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av影片在线播放-久久这里只有精品热免费-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逼逼-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要聞 > 正文

眉山東坡區構建現代產業格局 繪制農業產業發展藍圖

2019-12-06 14:01   瀏覽量:29652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報

東坡區古稱眉州,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邊緣,岷江中游,北接四川省會成都,南連樂山,東鄰內江、資陽、自貢,西接雅安,是眉山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坡區內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自古“山川靈秀,物產豐富,甲于西蜀”。境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7.2℃,無霜期318天,年平均降雨量1057.5毫米,年均日照時數1193.8小時,年平均徑流總量5.43億立方米,總水量15.03億立方米,適合農作物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為東坡區成為傳統農業大縣奠定了良好的生態基礎,農業農村發展稟賦豐厚、基礎扎實。近年來,東坡區農業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邁上新高地、進入全省先進行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張好的藍圖,只要是科學的、切合實際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著干,干出來的都是實績。為了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東坡區也在孜孜前行。對眉山市東坡區而言,具體就要念好“優、強、特、新、綠、實”六字經,聚焦農產品“品種、品質、品牌”,抓住“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重點環節,堅定不移走具有東坡特色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路子。聚焦優勢產業,近年來,東坡區在重點發展“泡菜、晚熟柑桔、生豬”三大主導產業的同時,還結合實際,發展“水產繁育、蜜蜂養殖”兩個特色產業,逐漸形成了“3+2”現代農業產業格局。

“泡”出百億產值 進軍國際市場

泡蘋果、泡土耳瓜、泡酸黃瓜、泡玉米……在中國泡菜博物館里,各式各樣的泡菜讓人大開眼界。作為眉山市一大特色農業產品,它不僅僅是一個產業、一個農業品牌,更是眉山對外的一張靚麗名片。

東坡泡菜是四川泡菜的典型代表,質地脆嫩、咸淡適口、細韌耐嚼、入口香脆、回味悠長,是四川家喻戶曉的一種佐餐菜肴。記者了解到,泡菜制作在東坡民間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它自商代便由彭祖發明,后經蘇東坡發揚光大。據史料記載,酷愛天下美食的蘇東坡當年不僅喜食泡菜,還親手制作泡菜。古往今來,東坡故里的城鄉幾乎家家戶戶都能制作泡菜。

作為擁有“中國泡菜之鄉”美譽的東坡區,為何能把小泡菜做成百億大產業?東坡區泡菜產業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記者了解到,1980-1990年間,東坡泡菜開始由民間制作逐漸走向市場,東坡泡菜加工行業開始萌芽。這是東坡泡菜第一次得到外界的認可,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也極大增強了發展泡菜產業的信心。1993年至2006年,在嘗到泡菜加工帶來的甜頭后,東坡區泡菜加工業迎來了競相發展的春天,泡菜企業、加工作坊如雨后春筍般競相開花,涌現出了川南、李記、惠通、鄧仕等一大批泡菜加工企業。與此同時,東坡區委、區政府看到了泡菜產業的發展潛力,并敏銳地認識到品牌價值和品牌文化的重要性。2005年,東坡區率先提出打造“中國泡菜之鄉”,“東坡泡菜”開始以整體形象,參與全國市場的競爭。緊接著,2006年,眉山力推5個泡菜產品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實現了“國”字號品牌的突破。2009年,眉山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強力推進泡菜產業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了“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泡菜產業發展目標。同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準“東坡泡菜”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眉山市委、市政府“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泡菜城”的要求,2010年,東坡區在崇禮鎮規劃建設中國泡菜城。川南、惠通、李記等28家泡菜食品企業,先后入駐園區。自此,眉山泡菜產業由21世紀初的年銷售收入不到1億元,突飛猛進到2010的年銷售收入30多億元,創造了10年30倍的“眉山速度”。2011年,東坡泡菜龍頭企業吉香居攜手韓國最大食品集團希杰(CJ)集團,成立合資公司。基于全球化發展趨勢,加之生產工藝不斷進步,“東坡泡菜”已經具備了走出國門的實力。2015年前后,以李記集團為首的幾家泡菜龍頭企業開始籌劃進軍海外。2016年,李記集團的第一單出口泡菜,就銷往以食品標準嚴苛出名的日本。

“2018年,‘東坡泡菜’實現產值達171億元,占全國三分之一、全省二分之一,形成了‘中國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眉山泡菜看東坡’的良好局面。”東坡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東坡區始終聚焦“泡菜食品”主導產業,以“全球最大的泡菜生產基地”為方向,建成了全國唯一的泡菜城、唯一的國家級泡菜質量檢測中心、唯一的泡菜產業技術研究院、唯一的中國泡菜博物館、唯一的泡菜行業4A級旅游景區、全國唯一的經商務部審核頒發的中國泡菜行業標準,成功入選國家首批現代農業產業園,把“小泡菜”做成了“大基地”“大產業”“大品牌”“大市場”。目前,全區有泡菜食品加工企業6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21家,以吉香居、味聚特、川南、惠通、李記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龍頭企業成為泡菜食品產業的重要支撐。

受益于泡菜產業的帶動,東坡區形成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利益鏈條,當地農民靠一株株“不起眼”的蘿卜、青菜增收致富奔小康。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東坡區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豐富多樣的蔬菜原料和獨特深厚的東坡文化,以“保障糧食安全、壯大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做大做強“東坡泡菜”為核心大力發展蔬菜產業,狠抓蔬菜基地建設保障城鎮居民“菜籃子”供給和泡菜加工原料需要。2018年全區累計建成無公害農產品蔬菜生產基地35萬畝,其中獲得綠色食品原料(榨菜、蘿卜、豇豆、辣椒)標準化生產基地認證18.4萬畝,當年實現蔬菜播種面積35.78萬畝、產量67.5萬噸(其中青菜、榨菜、蘿卜等泡菜原料播種面積超過25萬畝),帶動全區泡菜食品加工業,加工泡菜原料176萬噸,實現產值171.6億元,加上蔬菜生產環節銷售收入15.2億元,蔬菜(泡菜)產業綜合產值達186.8億元,占據2018年全區“味在眉山”銷售收入350.13億元的53.3%。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成了以泡菜加工為龍頭,原料基地、研發檢測、商貿物流、文化旅游等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的現代農業園區,崛起了一座國內獨一無二的“中國泡菜城”。

產業的長足發展,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據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東坡區“中國泡菜城”被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獲獎補資金1億元,撬動財政、金融、社會資本投入35億元,實現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萬元,比全區高出33%,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有活干、有錢掙。

探索“雙晚”工程 錯峰上市果更俏

今年2月22至24日,《果香華夏之東坡春桔》連續三天在香港衛視播出;2月27日,2019中國晚熟柑桔文化節暨東坡柑桔產銷對接會在東坡區隆重開幕;2月28日,央視二套《第一時間》播出“四川眉山,錯峰上市,柑桔賣出好價錢”……從“種好”到“賣好”,再到“品牌建設”,東坡晚熟柑桔一直在路上。

一個個柑桔掛滿枝頭,四周是果農的忙碌身影。這是近日記者走進三蘇源家庭農場看到的一幕。今年,農場500多畝晚熟柑桔進入掛果期,估計產值在800萬元。

世界柑桔主要分布在北緯35°以南的區域,性喜溫暖濕潤。據了解,二十多年前,東坡區就曾是中國臍橙之鄉,柑桔產業歷史悠久。但是隨著市場品種的豐富與消費水平的升級,臍橙之鄉風光不再,市場上晚熟柑桔的熱度迅速增長。東坡區地處北緯30°區域帶,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霜雪少見,為晚熟柑桔提供了生長的“溫床”,也為晚熟柑桔產業蓬勃發展奠定了優越的自然基礎。

“眾所周知,市場遵循‘物以稀為貴’準則,晚熟柑桔之所以這么受歡迎,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彌補了柑桔采摘‘空窗期’,上市時間填補了市場空白,在市場很暢銷,收益也高。”東坡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全國晚熟柑桔生產的優勢區、核心區,東坡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搶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機遇,根據商品市場需求,探索柑桔換代升級“雙晚”工程,推廣晚熟品種和晚熟化栽培技術,重點發展春見、不知火、沃柑等晚熟柑桔品種,傾力打造全國晚熟柑桔生產基地。目前,東坡區萬畝晚熟柑桔標準園已基本建成,園區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按放線、起壟、施肥、苗木、肥水、基礎設施6個高標準統一規劃建設,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年節水節肥率達到40%,帶動柑桔產業提檔升級。正是有了標準的引領,全區晚熟柑桔達25萬畝,產值36億元,農民人均年收入7200元,晚熟柑桔種植規模和效益均居全省區縣第一。

為推進晚熟柑桔產業優化升級,加快轉變晚熟柑桔生產培育方式,提高東坡晚熟柑桔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區委、區政府積極適應、把握和引領晚熟柑桔發展新常態,著力打好政策扶持、標準示范、綠色生態、品牌戰略、產業融合、人才建設、風險防控“七張牌”,助推東坡晚熟柑桔產業提標升級。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東坡區先后榮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區 、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中國臍橙之鄉、中國黃金蜜柚之鄉、中國晚熟柑桔之鄉、全國柑桔產業30強區縣等榮譽稱號,被中國蜂產品協會授予“中國柑桔蜜之鄉”,“東坡春見”也被正式確定為全區晚熟柑桔區域公用品牌。

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東坡區將圍繞“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現代化”目標,以晚熟柑桔為依托,做大基地、做優品質、做響品牌、做強產業,并引領示范老果園改造,力爭到2020年,建成優質晚熟柑桔種植標準化基地30萬畝,收益達50億元以上;規劃建立西南片區最大的冷鏈物流電商一體化晚熟柑桔交易中心,實現加工升級,構筑三產融合發展,延伸產業價值鏈,將東坡晚熟柑桔“推向全國、銷往全球”;引導一批有規模、有實力的果品企業注冊商標,申報綠色食品認證,讓東坡春見區域品牌享譽全國,讓東坡柑桔成為東坡區又一張響亮的名片。

發展特色養殖 漁業產業可持續

“一江四河”為東坡區水產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水產健康養殖始終要從“養”上找出路。東坡區整合傳統養殖技術,消化、吸收先進的科技成果,不斷探索創新,經過試驗、示范,總結了一些切實可行的高效生態水產養殖模式,規避了養殖風險,提高了土地、水面和產出率,為漁業增效、漁(農)民增收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稻田養魚,如今已不稀奇,但您見過魚塘種稻嗎?近日,記者到眉山偉繼水產參觀,不遠處,魚塘水面上種植的水稻郁郁蔥蔥、長勢喜人,好一幅鄉村美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從在魚塘上利用生物浮床栽種了水稻,塘水清亮多了,秧苗不施肥也長得青枝綠葉的,真是一舉多得。”

記者了解到,這種魚稻(菜)共生模式是東坡區探索出的3種先進水產養殖模式之一,該模式有機結合了水產養殖與蔬菜種植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實現科學的協同共生,養殖尾水減排效果顯著,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化肥,從而節約水資源、土地資源,減少農業污染。目前,該模式正在全面推廣普及。此外,東坡區首創的“高低位池塘間生態循環水養殖”新模式,為小面積水產養殖尾水凈化處理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門的認可和養殖戶的自覺推廣,今年已發展到50多套;封閉式循環水育苗取得了初步成功,為反季節培育規格魚種提供了保障,增強了東坡區水產種業的后勁。

當然,模式只是敲門磚,干水產還得靠科技。2018年2月,東坡區啟動了“眉山水產科技示范園”項目,在2018年和2019年東坡區均把眉山水產科技示范園作為全區十大農業工程項目予以重點打造。“示范園內先后建成了工廠化魚種生產線6條、高低位池塘間循環水養殖系統2套、陸基推水式集裝箱15套和受控式集裝箱2套等先進設施設備,引領東坡區現代水產業快速發展。”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東坡區是全省漁業生產重點縣和水產產業化示范縣,特別是名優水產苗種繁育居西部地區領先地位。其中,黃顙魚苗種繁育數量居全國第一位,斑點叉尾鮰、長吻鮠苗種繁育數量居全國第二位。2018年全區水產養殖面積4.71萬畝,水產品產量4.07萬噸,繁育黃顙魚、斑點叉尾鮰、長吻鮠等名優水產品苗種84.4億尾,產品遠銷全國各地。為有效促進水產良種覆蓋率的大幅提升和養殖漁民的增收,近年來,東坡區重點開展了斑點叉尾鮰“江豐1號”、大口黑鱸“優鱸3號”、雜交黃顙“黃優1號”等生長速度快、飼料高效利用、生長規格整齊、免疫力強、養殖成本低的名優新品種的繁育推廣。下一步,東坡區將立足水產種業發展優勢,加快現代種業工程建設步伐;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專合社或家庭農場,打造名優水產企業品牌;進一步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不斷推進漁業綠色發展步伐;持續推動東坡區水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規范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情系“甜蜜事業” 迎來“甜蜜生活”

東坡區養蜂歷史悠久。在上世紀70年代,東坡區引進西蜂養殖,正式形成一個產業發展,東坡蜂農便開始了追花遷徙辛苦而甜蜜采蜜之旅,蜂產品數量大量提升,從尋常百姓家走向了市場。

40年來,東坡蜂農世代相承,蜂一代、蜂二代、蜂三代始終秉承一顆“初心”得一業操守到老。蜜蜂養殖已成為東坡區農村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和農民增收的新亮點,被譽為“現代農業發展的翅膀”。記者了解到,2018年,全區蜂業產值8.5億元,蜂群總數32.6萬群(2018年12月分鄉鎮統計數據),90%以上都是西蜂規模養殖,蜂農1300余戶,年產蜂蜜12000噸,蜂王漿413噸,花粉1215噸。東坡蜂群數量和蜂蜜產量穩居全省第一,全國前茅。2018全國蜂業大會暨中國(眉山)蜂產品博覽會在眉山東坡區開幕。開幕式上,眉山市東坡區被中國蜂產品協會正式授予“中國蜂蜜之鄉”稱號。

然而,發展蜂產業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眉山市東坡區養蜂生產主要是家庭式養蜂,養蜂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機械化、規模化和標準化水平偏低;東坡區逐步城市化,使原有蜜源植物大量減少,導致東坡區內蜜源植物不足以持續供中蜂養殖基地的蜜蜂采集,維持生命;養蜂業以西蜂養殖為主,產出蜂蜜均為原料蜜,缺乏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對產品包裝、加工,市場競爭力較差。”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蜂業發展,為做大做強東坡區蜂業,實現現代養蜂產業的更大突破,東坡區將蜜蜂養殖列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3+2“產業中的特色產業,決定在未來三年,將率先在全省建成現代蜜蜂產業園區。為此,東坡區結合實情制定了《眉山市東坡區蜜蜂產業園規劃建設方案》,按照“有基礎、上規模、高標準”的原則,在布局上明確以養蜂戶較集中的尚義鎮為核心區,多悅、悅興、思蒙三鎮為重點區,示范帶動全區蜜蜂產業高質量發展,穩定蜂群存箱量30余萬群,實現蜂業產值10億元左右。據介紹,蜜蜂產業園項目規劃從2019年起建設標準化中蜂養殖基地4個,2019年底前引進簽約蜂產品加工企業3家,啟動建設蜂產品展示展銷一條街。到2021年,建成覆蓋高端蜂產品加工、先進蜂機具生產、健康食品研發、蜂文化體驗、旅游觀光等現代蜜蜂產業園。蜂蜜產業將成為東坡區打造“東坡味道”千億產業和促進農民增收、促進鄉村振興的又一重要引擎。

優化產業布局 擦亮生豬金招牌

豬肉占據肉類消費主導地位,現如今的生豬產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從規模分散、效率低下、環境污染向更集約、更環保、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在這樣的浪潮之下,一方面是規模豬場的崛起,另一方面是眾多養殖戶、家庭豬場的淘汰。

東坡區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四川省現代畜牧業重點縣。近年來,東坡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鄉村振興戰略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基本形成了以生豬等為亮點的現代畜牧業體系。

“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東坡區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不斷促進現代生豬業發展,帶動養殖農戶增收。”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種源性龍頭企業眉山萬家好種豬繁育有限公司是國家生豬聯合育種成員單位、四川省首批畜禽核心育種場,現存欄種豬8000頭。全區有部省級生豬標準化養殖場2個,生豬規模養殖比重達到43.6%;2019年,引進畜牧產業龍頭企業——德康集團在東坡建設優質生豬生產基地,開展自繁自養生豬養殖模式,新建自繁自養代養場320個,年新增出欄生豬達到40萬頭。該項目的實施有力促進了生豬產業提檔升級高質量發展,擦亮了東坡優質生豬金字招牌。長期以來,在畜牧業發展的過程中,養殖戶也在不斷轉變畜牧發展方式。東坡區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育種、技術、資金、市場等方面的優勢,將農民納入到公司產業鏈條、共建共享體系中,讓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戶增收有機銜接。據介紹,溫氏、萬家好、新農牧業等龍頭企業積極推行“公司+農戶”合作養殖模式,實行統一飼料、統一豬苗、統一防疫、統一管理、統一銷售“五統一”標準化管理,實現了公司和農戶的“雙贏”,建立了農民養殖增收長效機制。目前,全區有萬家好、萬豐等種源性龍頭企業發展代養戶近百戶,戶均年獲純利6.5萬元以上。

魚稻(菜)共生模式

柑橘豐收

蜂農采蜜之旅

分享到:

上一篇:第六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名單公布
下一篇:河南省高等院校食品安全規范管理現場會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