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4 16:44 瀏覽量:17782 來源:中國食品網
巴氏殺菌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一種牛奶消毒法,那么,既然有了安全的巴氏殺菌奶,為什么還需要超高溫瞬時(UHT)滅菌奶呢?
中國奶業協會乳品加工委員會副主任顧佳升告訴記者,上世紀60年代,巴斯德的學生們研究出改良罐頭牛奶的處理方法。由于牛奶是液體,因此要讓牛奶在流動狀態下逐步加熱到135±0.15℃,并在此溫度下保持至少4秒,在無菌環境下,灌裝至無菌容器中密封。與古老的罐頭食品加工技術相比,主要的變化是:先滅菌后灌裝,滅菌的溫度略有提高,但顯著減少保持時間,這種滅菌法被命名為“UHT滅菌法”。
這樣得到的牛奶比以前的罐頭牛奶,在色香味方面有了相當的改進。當然,與生奶和巴氏奶相比,依然有著顯著的差異。不過,對于在野外工作和生活的既缺奶又沒有冰箱的人群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有奶喝總比沒有要好。中國食品網
巴氏殺菌和UHT滅菌以及古老的罐頭牛奶所采用的殺滅微生物的方法,都屬于熱處理防腐的技術范疇,它們對牛奶的生物活性物質都存在“熱傷害”傾向,只不過程度上有很大區別,巴氏殺菌的“熱傷害”相對小很多。隨著對牛奶中生物活性物質研究的深入,對經過這3種不同熱處理后牛奶中保留的活性物質含量(如乳鐵蛋白)和指示熱傷害程度的標記物(如糠胺酸)的認識越來越清晰了。中國食品網
目前,有許多學者在研究不使用或少使用熱加工的新技術,希望獲得不被“熱傷害”但還能夠保證飲用安全的牛奶,只是這些新技術直到今天還沒有成功被商業化應用。中國食品網本報記者 高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