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4 15:06 瀏覽量:27840 來源:中國食品網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山泉煎茶有懷》中寫出了愛茶人的心境。而在“茶鄉”武義,“愛茶人”們則迎來了一場茶香濃郁的茶界盛宴。在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舉行的第十屆金華市萬人品茶大會暨第三屆武陽春雨茶文化節上,“愛茶人”與各界領導、茶葉專家、生產企業、金華市名茶及市民們,一同品好茶、話好茶。此舉是武義縣努力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注腳。武義縣從1995年開始開發有機茶,歷經多年發展,茶產業逐步走向規模化、生態化、品牌化、產業化發展的道路。
產業興茶
多年來,武義縣把茶葉作為一項“富民工程”來抓,在茶葉的基地建設、加工廠改造、品牌宣傳、有機認證、龍頭企業培育等各個環節進行了大力扶持,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
據了解,武義縣現有茶園面積10.5萬畝,2017年產茶1.62萬噸,總產值9.26億元。茶葉已成為該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全縣有6萬多人從事茶葉的種植、加工和經營,茶葉產值已占農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目前,武義有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1家,共有茶葉專業合作社117家,基本形成了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現在,全縣近三分之二的茶園是企業的茶葉生產基地,其中4萬畝茶園由企業直接管理。武義縣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等科研單位開展了長期科研推廣合作,國家茶葉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浙江省茶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等科研機構相繼落戶武義,為武義縣茶產業的科學、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中國食品網
武義縣生產的茶葉種類有高檔次的針形茶、扁形茶、毛峰茶等名優茶,也有珠茶、眉茶、香茶、紅茶、磚茶等大宗茶。各種檔次的茶葉組合生產,提高了武義縣茶葉資源的利用率。中國食品網
文化興茶
在著力發展茶產業的同時,近年來,武義縣還注重以茶文化引領茶產業發展,有效推動了茶產業做強做大做優。
特色挖掘 成立武義縣茶文化研究會,深入挖掘獨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早在2012年,武義縣就在金華市范圍內率先成立茶文化研究會,從茶史、茶俗、茶詩、茶文、茶歌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整理挖掘茶文化。2015年,70余萬字的《武義茶文化》一書出版發行。研究會成員還經常深入企業,幫助指導茶企形成有特色的企業文化。
追根溯源 從古代典籍文獻中追尋武義茶史。據明清《武義縣志》《宣平縣志》中記載,武義茶葉稅征收始于唐代中葉,宋代起有明確記載;明代武義茶曾作為貢品進呈。《浙江通史·宋代卷》也記載了武義宋代茶產業已形成規模,茶風盛行。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后,擴大了武義名茶的影響,增強了茶企茶人茶農的自豪感,也使得武義茶文化有了“根”和“源”。
活動助力 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傳承弘揚茶文化。2013年,“武陽春雨杯”第二屆全國茶藝職業技能競爭總決賽在武義舉行;2014年在杭州舉辦“武陽春雨品茗會”,在武義縣舉行以“茶為國飲”為主題的“茶文化進校園”活動;連續承辦金華市“萬人品茶大會”。今年4月中旬,第三屆萬人品茶大會暨“武陽春雨”茶文化節將拉開帷幕,主題是“文化興茶、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將禪茶文化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將禪意融入名茶。年年有活動,形式各不同,推動武義形成了濃厚的茶文化氛圍。
茶旅結合 著力拓展茶文化的外延。近年來,武義以溫泉為龍頭的旅游業蓬勃興起,不少茶園處在景區邊上,有的甚至就在景區內,每年春天都會有許多游客進茶園游覽拍照。2018年3月,武義縣組織開展了“茶鄉行”活動,吸引了上萬名游客。“駱駝九龍”將廠區打造成景區,開設“黑茶博物館”,游客在這里不僅可以品茗賞景,還可以接受茶文化的熏陶。中國食品網
萬人品茶 此次“第十屆金華市萬人品茶大會暨第三屆武陽春雨茶文化節”期間,“武陽春雨杯”金華市名茶炒制大賽、武陽春雨系列茶金獎產品評比、金華名茶品鑒及萬人品茶、武陽春雨茶現場炒制演示等系列活動逐一呈現。作為“茶鄉”武義,“萬人品茶”大會的舉行,讓濃郁的茶香飄得更遠。(李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