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 11:31 瀏覽量:13530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廣東省惠州市蟬聯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的決戰之年。
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惠州市市場監管局堅持“文明城市人民建,文明城市惠人民”的創建導向,全面加大從源頭抓質量的監管力度,切實抓好食品衛生監檢工作;建立健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部門協作、社會共治機制,設立并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渠道;建立和完善打擊假冒偽劣監督、舉報和處置機制。共建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努力為惠州率先成為廣東乃至全國首個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全覆蓋的地級市目標而奮斗。
成立工作專班 多舉措守好“米袋子”“菜籃子”
自2017年2月被廣東省食安辦確定為第二批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試點城市以來,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食品安全工作各項決策部署,以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契機,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構建食品安全從嚴監管新常態,不斷完善食品安全體系建設,規范食品市場秩序,實現食品安全總體形勢平穩有序。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一縣一策”、市場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學校食堂智慧陽光監管、小作坊小攤販監管、糧油二維碼溯源、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等工作,多次受到省食安辦以及省級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成立市、縣(區)、鎮(街道)黨政一把手掛帥,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齊抓共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創建動員大會,部署開展重點食品追溯、餐廚廢棄物綜合處理、食品“四小”綜合治理、食品安全群眾滿意度提升等建設:一是積極推進溯源體系建設。努力建立從農田到餐桌覆蓋全過程的溯源體系,并引導企業建立內部溯源體系,目前已建立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體系、水產品質量安全溯源平臺、糧油二維碼溯源系統、嬰幼兒配方乳粉電子追溯系統在內,為消費者提供重點品種食品種養殖源頭、流通交易、檢測結果等信息的綜合溯源體系,做到產品來源可溯,源頭可控。二是穩步推進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工作。嚴格落實1110制度,在總結惠城區和仲愷區經驗的基礎上,在惠陽區和大亞灣區穩步推進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工作。三是開展食品“四小”綜合治理工程。在各縣區創建8個示范鎮(街道),重點監管白酒、土榨花生油、豆腐、梅菜等食品。四是推進小作坊集中加工區建設,推動惠城區建成全市首個小作坊集中加工區,實現了“集中加工、集中監管、統一檢驗”的閉環式集約化管理。
此外,農貿市場是居民“菜籃子”供應的重要場所,涉及百姓民生,更是城市形象的一個窗口。疫情期間,惠州市市場監管局牽頭,會同14個市級有關單位,成立惠州市農貿市場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全力推動惠州市農貿市場疫情防控工作的落實,有效切斷病毒傳播途徑,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在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方面,惠州市指定農貿市場聯系人和駐點監管員對市場進行監督,實現農貿市場網格化管理,督促市場開辦者落實主體責任,按“誰駐點誰負責,誰掛點誰負責”,壓緊壓實“四方責任”,確保農貿市場疫情防控工作不留死角。同時,惠州市市場監管局成立7個檢查督導組,分赴全市7個縣區開展全覆蓋檢查,督促防控措施的落實。
完善體系建設 食品檢驗量每年每千人 5 批次以上
惠州市市場監管局以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契機,構建食品安全從嚴監管新常態,不斷完善食品安全體系建設,規范食品市場秩序,實現全年食品安全總體形勢平穩有序,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零發案。具體體現在四個“突出”:
突出食品安全風險防范。完成年度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任務,開展米制品、發酵面制品、熟肉制品等部分重點品種食品監測工作。強化農產品檢測,全市抽檢種植類產品90000批次,合格率99.8%,抽檢畜禽類產品59000批次,合格率99.98%,水產品6000批次,合格率98.73%。惠陽區和大亞灣區穩步推進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有效防控禽流感。落實省民生實事,完成26475批次食品抽檢任務,食品檢驗量達到每年每千人5批次以上,開展食品快速檢測,“你點我檢”活動,及時公示快速檢測信息,全年快速檢測完成492000批次,“你點我檢”活動357次,不合格產品處置率達到100%。將食品安全應急體系納入全市應急體系統一管理,重新修訂《惠州市食品安全應急預案》,組建食品安全專家隊伍,舉辦全市食品安全應急管理培訓班;開展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安全生產培訓暨事故應急演練。
突出食品安全綜合治理。開展“利劍”“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行動”“昆侖行動”“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酒類食品安全”“學校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檢查”等打擊整治食品違法犯罪專項行動。2019年以來,全市市場監管部門立案查處838宗,行政處罰795宗,罰沒金額745.8萬元,移送公安25宗;農業部門立案查處48宗,罰沒金額19.6萬,移送司法機關案件1宗;公安部門查辦食品安全案件205宗,破案189宗,抓獲219人,刑事拘留194人,逮捕118人,涉案金額達3012萬多。
突出完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推進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惠東縣榮獲全市首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稱號;實施“明廚亮灶”、校園“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推進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搭建惠州市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平臺,開展食用農產品溯源系統試點建設工作。
突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開展“食藥科普進基層活動月”活動,讓食藥科普直通車“進社區”“進校園”。開展“文明餐桌”“食品宣傳周”等多項宣傳活動,營造食品安全尚德守法良好氛圍。全市食品安全總體滿意度78.7%,創建知曉率86.5%,創建支持率99.1%。
加強源頭追溯 嚴格把控食安領域不留死角
在種養殖環節,強化農產品源頭治理,重點加強農資、生豬屠宰監管。一是完善核實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管理平臺企業。二是推廣應用惠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溯源平臺,目前已實現對863家上規模農業生產主體的監管,登記入庫的農產品880個,可追溯農產品629個,企業累計印刷溯源標簽271萬張,溯源工作初見成效。三是全面加強農資經營網點監管,夯實農業綜合執法工作。規范生豬屠宰資質管理,制定屠宰專項檢查計劃,規范生豬屠宰監管和執法行為,督促生豬屠宰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嚴厲打擊私屠濫宰違法犯罪行為。
在食品生產環節,積極推進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跟進引導廣東太古可口可樂惠州有限公司、惠州市海納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等兩家企業開展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評價。制定《惠州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提質行動方案(2019—2023年)》和全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日常監督檢查指南和花生油小作坊生產加工的指導意見,惠城區建成全市首個小作坊集中加工區。
在食品流通、餐飲環節,全面實施餐飲提升工程。推進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量化分級工作,全市85.8%的餐飲單位實施“明廚亮灶”,387家學校食堂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搭建惠州市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平臺,目前,已有1家生豬定點屠宰企業、1家蔬菜批發市場、2家配送企業、3家農貿市場、2家連鎖超市、1家團采單位進入平臺實現產品流通追溯。另外選定惠州市東日水產品批發市場作為試點開展食用農產品溯源系統試點建設工作,計劃今年底食用農產品溯源系統可上線運行。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加強對批發市場、零售市場、商場超市、冷庫、餐飲服務經營者、單位食堂等經營場所排查,嚴格查驗“兩證一報告”。
在餐飲具集中消毒監管環節,衛生健康部門強化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監管,全市目前共有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27家,實際生產場所23間(部分單位共用生產場所),全市消毒餐具日產量約36萬套。根據規范要求,惠州市衛生健康部門加大對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監督執法力度,存在消毒餐具外包裝上未標注消毒日期、未對消毒餐具逐批檢驗等問題的4家單位給予立案處罰。進一步規范餐具、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生產經營,有效防止不合格消毒餐具流入市場、擺上餐桌。
在食品進出口環節,惠州海關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規范進口食品檢驗檢疫監管體系,嚴把出口食品安全關,對接食品安全共治大局。一是嚴格把關,保障供港鮮活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二是積極防范,按照關領導統一部署,全力防控非洲豬瘟疫情,保障活豬安全穩定供應香港。三是精準幫扶,促進惠州特色農產品惠州荔枝出口,全年惠州關區新增注冊果園6家,為惠州特色農產品出口創造有利條件。
在糧食和物資儲備環節,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開展政策性糧食庫存質量大清查,全面實施“惠州好糧油行動計劃”,加強超標糧食管控,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搭建了“惠州市糧食信息化綜合管理系統”,對市級儲備糧承儲企業建立了行政執法檔案,對企業信用進行記錄和評分;建立糧食企業信用監管制度體系推進糧油二維碼溯源系統建設,推廣應用溯源糧油,目前全市已有45家糧食企業145個糧油產品進駐溯源系統,積極參與社會用糧管理,全市85%以上的中心學校食堂用上了溯源糧油,學校供應糧油質量得到了明顯的好轉。
全方位加強宣教 共創“惠民之州”城市名片
通過多措并舉,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加大宣傳覆蓋面,營造良好食品安全工作氛圍,深入開展2019年惠州市食品安全宣傳周暨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市宣傳活動。積極開展食品安全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企業、進機關、進家庭的“六進”活動,增強食品安全宣傳工作的深度和廣度,推動在全社會形成尚德守法的食品安全意識,提高社會公眾對食品安全的科學認知,動員全社會關注、支持、參與食品安全工作。2019年,全市開展食品宣傳活動63次,出動945多人次,開展進社區活動65多次,進學校活動163多次,進農村260多次,進企業543多次,進餐館3000多次;制作、張貼海報4000多張,標語120多條,制作專題展板70多塊,發放宣傳單張80000多份,現場咨詢活動40場次,接受群眾咨詢4000多人,組織開展食品經營單位培訓8000多人次,組織廣播、電視、微信公眾號、網站等媒體報道次數100多次。充分利用報刊、廣電、網絡、通訊、微信、微博等都市類載體和新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做好宣傳報道和新聞服務,形成全媒體覆蓋格局。
今年,惠州市將繼續加強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對失信行為實施聯合懲戒,強化信用約束。落實推進食品安全“十三五規劃”和民生實事。推進地理標志扶貧、商標品牌富農工作。推動食品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安全保障能力和生產經營管理全面升級,加強法律教育和科普宣傳,推動在全社會形成尚德守法的食品安全意識,提高社會公眾對食品安全的科學認知,動員全社會關注、支持、參與食品安全工作。從源頭提高食品全產業鏈供給質量,擦亮“惠民之州”的城市名片,真正讓創建成果惠及廣大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