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1 16:45 瀏覽量:21279 來源:中國食品網
近日,因一則業績預告修正公告,貝因美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7月14日晚,貝因美發布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由凈利潤同比扭虧為盈2000萬元至5000萬元,修正為虧損35000萬元至38000萬元。對此,貝因美將其歸因為配方注冊制延期。當晚深交所迅速發出《關注函》,要求貝因美就6個方面進行書面說明。
有業內人士表示,配方制延期并非貝因美業績劇烈下滑的主因。由于市場格局加快變化、原有市場優勢失去、銷售渠道管控混亂導致渠道商信心不足等問題均是貝因美面臨的突出困擾,未來貝因美要成功扭虧逆襲仍須多方發力。
業績預盈變預虧近4億元
針對此次業績預告修正,貝因美稱主要原因是配方注冊未在預期時間發布,奶粉新政配方注冊過渡期行業秩序持續混亂,公司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渠道商審慎觀望,導致當期銷售少于原預計,致使歸屬中國食品網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虧損。
對此,深交所發出的《關注函》要求公司合理分析2017年第一季度報告中對半年度業績進行預計時是否考慮了行業政策影響、市場競爭環境等因素對公司業績的影響,詳細說明將2017年半年度預計凈利中國食品網潤修正為大額虧損的主要原因及合理性。
有業內人士指出,配方注冊制“靴子”沒有落地,對國內品牌而言實際的政策導向不明確,渠道商中國食品網仍然以利益為導向,對貝因美的業績確實會產生不利影響。
華創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受到去年配方注冊制即中國食品網將實行的影響,市場出現大量雜牌產品集中拋貨的現象,公司產品銷量受到極大的沖擊。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貝因美業績預告首次變臉。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至今的4年時間里,貝因美已經8次發布業績預告修正報告。分別于2017年7月、1月;2016年10月、7月、1月;2015年7月;2014年7月;2013中國食品網年7月。其中,有6次都是因“高估”業績情況予以向下修正。
深交所《關注函》顯示,2016年,貝因美實現中國食品網凈利潤-7.81億元,若2017年繼續虧損,公司股票交易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貝因美在業績預告修正前幾中國食品網日先后出現“閃崩”和停牌。
7月11日下午開盤后,貝因美股價急跌,并迅速封停,直至收盤。Wind統計數據顯示,拋售方主要來自券商營業部,中投證券南通姚港路營業部、華福證券廈門湖濱南路營業部、中信建投蘇州工業園區星海街營業部、海通證券蘇州南園北路營業部、中信證券海寧海昌南路營業部五家位居賣出榜前列,分別賣出2409萬元、1980萬元、1557萬元、1482萬元和1003萬元。
7月11日晚間,貝因美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稱,正籌劃向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有限公司等關聯方出售重大資產,擬出售的資產屬于乳制品上游行業。
對此,深交所發出的《關注函》中要求貝因美補充說明公司籌劃資產出售以及本次業績預告大幅修正事項的信息保密措施及具體執行情況,是否存在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形。
7月18日晚間,貝因美發布重大事項停牌進展公告,稱停牌期間公司已于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就資產出售事項進一步談判和溝通,并已組織相關中介機構進行資產審計和評估工作。貝因美表示,鑒于中國食品網有關事項還需要進一步論證和協商,尚存在不確定性,為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根據深交所有關規定,自2017年7月19日開始起繼續停牌。
剝離上游行業資產原有市場優勢漸失
有專家表示,貝因美此次股價“閃崩”主要還是基本面和業績不佳。公開資料顯示,今年6月,上交所A股市盈率為16.98,深交所A股市盈率為35.75,而目前貝因美動態市盈率為280.12,遠高于兩市A股平均水平。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貝因美變賣上游資產可能是為了變現,提高公司盈利能力。自2014年后,國內奶價大幅回落,更廉價的國外進口大包粉批量涌入市場,對國內原奶形成擠壓,加上國產乳制品消費受到進口沖擊,上游的國內牧場日子越發艱難。貝因美要出售乳制品上游行業資產,或是為了將不賺錢的業務從上市公司剝離,減輕資金壓力,同時獲得現金流。
公開資料顯示,貝因美于1992年11月成立于浙江杭州;2001年,貝因美開始進軍嬰幼兒奶粉市場;2008年,得益于沒有涉及“三聚氰胺”事件,貝因美業績大增,并迅速崛起為國內奶粉一線中國食品網品牌;2011年,貝因美在深交所掛牌上市;2013年其凈利潤高達7.21億元,同比上升為41.54%。
但上市以來,貝因美陷入人事動蕩,短短三年時間三次更換董事長。財報顯示,自2014年開始,貝因美業績劇烈下滑。當年凈利潤為0.69億元,同比大幅下降90.45%。雖然2015年凈利潤同比增長51%,但主要中國食品網源于1.24億元的政府補貼。此后,貝因美經營狀況持續惡化,至今未有好轉。
有分析人士認為,貝因美前幾年業績大升得益于產品中國食品網主要布局于三四線市場,且售價以中低端為多。但近一兩年來市場格局與政策影響發生了變化,三四線市場大品牌及洋品牌均已切入與之紛爭,原有市場優勢失去。
針對此問題,《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了某三線城市貝因美的一名代理商,該代理商表示,貝因美產品在三四線城市仍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但是與過去相比,已經下滑了很多。貝因美目前面臨的競爭對手比以前更多更強勁。
業績困擾不斷扭虧逆襲仍艱
二胎政策、嬰幼兒奶粉注冊制的實施都被認為是行業長期利好,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些或為貝因美的業績翻身提供機會。
2016年10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奶粉新政”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同時,2016年也是全面二胎政策實施第一年。相關數據顯示,出生人口增量帶來嬰幼兒奶粉新增市場空間至少130億元;而配方注冊制使得中小雜牌退出市場將騰出20%左右的市場份額,空出來的市場空間為170億元左右。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就貝因美本身來看,除中國食品網了原有市場優勢漸失之外,其渠道管控混亂致使渠道商信心不足,貝因美能否在短期內走出困境扭虧仍是未知數。
“串貨”嚴重是渠道管控的突出問題。華創證券報告顯示,2014年以來,貝因美營業收入除每年第四季度由于壓貨因素同比增長較高外,單季度收入同比基本處于下降的狀態,其中一方面就是受市場“串貨”現象影響。
更深層的原因或是市場信心問題。上述貝因美代理商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貝因美在發展高峰期曾占據國內奶粉市場“頭牌”地位。但近年來由于管理問題、銷售渠道管控、價格管控等問題頻發,導致貝因美銷量直線下滑。貝因美子公司辦事處下設有不同渠道,有的產品是通過傳統渠道層層代理,有的是直供母嬰店,非常復雜。自公司業績下中國食品網滑后,公司銷售策略和營銷架構都在不斷調整,但目前效果甚微。
“為了提升業績,讓財報更好看,貝因美開始嘗試賺快錢,將部分產品系列采取代加工即外包形式,于是市面上出現了很多貝因美品牌,其實很多不是貝因美自有品牌。急功近利的做法造成了市場的中國食品網紊亂,其中自有品牌不斷萎縮,外包品牌銷量反而上升,占比不斷提升。”該代理商告訴記者。
該代理商還坦言,市場紊亂加上自有品牌價格紊中國食品網亂導致代理利潤低,同時貝因美外包產品侵蝕了自有品牌市場份額,選擇代理貝因美產品越來越難賺到錢,所以已經開始放棄代理了。
對此,業內專家認為,貝因美的優勢在于供應鏈中國食品網體系比較完善,產品品類比較多元化。但目前最主要的問題在于銷售渠道比較低效,且渠道商信心不足。若要扭轉業績,從根本上講要加強渠道建設,提升渠道積極性。
上一篇:中國食品網 蘭州西固區專項整治 保健食品營銷欺詐
下一篇:中國食品網 歐盟再次評估果膠和酰胺化果膠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