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8 10:32 瀏覽量:20788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報經濟觀察團隊
“品質農業 筠連實踐”系列報道之八
近年來,四川筠連縣將肉牛產業作為百億產業來打造,促進了肉牛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南方肉牛研討會、四川牛業大會相繼在筠連召開,使筠連牛肉名聲越來越響亮。筠連縣榮獲“中國黃牛之鄉”“中國南方肉牛產業扶貧第一縣”稱號,“筠連黃牛”還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牛肉火鍋
地理環境造就筠連黃牛
筠牛是川南山地(黃)牛品種中最大的類群,屬于南方土牛小型品種具有適應力強、耐粗、耐熱、耐寒、行動敏捷、善于爬山的特性。與其它牛種相比,筠連黃牛適應性更高,抗病力更強。從肉質口感上看,筠連黃牛肉具有“肉質富硒、細嫩化渣、自然茶香、緊湊結實”的特點,筠連自然地理氣候條件決定了黃牛產業的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據了解,筠連處于四川盆地向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海拔間差一千四百多米,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季氣溫高、春季回暖早,土壤富含硒,滿足了牧草生長需要。同時,筠連縣利用筠連紅茶、筠連綠茶熬制的茶水作為養牛飲水,四季放牧飼養,使得筠連黃牛硒含量高,有茶香味,品質優良,營養價值高。
筠連黃牛來自遙遠年代
據相關考古文獻記錄,在落木柔區政治鄉拱豬洞發掘的“筠連人”臼齒化石共生的17種動物中就有“牛”,它證明了筠連縣在四萬年前就有智人居住,就有牛的蹤跡。筠連黃牛原稱為“筠連山牛”,《續修筠連縣志》記載曰,“山牛黃色,種山者畜之”。后《宜賓農業》改稱為“筠連黃牛”,并評價筠連黃牛“體型大、抗病力強、耐勞役,著名于川南各縣市”。《四川畜禽遺傳資源志》和《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牛志》均記錄筠連為第一主產縣。
1993年,筠連被列入四川省秸稈養牛示范縣,后引進西門塔爾公牛開展筠連黃牛雜交改良。1997年筠連建立畜禽良種開發中心,積極探索筠連黃牛產業化開發。之后陸續推廣黃牛細管凍精技術,探索黃牛改良項目,2000年、2001年、2003年連續三年列入全省優質肉牛生產基地縣。2003年以來,筠連縣黃牛產業不斷發展,接連被批準為四川省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基地,并且獲得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證書以及省級發展專項資金等。2014年,筠連被列入農業部肉牛基礎母牛擴群增量建設項目;筠連黃牛養殖被正式確定為四川省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也是宜賓市目前唯一一個涉及黃牛(肉牛)的省級標準化示范區。
據了解,筠連縣實施黃牛改良工程,引進優良凍精,完善配種裝備,培養技術骨干,強力推進“西本”“安本”“安西本”等雜交改良,提升經濟效益。其次,劃定一定區域做好筠連黃牛地方品種保護。目前,筠連已建成品種改良配種中心站3個,改良配種站點19個。2019年改良配種3萬余窩,保種區建設正在有推進。截至2019年,筠連縣存欄母牛1000頭的良種繁育場已經建設完畢,已建設完成存欄母牛100頭的良種繁育場11個,存欄母牛50頭以上的良種繁育場326戶,存欄母牛10頭的良種繁育場3200余戶。
筠連縣縣長劉朝平談到,2019 年筠連縣摘掉了省級貧困縣的帽子,但農業農村的現代化、農民的生活富裕還任重道遠,將緊緊抓住鄉村振興的戰略抓手,不斷推進三農工作更快更好發展,為全國人民奉上更多健康美味的筠連產品。近年來,筠連縣加快肉牛產業發展,加強培育品牌,提升品質,注冊了“牛犇”“首牛”“謝大媽”“好牛旺”“筠牛”等與牛相關商標25個。筠連縣通過規模化、標準化集中養殖肉牛,積極打造優質肉牛產業,真正實現了通過養牛帶動農戶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