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5 10:15 瀏覽量:12337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9月19日,在北京舉行的公眾營養與健康促進論壇上,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荷蘭皇家菲仕蘭聯合發布了《2018年中國人奶商指數報告》。該報告顯示,中國人奶商指數剛剛及格,正確喝奶的知識和行為雙雙不達標。奶商指數是指正確認識和食用乳制品的能力,是反映健康意識的重要指標之一。此項調查于2018年初啟動,通過行業研究、專家研討等形式確定了指標體系,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調查覆蓋全國20個城市,共回收有效樣本4136個。
與會專家、企業代表共同發布《2018年中國人奶商指數調查報告》
我國乳制品產品結構需要調整 要從“喝奶”向“吃奶”轉變
與會專家及企業代表圍繞此報告中有關乳制品消費的突出問題,探討了如何用更新穎的模式讓國人愛喝奶,企業應如何開發出更加細分化、多元化的優質乳制品等多個話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表示,此次所做的調查項目是踐行健康國策的具體體現,發現了百姓在日常膳食方面存在的重要問題。“從調查中還可以看出,國人喝奶還存在著喝奶不夠、種類不夠的‘兩不夠’現象。”
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宋昆岡在致辭中談到,此次奶商指數報告是一份充分反映了國人喝奶狀況的專業調查報告。從全球范圍內來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日常管理乳制品加工和消費仍存在較大差距。目前,我國人均牛奶消費量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從產品結構來看,我國現在的乳制品產品結構主要是滿足老百姓喝奶的需求,在“吃奶”的方面,比如干酪、奶油的消費量還很少。要從“喝奶”向“吃奶”轉變。
意識高、知識少、行為差 國人奶商指數勉強及格
該報告結果顯示,2018年,中國人奶商指數得分僅為60.6分,勉強合格,指標總體水平不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意識水平高,知識和行為水平低”是一個很明顯的特征。決定奶商指數的三個維度中,喝奶意識得分82.5分,達到了良好水平,但喝奶知識(53.4分)和喝奶行為得分(48.6分)雙雙不及格。
該報告指出,雖然,中國老百姓在健康意識中對喝奶有所認識,但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方面,公眾不知道如何正確食用乳制品;另一方面,未形成生活習慣。宋昆岡說:“科學的乳制品消費知識的普及非常重要。”“只有加強科普教育,才能改變這種現狀。報告反映了中國人乳制品攝入的現狀及相關困惑和問題,是進一步推動乳制品科普宣傳的新起點。”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吳秋林對此也持相同觀念。
荷蘭皇家菲仕蘭中國高級副總裁楊國超表示,近年來,中國人人均乳制品消費沒有大的變化。相比來看,國人人均乳制品年消費量40公斤,而德國、荷蘭等發達國家的平均為300公斤,差距較大。怎樣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促進人均乳制品消費量的提升,是今后菲仕蘭繼續努力的方向。
量不足、種類少、奶齡短 國人喝奶面臨的三大軟肋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中建議,正常成年人每人每天應攝入300克牛奶或相當量的乳制品。報告顯示,僅有43.1%的被調查者知道每天的喝奶量要達到300克,而真正能夠達標的人僅有22.5%。
根據調查顯示的比例推算,甚至有超過5000萬人與牛奶“絕緣”喝不習慣、不喜歡牛奶的口感和味道,是這些人群從來不喝牛奶的主因。調查還發現,被調查者普遍認為,只有嬰幼兒和老人才需要喝奶補充相關營養;僅有4成國人認為一生都要喝奶;奶齡短,“奶齡比”低至7%(奶齡比指喝奶年數與年齡之比值)。
對乳制品的營養和種類缺乏認知 公眾喝奶動力不足
報告顯示,能把乳制品認全的被調查者不足1/4。絕大多數人食用的乳制品結構單一,日常只喝牛奶和酸奶,經常食用其他乳制品的人不足20%。
“長期喝奶習慣差,是導致骨質疏松的罪魁禍首,并增加慢性病罹患風險。”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陳偉教授表示:“應該讓公眾全面認識喝奶的益處,從而激發喝奶行為。事實上,乳制品除補鈣之外,還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控制體重、幫助長高等方面益處明顯。”但他提醒,含乳飲料不能代替奶。中國營養學會注冊營養師于仁文也表示,可以選一些無乳糖牛奶,或者乳糖分解過的酸奶。
如何提高國人的奶商指數?在北京零點有數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健康和市場監管事業部總經理姜健健看來,要有新科普。“科普確實到了一個需要轉變的時代”,要創新科普形式,用更加吸晴的科普,培養百姓的消費習慣。科普創新,要注重形式變革,產品要創新,不能僅強調營養,還要提升口感。此外,還要對乳制品的包裝設計進行美學革命。
未來發展還需從兩方面著手 創新科普通路、開發時尚乳品
加大科普傳播,成為參與此次活動的專家們的共同心聲。王隴德表示,孩子的生活習慣和行為很多是在幼兒時期形成,媽媽能讓孩子從小形成健康的行為和習慣,媒體應向年輕媽媽傳播家庭喝奶知識。同時,倡導國人要提高健康素養,應從自身做起。
宋昆岡表示,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乳制品消費的距離,需要從改變產品結構等方面入手。企業應根據消費者需求提供多元化產品,市場上近年上市的諸如零乳糖等差異化產品就是有益的嘗試。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致力于豐富產品種類,鼓勵并支持乳制品企業研發更加多元化的產品,讓更多消費者獲益。
楊國超分享了企業在創新乳制品方面的經驗。“抓住潮行為,做好潮食品。”抓住潮行為,如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在家DIY做蛋糕、咖啡,對此推出了可以在蛋糕上寫字的“噴射奶油”乳制品。“企業要用心做好產品,用潤物細無聲的科普方式,讓喝奶意識滲入到更多消費人群的潮行為中。”
本報記者 王薇(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