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av影片在线播放-久久这里只有精品热免费-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逼逼-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農牧 > 正文

實施“六個突破” 煙臺著力構建現代海洋產業新體系

2021-04-12 10:25   瀏覽量:29130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日前,山東省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展望‘十四五’”主題系列發布會之“‘十四五’時期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的重點任務和舉措”透露,煙臺市將于2025年建成國內一流的海洋經濟大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2500億元,占全市比重達25%。

  為實現這一目標,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李傳強介紹,未來煙臺將從實施“六個突破”入手,著力構建現代海洋產業新體系。一是突破發展現代漁業。以提高漁業要素利用效率為核心,以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前提,大力推進漁業轉型升級,引導漁業向深遠海拓展、向綠色高效轉型,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全市水產苗種年育苗量達到3600億單位,水產品總產量保持在160萬噸,省級以上海洋牧場數量達到60處,海洋牧場建設面積達到200萬畝。二是突破發展海工裝備和制造業。到2025年,全市海洋工程裝備和船舶產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3處。三是突破發展海洋生物醫藥和制品產業。以海洋食品、海洋酶、海藻肥等為重點,大力發展海洋生物制品。到2025年,全市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總產值達到26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28家。四是突破發展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業。全面提升海水淡化產能,合理布局海水淡化建設區域。攻堅海水淡化項目工程、海水淡化裝備制造、海水淡化綜合利用三大方向,打造海水淡化全產業鏈。到2025年,全市海水淡化能力達到日產50萬噸以上,建成山東乃至全國最大規模的海水淡化全產業鏈的綜合利用基地。五是突破發展海洋交通運輸業。到2025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00萬標箱。六是突破發展濱海旅游業。到2025年,預計全市國內外游客接待量達到1.4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超1800億元,爭創各類國家級度假區、產業融合示范區2處以上,旅游品質、旅游業態、入境旅游實現新突破。

  在海洋牧場建設方面,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副局長孫成列表示,將充分發揮煙臺市海洋面積大、海岸線長、海洋資源豐富、海工裝備實力強等獨特優勢堅持陸海統籌、提質增量、延鏈增效,全力打造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海洋牧場示范之城。

  堅持海陸統籌,優化海洋牧場產業格局。因地制宜發展投礁型、底播型、田園型、裝備型、游釣型等五類特色海洋牧場。加快實施海洋牧場“百箱計劃”,打造亞洲規模最大、裝備水平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海洋漁業規模化養殖基地。加快建設耕海二期現代化海上綜合體,為全國海洋牧場多元融合發展探索新模式,打造黃金海岸休閑漁業新亮點。高標準規劃建設萊州金城4500畝現代漁業產業園、“蛤蜊小鎮”貝類生態產業園和開發區“藍色種業硅谷”,積極創建中國北方水產苗種繁育基地。

  強化科技支撐,推動海洋牧場創新發展。繼續深化與國內涉海涉漁科研院所和高校協同合作,盡快突破人工魚礁建造及布放、深遠海增養殖新品系選育等關鍵技術,在病害防控、智能化網箱設備研發等方面加快成果轉化。積極拓展海洋牧場平臺功能,融入人工智能、物聯網、清潔能源、5G通信、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搭建海洋綜合管理大數據平臺,推動在煙臺建設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和全國海洋牧場大數據中心,構建海洋牧場綜合立體觀測網、漁病遠程診斷、漁業技術遠程服務等信息平臺,打造“智慧海洋牧場”。

  豐富投資主體,推動海洋牧場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海洋牧場示范項目引領作用,支持海洋牧場同文旅、體育產業深度融合,探索創建海洋牧場國家A級旅游景區,開展休閑海釣俱樂部運營試點,打造海上“田園綜合體”。探索海洋牧場與新能源產業跨界融合,推進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發展試點示范,打造“海上糧倉+藍色能源”新模式。

  嚴守生態底線,培育海洋牧場綠色優品。做好傳統漁業“減法”和生態修復“加法”。科學開展海洋牧場本底調查和生態評估,加大重要水產種質資源產卵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保護管理,因地制宜適度實施經濟型人工魚礁和增殖苗種投放,示范推廣海洋牧場魚、貝、藻、參立體生態高效養殖。

分享到:

上一篇:糧食流通管理條例
下一篇:促進增產增收 提升產品質量 智慧農業讓種糧變得省心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