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8 11:27 瀏覽量:25745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今年10月16日是第44個世界糧食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以下簡稱“聯合國糧農組織”)將今年活動主題確定為“糧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創美好未來”。10月16日所在周是我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以下簡稱“糧食周”),今年糧食周活動主題是“強法治 保供給 護糧安”。全國多地舉辦宣傳周活動,旨在全面貫徹實施糧食安全保障法,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強化糧食產購儲加銷協同保障,提升糧食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動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元食物消費需求。
北京 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能力
10月16日,北京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教育委員會、市婦女聯合會組織開展北京市2024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任智,北京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柯永果,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俊,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副會長、北京市糧食行業協會會長王振忠出席并致辭。
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辦處代理代表維諾德·阿胡賈在致辭中表示,“糧食”代表多樣性、營養、可負擔性和安全性,是讓人人享有健康膳食的關鍵要素。聯合國糧農組織高度重視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韌性且更可持續的農業糧食體系,以滿足群眾日益多元化、健康化的食物消費需求。未來,聯合國糧農組織愿意繼續與各方攜手,共同推動中國和全球的糧食安全,致力于構建一個“零饑餓”的世界,確保每個人都能獲得充足、營養且安全的食物。
任智提出,糧食安全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糧食問題事關國家安全、經濟發展、人民福祉和社會安定。中國糧食行業協會作為我國糧食領域成立的第一個全國性行業自律組織,將繼續加強糧食法宣貫工作,提升全行業的法律意識,積極宣傳節糧減損經驗做法,大力倡導愛糧節糧、健康消費的社會風尚,引導會員企業精準適度加工,提供綠色優質糧油產品,著重服務好糧食收購工作,引導會員企業遵紀守法、誠信經營,共同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
柯永果指出,要深刻把握糧食安全保障工作要求,把思路謀劃好,把任務落實好,把底線堅守好,扛穩保障糧食安全重擔,持續增強首都糧食儲備能力,切實保障首都糧食安全。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以高質量法治保障高水平糧食安全,以糧食安全保障法頒布實施為重大契機,推動糧食安全保障從政策治理向法治治理轉變。切實做好保供穩市工作,全力維護糧油市場健康發展,立足首都市場供應,關注重點時段、重點品種,精準落實調控措施,強化預期引導。堅決扛穩政治責任,守牢首都糧食安全底線,認真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充分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形成齊抓共管格局,扛牢耕地保護之責,夯實糧食安全之基。
活動向社會發起了“強法治 保供給 護糧安”倡議,從開展普法宣傳教育、保障糧食市場供給、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等方面,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能力,持續優化糧食供給結構,加快提升流通水平,共同維護好糧食安全,切實“強法治 保供給 護糧安”。京西稻收割開鐮儀式和“展首都糧食風采 慶祖國75華誕”“京糧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攝影大賽頒獎儀式在活動上舉辦。
據了解,糧食周活動期間,北京市各區、各有關單位、各糧食企業還將結合實際,以糧食安全保障法實施為契機,圍繞糧食生產、儲備、流通、加工、消費等全鏈條各環節,組織開展糧食安全宣傳報道。通過組織媒體宣傳、制作動畫視頻、主題海報等方式,集中宣傳積極踐行大食物觀、保障糧食有效供給,以法治護航國家糧食安全的經驗做法。充分運用門戶網站、政務新媒體及有關糧食刊物進行專題宣傳,為做好糧食安全保障工作營造良好氛圍。聚焦糧食安全保障的重要環節和關鍵方面,從“小切口”入手,深入挖掘“強法治 保供給 護糧安”的經驗做法和典型案例,充分展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動實踐。因地制宜開展糧食和食物節約宣傳教育活動,通過新聞宣傳報導、發放宣傳材料、設置宣傳展板、主題作品征集、知識競賽等形式,“線上+線下”相結合,切實增強互動性和社會公眾參與度,深入推進糧食和食物節約宣傳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軍營,讓糧食和食物節約理念深入人心,引導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風尚。
天津 加強綠色儲糧技術應用
近日,天津市2024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在紅橋陸家嘴中心舉辦。糧食周活動由天津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市教育委員會、市婦女聯合會、紅橋區人民政府主辦,市糧食行業協會、市糧油學會、天津利達糧油有限公司承辦,糧油行業骨干企業和市民參加了相關活動。
天津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韓學武現場致辭,天津市糧油學會理事長劉霞作愛糧節糧專題科普。現場主題背景板呈現了愛惜糧食倡議、播放了糧油宣傳片及“中國糧”等歌曲,在市民互動區開展了糧食知識有獎競答,展銷了放心米面油食品。
韓學武介紹,糧食周活動期間將從依法治糧、興糧惠農、科技支撐、國民教育、節糧減損、健康消費及優秀傳統文化等維度,總結具有示范性的典型案例,厚實糧食安全根基,展現天津市糧食安全事業取得的新成就。利用多種形式廣泛開展糧食安全、愛糧節糧宣傳教育,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軍營,增強活動互動性和市民參與度,引導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風尚。
天津市作為糧食主銷區,深入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強化糧食產購儲加銷協同保障,推動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加強綠色儲糧技術應用,大力推進智慧糧庫建設,全市地方儲備糧倉庫,已經實現內環流谷物冷卻和空調制冷等先進儲糧技術全覆蓋,可有效延緩糧食的品質劣變,保證新鮮度,最大程度減少儲存環節的糧食損耗。
天津市國有糧食企業在保障天津區域糧食安全、確保市場供應與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天津利達糧油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戈立新介紹,公司實施從原糧到成品、從產區到銷區、從田間到餐桌的糧食產業鏈融合發展模式,建立了糧油儲備、糧油貿易、大米食品加工三大主產業。其中糧油儲備產業下屬7家承儲企業綜合占地面積2000多畝,投資數十億元打造了國內高標準規模化糧油倉儲設施。堅持“藏糧于地 藏糧于技 綠色儲糧”戰略,積極推廣應用機械通風、電子測溫、環流熏蒸、空調制冷、紫外誘捕燈防蟲殺蟲等多項綠色儲糧技術,率先建立了智能化管理體系。大力拓展國內外糧食貿易,主要糧食品種年貿易量已達500萬噸,提升了天津糧食蓄水池功能和國有糧食企業輻射力。
小站稻是全國首個糧食作物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天津市全力實施小站稻品牌化工程,打造小站稻產業鏈,發展新質生產力。目前,小站稻已全部采用自育優良品種,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建立了國家標準化示范區10萬畝,三個基地入選全國種植業“三品一標”基地。
貴州 發出保障糧食安全倡議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當前,糧食安全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加強法治建設,確保糧食供給,維護糧食安全。為此,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省農業農村廳省、省教育廳、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省婦女聯合會共同發出“強法治 保供給 護糧安”倡議書,向全社會發出以下倡議:
強化法治建設,筑牢糧食安全防線。法治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石。要全面貫徹實施糧食安全保障法,健全完善糧食安全保障制度體系,加大執法力度,維護糧食市場秩序。要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監管,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爭做共筑糧食安全的維護者。
保障糧食供給,滿足人民多元需求。糧食供給是糧食安全的核心內容。要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和水平,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增長。要積極推動糧食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糧食深加工和精加工,增加糧食附加值,提高糧食經濟效益。要加強糧食儲備體系建設,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組織加工供應,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
守護糧食安全,構建多元供給體系。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推動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增加營養、經濟實惠、易獲取、安全和可持續的食物種類。要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提高食物生產效率和質量。要加強食物營養科普宣傳,引導人民群眾形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
樹立節約意識,珍惜每一粒糧食。節約糧食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一環。要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節約糧食的意識,珍惜每一粒糧食,不浪費、不揮霍。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要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宣傳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厚植節約文化,推廣經驗做法,引導全社會形成節約糧食的良好風尚,共同推動糧食安全的可持續發展。
糧食安全關乎國計民生,關乎國家長治久安。貴州省呼吁全社會行動起來,共同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讓“糧安天下”的愿景成為現實。
重慶 營造健康消費濃厚氛圍
日前,由重慶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市教育委員會、市婦女聯合會、渝中區人民政府主辦,渝中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承辦的重慶市2024年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在重慶市渝中區解放碑國泰廣場舉行。
本次活動內容包括挖掘推廣“強法治 保供給 護糧安”典型案例,深入開展“糧安記者行”主題采訪,創新開展糧食和食物節約宣傳教育活動等,旨在通過宣傳糧食安全知識、健康飲食知識,提高公眾對糧食問題的關注和認識,弘揚節約糧食、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倡導綠色、健康、可持續的飲食習慣。
啟動儀式現場,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楊劍為現場市民帶來了以糧食節約、營養健康等為主題的知識講座。向群眾宣傳發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宣傳冊,開展了《糧食的鑒別與保管》《食用油的選擇與保存》等宣傳活動。
糧食周活動期間,重慶各區縣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包括主題作品征集、科普宣傳、實景參觀、短視頻直播、動漫展示、線上論壇等系列宣教活動,把踐行大食物觀、培養健康消費的理念落實到田間、到倉房、到車間、到家庭、到餐桌,不斷增強全鏈條節約減損、健康消費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大力營造多元膳食、健康消費的濃厚氛圍,提升糧食安全意識。
(羅晨 王光懷 杜濤 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