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4 11:53 瀏覽量:21890 來源:中國食品報
“自從近幾年開辦牧家游后,每年純收入幾十萬元。我能有這樣的好生活,都是政府產業扶貧的功勞啊。”內蒙古阿左旗巴彥浩特鎮貢呼都格嘎查楊永昌興奮地說,順著大門望去,一座座潔白的蒙古包和一排磚瓦房錯落有致地排列在大漠中,這既是楊永昌的牧家游,也是他現在居住的家。
今年51歲的楊永昌是貢呼都格嘎查土生土長的農民。2014年,他家還是貧困戶,一家三口種著3.3畝地,農閑時就出去打工,日常開銷常常入不敷出。了解到楊永昌一家的困境,阿左旗扶貧辦利用他家地處通古淖爾沙漠旅游區和阿拉善“越野e族”英雄會會場的有利條件,鼓勵他發展牧家游。
2014年,楊永昌在政府的幫助下從銀行貸款5萬元,并以每年2萬元的租金在旅游區旁租了7間農居,辦起了“金沙灣風情牧家游”。通過參加牧家游的專業技能培訓,楊永昌夫婦把牧家游辦得風生水起,當年他的家庭收入就翻了番,2015年實現了穩定脫貧。為了讓牧家游上檔次,他又不斷擴建和裝修,建成了可容納150人住宿、餐飲的牧家游賓館。在發展餐飲住宿的同時,楊永昌還購買了6輛沙漠卡丁車和2輛沙漠越野沖浪車,形成了餐飲、住宿、沙漠游一條龍服務。
“你看,我們的牧家游從建設到裝修,都融入了特色元素,餐飲以蒙餐為主,客人們都喜歡。”楊永昌滿懷感激地說,“每年接待來自北京、上海、四川等省市的游客近6000多人。有了好政策,我的日子越過越富裕。”
楊永昌的脫貧致富得益于阿左旗旅游特色產業扶貧政策。近年來,阿左旗以產業發展新理念為引領,由“輸血式”扶貧變“造血式”扶貧,以產業扶貧項目為抓手,強力推進特色產業扶貧,不斷探索創新產業扶貧模式,通過發展到戶扶貧產業、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模式、新型經營主體遍地開花的產業發展“三部曲”,充分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實現了全旗貧困人口戶有增收的產業目標,讓一大批貧困戶穩定脫貧。
2014年以來,阿左旗圍繞23個重點嘎查村,以因戶施策、產業扶持精準到戶的形式,充分調動群眾自主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完成梭梭種植和肉蓯蓉接種等特色種植3.33萬畝,購進扶貧肉羊、肉牛等牲畜1.8萬頭只,修建棚圈2.4萬平方米,發展農牧家游、奇石銷售、汽車運輸等三產服務264戶。同時加大地方投入力度,安排資金516.6萬元,按照每戶9000元的標準,扶持貧困村以外貧困戶574戶,支持發展特色種植、舍飼養殖、三產服務,實現每戶都有發展項目和產業增收渠道。
阿左旗還緊緊抓住打造高端畜牧、培育壯大“阿杜”肉羊規模的有利契機,推行“基地+企業+貧困戶”的肉羊養殖產業脫貧模式,充分發揮扶貧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與貧困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采取入股分紅、合作養殖、自主養殖、貸款扶持等模式,積極引導貧困戶參與發展高端畜牧業,探索實施了肉羊入股、托管經營、統購統銷、養殖回購等扶持措施,開辟了新的產業增收渠道。
去年,結合打造養殖園區、沙產業扶貧園區、鄉村旅游扶貧園區及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思路,阿左旗引導全旗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參與扶貧幫困,充分發揮新型經營主體致富帶富作用,切實拓寬貧困戶產業增收渠道。圍繞全旗2704戶6428名脫貧人口及28戶61名新增貧困人口,投入產業扶持資金2046.5萬元,引導培育雙峰牛場等7個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模式,發展肉羊肉驢養殖、沙漠旅游、沙產業等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1159戶2730人脫貧。
(王靜宇 劉宏章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