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8 09:52 瀏覽量:27543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疫情過后消費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驅動力。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提出,新冠肺炎疫情后我們應化危為機,大力發展多層次的大健康服務消費,解決大健康消費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把消費潛能轉化為發展動能。
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經歷了大災大疫,民眾將更重視構建“健康中國”,對多層次、多樣化的大健康服務消費的需求也將日益高漲。駱沙鳴指出,中國大健康產業細分市場有醫藥產業、健康養老、醫療產業、保健產業、健康管理產業等。如果有效釋放多元化的大健康服務市場活力,預計2020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將有8萬億人民幣的規模,潛力巨大。
駱沙鳴為此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在國家“十四五”專項規劃中加大對公共防疫和醫藥醫療等大健康服務產業的比重。不斷完善促進城鄉居民“防、治、養”一體化的健康服務消費的供給、流通、監管、分配體制機制。不斷提高人們在大健康服務領域的創業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能力,降低大健康服務消費成本,明確全生命周期的身心健康目標導向,延伸健康服務消費產業鏈條,加快優化健康服務消費的軟環境。
二是鼓勵和引導部分地方二級醫院積極向醫養結合機構轉型,有效解決失能和半失能老齡人口的長期康復護理、生活照料、緊急救護等養老服務需求。擴大中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范圍,擴大和穩定醫養家政等護理人員隊伍,健全養老服務網絡。推動構建醫養結合型的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體系等。
三是建立健全中國健康醫療管理服務大數據平臺。促進大健康產業全產業鏈的信息流、資金流、創新流、消費流、物流充分發展。當前著力推動健康管理、醫療服務、疾病防控、科技金融、中醫藥文化等融合創新,依靠健康醫療管理服務大數據的收集分析和開發應用,提高大健康服務的溢出效應。如將亞健康預警預防和疾病預治康復作為健康干預和健康管理的新領域等。
四是加快中國健康醫療產業轉型升級(由治療型向預防型轉型),大力發展健康管理、健康膳食、健康保健、健康旅游、健康地產等新業態,以及智能醫療可穿戴設備、醫療保健咨詢管理等新健康信息消費,促進中國大健康產業前端化發展,推動醫藥金融、養老保險、教育健身的產能釋放,帶來健康產業加快提升。大力發展遠程醫療事業,支持健康醫療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發展等。
五是為適應健康產品的全球化和健康消費的國際間雙向流動等特征,構建國際醫療服務信息平臺。加快中國海洋生物制藥、健康保健和海洋文化旅游等產業的發展,促進醫療技術藥品與國際同步等。
據了解,疫情發生以來短短兩月有余,駱沙鳴已向全國政協報送抗擊新冠肺炎相關建議45件。內容包括建議國家采取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應急科研攻關傾斜政策、武漢開辟賓館作為集中隔離留觀疑似病例、協助大陸臺企抵御疫情影響盡快恢復生產、推動新冠肺炎疫后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疏解中小微企業在抗疫中兼顧復工復產堵點、加強中國口岸管理控制輸入性新冠肺炎等,其中很多建議已被吸納并落實到相關政策措施中。
上一篇:疫情過后消費者將更注重健康化零食
下一篇:讓科普教育 推動保健食品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