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4 09:58 瀏覽量:17808 來源:新京報
安徽廣德縣召開“申報中國·廣德火鍋之鄉項目請示匯報座談會”。廣德縣工商聯網站截圖
“如果安徽廣德成為火鍋之鄉,那重慶、四川往哪擺?”日前,安徽省廣德縣工商聯官方網站發布稱,廣德將申報“火鍋之鄉”引發關注,一些網友質疑其名不符實。
安徽省烹飪協會秘書長李正宏昨日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稱,此處“火鍋”即當地土語中的“鍋子”,與川渝等地的火鍋有所區別。
有專家指出,這樣的“權威命名”已經泛濫。而當一種風俗和文化用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方式來劃分和命名,不僅起不到真正的促進作用,甚至還會浪費資源、加劇地區之間的矛盾。
申報被指“搶跑” 當地稱系“鍋子”
8月30日,安徽廣德縣工商聯官方網站發布《我縣召開“申報中國·廣德火鍋之鄉項目請示匯報座談會”》,引發外界爭議。
文中提出,廣德將申報“中國·廣德火鍋之鄉”,會上,安徽省烹飪協會副會長馬邦山作為安徽省專家代表,指出“希望廣德能把握時機,積極開展申報工作,把項目做成廣德的旅游美食名片和品牌產業化。”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安徽省烹飪協會、廣德縣政府、工商聯、旅游局等均出席上述座談會。
有網友指出,以火鍋著名的重慶、四川尚未申報“火鍋之鄉”名號,安徽廣德此舉有“搶跑”意味。不過有廣德當地居民表示,此處的“火鍋”為他們當地日常飲食鍋子,“和大家理解的火鍋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安徽省烹飪協會秘書長李正宏告訴新京報記者,廣德申報“火鍋之鄉”一事,由當地餐飲協會主導,目前僅開了座談會,還處于前期的調研階段,并沒有形成正式的方案,也沒有正式啟動。
“考慮到鍋子為當地土語,因此稱為火鍋。”李正宏表示,廣德縣希望向中國烹飪協會申請,如獲批,將之作為一個品牌推廣出去,促進旅游和消費。
中國烹飪協會:名號認定無“排他性”
這種將食材用大火燒熟,再用鍋小火慢燉的廣德養生鍋,是否能夠申報“火鍋之鄉”呢?
中國烹飪協會火鍋委員會總干事康斕介紹,目前,全國范圍內僅有重慶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火鍋之都”的名號,并無其他地方。
中國烹飪協會品牌建設辦公室負責人丁樂介紹,雖然重慶被認定為“中國火鍋之都”,但地方的名號認定并沒有排他性,其他地方也可以申報該名號。“就拿‘廚師之鄉’這個名號來說,從古代安徽的績溪、河南的長源,到近代廣東的順德,它們都可以被認定為‘廚師之鄉’。并不是說有了這一個,其他地方就不能申請了。”
丁樂介紹,申報的前提條件是所謂的火鍋在當地確實有一定的影響力,且受眾面廣泛。按申報流程,申報單位需向中國烹飪協會遞交申請函,同時要將相關材料逐級遞交至省級烹飪協會,通過省級烹飪協會審核后,省級烹飪協會將遞交推薦函至中國烹飪協會。
中國烹飪協會根據申報人的材料進行初審,初審通過后會派出專家組實地考察,依據專家組的意見在網上公示、最后授予相應名號。通常情況下,如果資料通過烹飪協會的初審,立項到最終取得結果需2個月左右。
■ 對話
廣德縣餐飲商會執行會長:爭議讓我們意識到步子不能邁太快
事情引發爭議后,廣德縣餐飲商會執行會長王隆慶也就此事進行回應。他解釋廣德火鍋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與大眾觀念中的重慶、四川和廣東等地的火鍋不存在沖突。此次“全國廣德火鍋之鄉”在網上引發爭議,也讓地方協會意識到步子不能邁得太快,需通過市、省逐級通過后向上申報才行。
新京報:為什么想申報“火鍋之鄉”?
王隆慶:因為廣德火鍋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2015年時還被評為縣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廣德六千多家大大小小的餐館幾乎都在賣這個火鍋,很日常的飲食。我們就想著能不能在政府的促進下,把廣德火鍋打造成一個飲食文化的品牌,這對我們當地的旅游發展也是一種促進。
新京報:“鍋子”為何變成廣德火鍋?
王隆慶:我們土語里叫“鍋子”,但現在在我們當地的飯店里,菜單上寫的都是廣德火鍋。周邊省、市有很多專門賣這種鍋子的飯店也都叫廣德火鍋。我覺得對于很多來旅游或者辦事兒的人,一說廣德火鍋大家都明白,更容易讓大家理解和接受。
新京報:都叫火鍋,廣德火鍋和四川、重慶火鍋有什么區別?
王隆慶:雖然都叫火鍋,但是我們和四川、重慶包括廣東的火鍋完全不是一回事兒。我們廣德火鍋的器具有砂鍋和鐵鍋兩種,制作方法和其他火鍋完全不同,使用食材和醬料也完全不同。所以我們想要申報的是“廣德火鍋之鄉”,而不是“火鍋之鄉”。
新京報:目前申報工作進展到什么程度?
王隆慶:目前還只是有這個打算,開了座談會商討這個事情,但沒有實質性的文件或者工作。如果要繼續做,除了我們行業協會自身力量,肯定還需要得到縣委、縣政府的重視,要有相應的經費撥下來進行這件事情,按照相應的流程申報。
新京報:如何看待網上的質疑?
王隆慶:一方面,我們的廣德火鍋完全是獨立的,和其他地方的火鍋并不沖突。另一方面,既然申報“廣德火鍋之鄉”,我們會根據相關的文獻資料,弄清名字的來源和歷史,挖掘火鍋文化。我們也意識到步子不能邁得太快,肯定會先從市里,再到省里逐級申報,通過之后再向中國烹飪協會申報。
■ 觀點
風俗文化命名要遵循市場規律
四川省烹飪協會副秘書長王旭東介紹,在當下環境中,地方政府、地方行業協會申報“火鍋之鄉”這類名號的事情已十分常見。
王旭東說,各級政府都沒權去給地方定義特殊名頭,但如今一些包括中國烹飪協會、中國飯店協會等帶著國字頭的協會,會通過競爭、評選、審核等多種方式來給地方頒發類似的“權威命名”。
王旭東說,盡管按通常情況,這樣的“權威命名”都免不了報名費、審核費、專家食宿費、交通費等一筆不算小的支出,有的甚至花費百萬余元仍竹籃打水一場空。一旦地方得到了相應的名號,地方政府有政績、行業協會有榮譽、從事行業的相關企業也有利益,這就讓大家對于這樣的“權威命名”趨之若鶩。
“有了這個名號就方便宣傳,方便炒作了。但現在各個大大小小的協會都在命名,所以這類命名也很泛濫。有什么青椒之鄉、花椒之鄉、藤椒之鄉……要這種名號有什么意義呢?”王旭東認為,一種風俗和文化要依照市場規律劃分和命名,否則不僅起不到真正的促進作用,甚至還會浪費資源,加劇地區之間的矛盾。(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