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7 14:58 瀏覽量:2734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四川省犍為縣舞雩鎮以糧食生產為主,多年來,以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為導向,以農旅融合為主線,不斷探索農業產業立體種養模式,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增加土地產值,改變老舊種養模式。
立體種養現場觀摩會
稻魚種養增產增收
端穩飯碗 守住米缸 舞雩鎮現有水稻種植面積1.17萬余畝,其中“巨人稻”示范種植230畝,蓄離再生稻5000余畝,再生稻蓄離率達43%,2020年實現水稻總產量6600余噸。為農業提質增效,在發展水產養殖的同時守住好“米缸子”,舞雩鎮黨委積極探索高產水稻種植,示范點巨人稻有效水面畝產1400余斤,畝產較常規稻高400余斤;加強再生稻蓄技術指導,再生稻平均畝產達280斤,從而使糧食生產穩中有升。
多元探索 優化種養 針對稻田提質增效問題,舞雩鎮開始探索水稻綜合立體種養模式,以巨人稻種植示范種植為契機,發展稻漁綜合立體種養模式,實現水稻和養魚共生,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種養結合、稻漁雙贏。在確保糧食生產穩中有升的前提下,增加了水產養殖收入,同時也讓稻田得到了休耕。舞雩鎮黨委初步規劃2021年以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與農投公司合作,對全鎮適合稻漁種養模式的村進行全面調查,做好全面規劃,全面推廣稻漁種養模式,預計實施面積在4000畝左右。
科學指導 確保生態 由舞雩鎮農技中心牽頭對稻漁種養示范點進行技術指導。農技中心按魚類生活習性指導投放了5個品種,利用種養循環的特點減少了肥料的投入,杜絕了水稻移栽后農藥的使用。同時,指導好水稻秸稈還田,確保蓄留再生稻肥水的供給。合理的技術指導減少了農藥化肥的投放,使水稻和水產品品質提高,口感好,確保餐桌上的安全。
科學引領 加強領導 在舞雩鎮熊馬村召開了犍為縣稻漁綜合種養現場觀摩會,犍為縣相關鎮干部、村負責人和群眾積極參與,全面系統觀摩稻漁種養模式。同時還舉行座談會,肯定了舞雩稻漁種養試點,并要求依托舞雩鎮自身優勢,利用中國農科院的技術支撐,做好下一步規劃,集中成片推廣稻漁綜合養殖模式,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黃照)
上一篇:御康農業油菜產業化聯合體模式助農增收
下一篇:珙縣市場監管局探索執法改革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