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1 15:34 瀏覽量:1778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日前,由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山西省呂梁市交口縣委和縣政府共同主辦的全國(山西·交口)食用菌產業技術與市場培訓暨交口夏季香菇品牌推介會開幕。山西省政協副主席、呂梁市委書記李正印,中國鄉鎮企業協會副會長、食用菌分會會長李玉春,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鄉村事業服務處處長周鴻,山西省委脫貧攻堅第一督導組組長郭新民等有關領導出席會議。國家、省級食用菌行業領域10多位專家,全國30余家食用菌經銷企業和設備廠商齊聚交口,共同探討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此次推介會還促成了一批合作項目簽約,山西交口中國菌棒(夏菇)產業互聯網平臺同時啟動。
工人在分揀蘑菇
經過近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食用菌產業異軍突起,食用菌因品種多樣化、生產方式現代化以及較高的經濟價值等特點,受到了市場和資本的追捧。各地政府不約而同地引進資本,抓住食用菌生產“短、平、快”的特點,將其當作脫貧攻堅的典型大力推廣。在各地政府的推動下,食用菌遍地開花,隨之,一大批貧困戶就地成為新“菇農”。
近年來,山西省交口縣圍繞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加大了對農業產業的支持和發展,聘請國家、省、市農業專家對農業產業進行精準把脈,提出了以食用菌、核桃經濟林、特色養殖為主導,林下經濟、特色種植、設施農業等多元發展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特別在食用菌產業方面,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氣候條件,瞄準7月至10月香菇產量少的市場空檔,大力發展以夏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目前,該縣7個鄉鎮共種植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930多萬棒,發展食用菌基地30個,涉及30個村、24個合作社,整個產業鏈帶動1000余戶農戶參與,吸納富余勞動力2000多人,全年生產各類菇900萬公斤左右,實現效益8000多萬元,從業農民戶均收入2萬—3萬元,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
隨著“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等政策引導,食用菌產業成為產業扶貧的熱點項目,我國香菇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據了解,全國香菇產量達769萬噸,占我國食用菌總產量的1/4,占全球香菇總量的90%以上,產值達近千億元,從業人員1000多萬人,是我國生產區域最廣、總產量最高、影響最大的食用菇類。據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對全國香菇主產省區的初步統計,2010—2017年,我國香菇總產量年均增速達到16.64%,2017年全國香菇總產量達到925.89萬噸。
龍泉綠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冬表示,從香菇的產業情況及增長數據上分析,香菇產業的發展勢頭今后幾年還會更加迅猛。“擺在企業當前最急迫的問題是如何解決香菇產銷平衡。”好的香菇、優質品種的香菇就要賣出好價格已經成為業內人士的心聲。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CEO李昊表示,食用菌產業發展面臨著區域性品種結構不合理;生產裝備自主研發不夠,智能化程度低;生產技術不過硬,標準化程度低;市場競爭無序;生產環境壓力大,環保、資金等一系列問題。他認為,要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契機發展食用菌產業,實現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生產模式由傳統作坊式向標準化、智能化模式轉變,產業布局由沿海發達地區逐漸向中西部地區延伸,產品銷售由產地批發向線上線下的電商模式轉變,產品深加工和出口將成為很多生產企業轉型的方向。
交口縣委書記霍慧文表示,防范和化解產業風險、鞏固脫貧成效,是目前交口縣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據霍慧文介紹,目前交口縣已經與中國農業大學、山西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開展專項研究,強化產業發展技術支撐。同時,強化龍頭企業帶動,累計發展各類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通過規模經營提升抗風險能力。另外,交口縣還加大食用菌的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創建力度,擴大食用菌區域品牌效應,推進產業鏈條延伸和市場化水平,推動食用菌產業的穩步可持續發展。
李玉春表示,春秋兩季生產香菇在我國并不鮮見,但像交口縣這樣,7—10月仍能大規模生產香菇,且發展潛力巨大、發展勢頭良好的縣域在全國算得上首位。交口縣發展夏菇產業具有眾多優勢,一是發展夏菇必備的氣候資源,二是森林覆蓋率高,具備發展夏菇的原料保障,三是市縣領導把香菇作為扶貧產業。他表示,通過這次推介會,交口縣香菇產業發展會繼續提速、升級,成為該縣實現脫貧摘帽、振興鄉村的主導產業。
會上,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賀祥宣讀了《專家論證報告》。報告顯示,交口縣香菇產業發展具有產量優勢、品質優勢、市場優勢、原料保障。交口縣氣候溫涼、晝夜溫差大,香菇生長營養積累充分,品質高、質量優,且獨特的氣候條件下,可持續組織夏季香菇生產,填補了全國夏季香菇市場空白。記者 王金臣(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
上一篇:中美食品界在交流互鑒中共譜新章———CIFST代表團赴美參加 2018年 IFT年會暨展覽會并參訪
下一篇:寧夏4D 管理法打造“明廚亮灶”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