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至7月國內規上企業葡萄酒產量為7.4萬千升,而同期葡萄酒進口量為15.26萬千升,進口額48.98億元。
稅負高、生產成本抬升也讓國產葡萄酒處于諸多不利地位。甘肅夏博嵐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勝表示,我國葡萄酒按工業品管理,征收13%的增值稅、10%的消費稅,綜合稅率達25%以上,遠高于國外同行業10%的綜合稅率。
近些年人工、包裝材料等成本抬升明顯,也讓國產葡萄酒生產企業壓力增大。甘肅省葡萄酒產業協會副會長郝燕介紹,和國外產區相比,國內很多葡萄酒產區冬季氣溫低,需要對葡萄樹進行埋土保溫,僅此一項一畝地的成本就要1000元。并且,葡萄酒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其中包裝材料價格上漲超過30%,并呈現持續走高態勢,極大抬升了生產成本。
此外,優良釀酒葡萄種苗缺乏,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陳勝介紹,目前生產中采用的葡萄種苗大多是廉價的自繁根苗,其抗凍、抗旱和抗病蟲害的能力相對較差,遇到低溫、干旱天氣會造成葡萄產量和品質的下降,極端低溫天氣時會直接造成苗木凍死,成為我國葡萄酒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問題。
重視文化底蘊挖掘提升產區競爭力
受訪專家表示,我國葡萄酒的人均消費量不足1升,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葡萄酒消費量不足全年酒類消費總量的1%,目前我國的葡萄酒市場仍處在培育期。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健康意識增強和葡萄酒文化的普及,國內葡萄酒產業還是有廣闊市場前景的。中國的葡萄酒產區從應充分挖掘文化底蘊、加強品牌建設等方面入手實現產區優勢升級。
陳勝表示,葡萄酒并非完全是舶來品,唐詩宋詞中有大量描寫葡萄酒的詩詞,我國有著悠久的葡萄酒釀造歷史。國內要通過對葡萄酒歷史文化的挖掘,形成具有獨特品質、富有內涵、眾人易于接受的葡萄酒文化,推動產業的發展。
他還表示,國內要加大葡萄酒品牌建設力度,形成精品化酒莊集群。國內葡萄酒的各個產區要堅持整體宣傳推廣和營銷,堅持集群化、優質化和國際化的發展路子,形成精品化酒莊集群。
此外,國內還要把葡萄酒產業和旅游等產業相結合,加大對葡萄酒消費市場的培育。甘肅濱河集團總經理許文亮表示,發展酒莊旅游是大的趨勢,這不單單是葡萄酒企多元化經營的一種手段,更是對葡萄酒消費市場的培育。(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