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 08:51 瀏覽量:17553 來源:中國食品網
秦巴山麓,山水如畫,自然生態孕育特色產業,歷史人文積淀厚重底蘊。在這片沃土上,宣漢人民辛勤耕耘,探尋巴人美食生態食材之源,創建巴人生態美食文化之都,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為深度融合“生態食材+生態美食+巴文化”,提升宣漢生態農產品與特色美食的知名度、美譽度,在川東北率先叫響“巴人生態美食文化之都”名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激活文旅消費,為宣漢縣“百強晉位、沖刺千億”提供強勁消費動力,9月19日,“味美四川·尋味宣漢”宣漢縣2024年巴人生態美食文化活動在達州宣漢宏帆巴人廣場啟幕。
本次活動由四川省商務廳、中共達州市委、達州市人民政府、農業科技報社指導,中共宣漢縣委、宣漢縣人民政府、達州市商務局主辦,宣漢縣委宣傳部、宣漢縣商務局、宣漢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承辦,宣漢縣農業農村局、宣漢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宣漢縣綜合執法局、宣漢縣融媒體中心、四川省旅游學會川菜美食文化專委會、《農業科技報》傳媒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宣漢縣餐飲協會、宣漢縣電商協會協辦。
中共達州市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總工會主席王蔚藎;四川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呂勝平;重慶市開州區政府副區長田貴虎;重慶市城口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高仁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制片人蔡一帆;農業科技報社社長助理、傳媒公司總經理申小燕;達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主任孫曼妮;達州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牟道勇;中共宣漢縣委副書記、宣漢縣人民政府縣長陳軍,中共宣漢縣委副書記吳中凡;四川省旅游學會川菜美食文化專委會主任、國家級特級烹飪大師、宣漢縣2024年巴人生態美食文化活動專家評審組組長胡曉遠教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科教頻道《探索發現》導演李濱,中國烹飪雜志、權威行業專家王者嵩,中國藥膳研究會、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餐飲文化大師單守慶等領導嘉賓出席活動;
農業科技報、中國烹飪雜志、中國藥膳研究會、四川省商務廳、四川省旅游學會、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等相關單位領導;重慶市萬州區、開州區、城口縣商務主管部門領導,達州市及各縣(市、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餐飲協會嘉賓和知名餐飲企業代表等三百余人參與活動。
尋味宣漢 弘揚巴人生態美食魅力
通過宣漢縣2024年巴人生態美食文化活動啟動儀式、宣漢縣美食文化推介、宣漢縣“巴人生態家宴”、宣漢縣“特色菜品”比選等多項內容,本次活動深入挖掘和展示巴人生態美食內涵,傳承巴人美食文化精髓,激發縣域服務消費創新發展,是一次生態美食文化交流的盛會。
在啟動儀式上,《夢里巴國 多彩宣漢》、《尋味宣漢》宣傳片引人入勝,《宣漢風華》、《巴山蜀水,宣漢食話》、《味在宣漢》等節目表演精彩紛呈,生動展現出巴人生態美食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
吳中凡在主持活動中表示,本次活動以食為媒,是一場品味巴人美食、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每一道美食都是歷史的結晶、文化的傳承,活動以美食為載體,領略巴人精神,深挖文化美食內涵,做強巴人美食品牌,將打開川東以北的美食通道,開啟合作交流的嶄新篇章。
蔡一帆提到,宣漢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傳承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次活動是一次傳播宣漢美食文化的契機,從舌尖到心頭,讓更多人了解宣漢、喜愛宣漢。
呂勝平致辭中說,川菜已成為四川一張靚麗的名片,今年來,達州市高度重視餐飲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宣漢縣積極響應省商務廳的號召,創新舉辦尋味宣漢美食文化活動,這是培育地方餐飲消費新熱點、促進消費提質升級的有力舉措,希望達州市和宣漢縣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挖掘和傳承巴人美食文化,加強與省內外餐飲企業的交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品牌活動,共同書寫川菜美食文化的新篇章。
申小燕為宣漢縣榮獲“巴人生態美食文化之都”授牌。她在致辭中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對宣漢生態美食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對宣漢縣在生態文明建設、綠色低碳發展方面所取得成就的高度肯定。宣漢縣在推動生態食材與特色美食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創新思路、拓寬渠道。作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農業科技類專業報紙,《農業科技報》積極服務四川“三農”經濟發展,未來將繼續與宣漢縣緊密合作,共同推動生態美食產業的創新發展,深入挖掘巴人文化與產業品牌的深厚底蘊和經濟價值。授予宣漢縣“巴人生態美食文化之都”的榮譽,表彰其在推動地方特色美食文化傳承與生態產業融合發展方面的杰出貢獻。
陳軍縣長作“巴人生態美食文化之都”推介,宣漢是前景無限的新城,更是集聚人氣、文氣、商氣的旅游名城連續兩年晉升全國百強縣,連續三年榮獲中國旅游百強縣。胡曉遠教授發布“巴人生態家宴”36道菜單。包括巴人吊燒魚擺擺、吊鍋牛排、蜀宣牛頭方、宣漢徐鴨子等14道“巴人名菜”;雪蘿卜干燉臘豬蹄、粉粑粑炒臘肉、砂鍋花骨魚、吊燒羊蹄等15道“巴人民間特色菜”;老鹽菜扯面塊、蕨根粉粑、苞谷粑粑、宣漢豆干等7道“巴人名小吃”。嘉賓及領導為獲得榮譽的企業代表授牌。
據悉,宣漢縣“特色菜品”比選活動通過個人(單位)自主申報、宣漢縣商務主管部門和餐飲協會初選推薦,開展線下特色名菜烹飪技能比賽,邀請專家走進餐飲店品嘗美食進行評選,為宣漢餐飲企業提供交流平臺,弘揚宣漢優秀美食文化,展示宣漢廚師工匠精神,展現宣漢餐飲行業良好的精神面貌。隨后,宣漢縣餐飲協會負責人率20位名店名廚代表上臺,宣讀《巴人生態美食之都倡議書》。
在現場眾人的見證下,王蔚藎、呂勝平、蔡一帆等領導嘉賓共同上臺進行了啟動儀式,王蔚藎宣布2024年巴人生態美食文化活動的正式啟幕。啟動儀式后,參會領導嘉賓現場巡察產品展示區、夜經濟特色街,指導生態特色食材、生態美食、非遺工藝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活動還對入圍本次“巴人名菜”、“巴人民間特色菜”、“巴人名小吃”的菜品、生態食材及宣漢當地特色小吃進行促銷推介。現場營造美食文化氛圍,搭建生態食材、美食展區,以多樣形式展示產品特色;邀請全縣餐飲企業商家參與專用促銷折扣、線上團購等,共同掀起“巴人生態美食文化活動”熱潮。參會嘉賓共同品鑒“巴人生態家宴”,領略宣漢生態美食的獨特風味。
味美四川,尋味宣漢。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底蘊深厚、獨具魅力的巴人生態美食文化將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將邁向一個新的發展臺階。
產業引領 書寫鄉村振興特色篇章
巴人文化,源遠流長。宣漢作為這片文化沃土上的明珠,不僅承載著巴人文化的精髓,更以其獨特的生態美食,向世界展示了綠色、健康與文化的完美融合。
敬畏自然、保護生態,宣漢縣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發展糧油、生豬、肉牛、中藥材、食用菌、茶、水果等特色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以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為推手,宣漢縣突出“做大產業、做強加工、做響品牌、做活旅游”四大抓手,積極打造盆周山區“多彩田園、巴山糧倉”農業發展新樣板,圍繞“2+5”產業,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
同時,宣漢縣堅持“生態農業+美食文化+休閑旅游”多產業融合發展,打好生態牌、打造特色產業、培育骨干企業,宣漢實現村村有產業、農民能致富。蜀宣花牛成為全國牛產業的一張響亮名片,老君香菇、黃金黑木耳、峰城玉米、宣漢桃花米、漆碑茶、宣漢脆李等地理標志農產品出彩,鄉村振興依靠特色產業先行發展在宣漢得到生動的實踐。
作為巴文化發源地、中國巴文化之鄉以及川菜發祥地之一,宣漢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不斷豐富美食文化內涵,從探尋巴人美食生態食材之源到創建巴人生態美食文化之都,讓巴國美食得以傳承、創新、發揚。
香氣四溢的宣漢格格、麻辣雞、箜洋芋,沙糯纖嫩的吊燒粉蒸肉,清甜的雪蘿卜干燉臘土豬蹄,高山霜打雪淋的樊噲蘿卜干,香濃多汁的窖燜豨首,伴隨三餐四季的面辣子炒肉,令人回味無窮的氣都蒸溜雞、干鍋牛肉牛蹄、土豆粉炒臘肉……
歷經千年的滄桑變革與不懈探索,誘人垂涎的宣漢美食,不僅是烹飪技藝和口味的提升,滿足口腹之欲,更傳遞著巴國的文化與精神,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溝通內心與外界的重要橋梁,承載了一種文化的傳承、情感的表達、生活的態度、記憶的延續。
從漁獵時代的篳路藍縷到數字化信息時代的華麗轉身,從貧困縣蛻變成為工業之城,宣漢書寫了璀璨輝煌的美食與產業篇章,在六個百億級企業的強力支撐下,大步邁上“百強晉位、沖刺千億”的宏偉征程。
(中國食品網、食聞頭條、品牌傳播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