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15:36 瀏覽量:14837 來源:中國食品網
位于宜賓市翠屏區西北部、岷江下游北岸的思坡鎮,自古就有個美麗的傳說,北宋時,著名詩人黃庭堅移居戎州(宜賓),久居異鄉讓他十分想念好友東坡先生(蘇軾),邀約在此地見面,東坡先生也應約與他會了面。兩位大詩人的見面,注定不平凡。似乎整個小鎮都見證了他們深刻的友誼,思坡溪、會詩溝等美名都出自于此,而這里有一款古老的中國四川傳統名產“思坡醋”也因思坡鎮而得名,相傳創制甚早,古老工藝傳承至今。
近日,中國食品報記者在思坡鎮政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前往宜賓市思坡醋業有限公司探訪這家百年企業,見證技藝釀造大師的“工匠精神”。思坡醋業辦公室主任李賓熱情的接待了我們。一進思坡醋公司大門,就看到左邊琳瑯滿目的產品,右邊墻上掛著許多公司獲得的各種榮譽和“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牌匾。
據悉,宜賓醋業的釀造有著二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以生麩皮釀造為特色的思坡醋,其前身可追溯到北宋時期。北宋著名詞人黃庭堅在寓居戎州的三年中寫下了《題石烙畫嗜酸翁》等有關宜賓食醋的詩文。清代末期,以華德來為代表的華氏家族發明了“華氏生麩皮釀醋法”,并在四川省敘州(現宜賓)思坡場創辦“華德來醋房”。民國年間,思坡鄉釀醋技師江少清買下華氏家族的“華德來醋房”及“華氏生麩皮釀造法”,并在此基礎上綜合當地多家名醋釀造技術、廣集川內外名家之作,不斷改進發酵配料和新創中草藥曲等,逐步創立“江氏秘方”,不斷擴大“華德來醋房”規模并更名為“明順永醋廠”,新中國成立后,“江氏秘方”的傳人江述科獻出秘方,“明順永醋廠”根據國家公私合營政策,于1956年劃歸供銷部門管理,同時更名為“思坡醬園廠”。1984年更名為“四川省宜賓市思坡釀造廠”。
2001年8月,翠屏區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辦公室同意“宜賓市思坡釀造廠”改制為“宜賓市思坡醋業有限責任公司”。思坡醋質量優良,先后榮獲1980年“宜賓地區重大科技成果獎”、1983年“四川省優質產品”,1988年“中國商業部優質產品”、同年又復評為“四川省優質產品”,1992年“首屆巴蜀食品節銀質獎”等多項榮譽。
在李賓主任和技藝傳承大師江志聰的陪同下,記者一行來到了生產車間和曬場,一路都能聞到濃濃的醋香,據江志聰介紹,思坡醋是以麩皮、糯米、小麥等糧食為原料,以小麥和108味中藥制曲為糖化發酵劑,采用液態制酒母、固態增醅香、自然長期曬制而成的工藝而生產出來的。整個生產過程100多道工序,最重要的就是四大工藝流程:制曲、液態制酒母、固態發酵、組合調味。思坡醋傳統的釀造技藝是四川曬醋的典型代表,是在宜賓獨特生態環境條件下孕育形成的,一脈相承,具有鮮明的地域性。
據總經理余琴介紹,思坡醋現在年產量2000噸,除帶動當地農民增收外,還解決了一部分農民工的就業問題,而且正在申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思坡醋逐漸成為了當地人餐桌上的必備品,而且遠銷全國各地,由于產品嚴把質量關和安全關品質好,使得思坡醋供不應求。
思坡鎮政府相關人員介紹:“為助推企業發展,政府要優化服務,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定期尋訪,積極協調企業用地用工問題,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強化安全,降低生產風險;盡政府力量幫助企業樹立品牌,深挖思坡醋文化,打造品牌知名度。”
思坡醋傳統的技藝作為四川曬醋釀造最為精深和成熟、層次最豐富和細膩的釀造技藝,成為四川曬醋的釀造典范。釀造工藝是歷史文化的結晶,也是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見證,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益求精、創新不止的工匠精神。(付恩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