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8 09:49 瀏覽量:16875 來源:中國食品報
何仕宏 本報記者 葉 青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同時又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具備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優良品質。中國經濟加速前行需要大力弘揚敬業樂業、至臻至美、知行合一的工匠精神。
中國白酒取得的釀造成就,得益于一代代釀酒工匠的執著與堅守,傳承與弘揚。匠人匠心,成就匠品精品。秦含章、周恒剛、沈怡方、賴高淮、季克良等更多的大國工匠,樹立了時代的榜樣力量。現在的中國酒業,依然有他們的動人傳奇。
秦含章:中國釀酒產業宗師
中國酒業泰斗秦含章是我國老一輩科學家、工程師,是釀酒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和工業發酵與釀造技術的拓荒者和學術帶頭人。他學識淵博,造詣精深,理論聯系實際,積極培養青年一代,桃李天下,為推動我國釀酒工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秦含章一生胸懷報國之志,情系釀酒事業,在我國白酒、啤酒、葡萄酒、黃酒生產技術的改造、創新與發展上成就卓越。“茅臺工藝試點”“汾酒試點”更是奠定了中國白酒產業快速發展的堅實基礎。
秦含章撰寫的《新編酒經》一書對發展我國酒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參加《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纂工作,榮獲原國家新聞出版署頒發的榮譽證書及金質獎章;三度在法國調查研究葡萄釀酒的科學技術,把國外的生產經驗運用到我國的實際生產中,從而寫出《葡萄酒的科學技術》等專著。
幾十年來,他撰寫的科研報告、論文和著作以及與他人合寫的書共計40余部,近6000萬字。他在中國食品、輕工科技領域奮斗近七十年,被尊為中國食品工業奠基人和酒界泰斗。
周恒剛:白酒科學巨匠
周恒剛為中國白酒的技術進步和健康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是將現代科學技術同中國傳統白酒緊密結合,并進行開創性研究的奠基人、拓荒者和創新者。他在中國白酒界的地位,相當于袁隆平之于水稻、李四光之于地質。他逝世之后,茅臺、瀘州老窖、黃山頭三家酒企分別為他塑立銅像。
周恒剛組織領導中國白酒科學研究、生產工藝試點工作,他的成就促進了中國白酒的科學發展,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實事求是、剛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和一生對釀酒事業的執著精神是廣大從事釀酒科研、生產工作者的寶貴精神財富。
周公為酒而生,創白酒大法,立品評細規,理論實踐雙開拓,終成業界泰斗。揣總理手諭,茅臺試點,揭千古之謎。施北斗計劃,黃山攻關,憑生態絕技。
周恒剛既是我國白酒行業的知名學者,又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開拓者。他不但是白酒試點的創造者,為酒業留下影響深遠的技術研究,更為酒業培養了一批行業專業人才,帶出一支完整的專業隊伍。中國白酒品評鑒賞工作體系建立,也凝聚著他的心血。先后主持的煙臺試點、茅臺試點等試點工作,不但推動白酒行業跨上新臺階,更在這一過程中影響了一代年輕從業者。近60年時間里,他深入企業一線,解決了大小酒企無數疑難問題,提出生產、技術、質量、香型等許多方面的獨到見解,為中國白酒開啟現代化奠定了基礎,是中國酒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代宗師”。
沈怡方:倡導中國白酒科技創新
沈怡方是一位一生勇于探索,堅持科技創新的大國工匠;一位繼往開來,開啟酒文化時代新風的一代宗師;一位高瞻遠眺,引領整個行業進行戰略思考的酒界泰斗。沈怡方一生都在積極倡導和不斷實踐著白酒的科技創新發展。
他從業60多年來,從早年率先提出細菌發酵在白酒釀造中的重大作用,到運用科技手段對白酒風味成分進行科學檢測分析,芝麻香白酒釀造工藝及其風味的探索與提升以及對白酒感官品評進行科學總結;確立香型風格標準,參與和主持全國品酒大會,推動新工藝白酒技術工藝創新發展,直到晚年對淡雅濃香型白酒風格流派的確立,主動推動蘇魯豫皖白酒板塊戰略崛起,在全行業首創中國酒道文化及其主張。他在白酒行業的技術創新與提升發展中,在推動產業由傳統作坊式向工業化現代化飛躍的歷史進程中,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白酒領域辛勤耕耘60載,鑄成以創新驅動發展的豐碩成果。1984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聘任沈怡方擔任第四屆全國評酒會專家業務副組長,完成了國家名酒評選任務。1988年擔任第五屆全國評酒會專家組組長,主持了第五屆白酒國家評委考評和全國名酒評比活動。2000年繼續受聘擔任第六屆白酒國家評委考評專家組組長,主持了第六屆白酒國家評委的換屆考評工作。
沈怡方在我國白酒產業健康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為白酒行業培養了大量科技人才,同時也為完善我國白酒行業科技隊伍和健全白酒科研技術體系作出貢獻。
賴高淮:求證探索釀酒之道
在長達60年的歲月里,賴高淮以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守候著酒的圣地。首創人工培養老窖泥,為濃香型白酒的發展打開大門;帶領攻關組解決老窖不出酒的疑難問題,以自己釀酒的經驗與天賦,挽救瀕臨荒廢的國寶窖池;以精湛的勾調技術,培育五湖四海的學生。賴高淮榮獲國際釀酒大師、酒界泰斗的稱號。
賴高淮1979年主持完成科研項目“人工培育老窖泥技術”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88年主持研發“計算機勾兌技術”榮獲原商業部科技成果二等獎;1986年編著出版書籍《四川名優白酒勾兌技術》,2002年編著出版書籍《新型白酒生產工藝與勾調技術》;編寫并發表了《瀘州老窖大曲酒工藝技術研究》《濃香型白酒勾兌技術》《濃香型白酒生產工藝學》《大曲酒釀造化驗分析方法》等數十篇論文和作品,對白酒行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賴高淮求證探索釀酒之道,歲月積淀匠心敬業。他是瀘州老窖酒釀制技藝傳承人,在釀酒歲月里與酒結緣,人生軌跡上留下了無數釀酒人敬仰的輝煌成就。發現窖池中的微生物群,解決老窖不出酒疑難,挽救瀕臨荒廢的國寶窖池,200萬字的釀酒手稿,桃李滿天的人才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功勞薄上是賴高淮為中國釀酒業留下的無數寶貴財富。
賴高淮一生致力于中國傳統白酒釀造工藝的傳承、求證與不斷探索,其敬業精神與謙遜魅力為業內人所敬仰和稱道。堅持著書傳道、堅持開課授業,為中國酒業整體釀造技術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如今,86歲高齡的他依然精神矍鑠,神采奕奕,身體力行,不辭辛勞為白酒事業奔忙。
季克良:褪盡鉛華,堅守本真
年近耄耋,目光如炬。歲月未曾辜負這個歷經滄桑的老人,他付出一生的時間給茅臺,引領一個小酒廠變成白酒行業巨頭,成就商業品牌的巔峰。他就是季克良,一代釀酒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將畢生心血奉獻給國家和釀酒事業,季克良對人生理想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精致、踏實的工作態度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塑造了一代酒神級人物。1960年考取無錫輕工業學院,學習食品發酵專業。4年后,走進貴州茅臺酒廠工作,這也成為改變他一生的轉折點。
季克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離休后仍然關注著企業和行業的發展。由他主持并制定的《貴州茅臺酒標準》填補了國家醬香型白酒技術標準的空白,為醬香型白酒乃至中國白酒事業的傳承與發展作出貢獻,是當之無愧的大國工匠。
從事茅臺酒科研及管理,季克良始終致力于推動企業科技發展及行業技術進步,全面構建了茅臺酒科研工作體系,提出并形成了系統的釀酒科學理論和應用體系,引領茅臺科技工作取得長足進步,有力推動了企業整體跨越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同時為行業整體技術進步作出積極貢獻,受到業內外高度贊譽。
如今的季老仍活躍在酒界、釀酒企業一線。人們隨時會看到80高齡的季老行走于釀酒路上的身影,聽到他出席相關場合的平實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