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6 11:13 瀏覽量:1306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貴州思南7月22日電 (周濟)炎炎夏日,沿著蜿蜒的山路,走進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鸚鵡溪鎮訓家壩村的千畝茶園,梯田式的茶山一座連著一座,翠綠蔥蔥茶樹鋪滿山坡,猶如大地披上綠毯。
“夏茶采摘結束了,管護必須跟上。”在茶葉基地里,訓家壩鄉村振興駐村第一書記陳榮仕正組織村民給茶園鋤草、施肥。
圖為茶園?!≈軡z
圖為茶農正在管護茶園。 周濟 攝
幾年前的訓家壩和貴州其它貧困地方一樣,產業幾乎為零。稍有不同的是,訓家壩村里有幾支建筑隊,大多強勞力每年過了春節就會被帶走,剩下老、弱、病、殘的民眾獨守“空殼村”。雖然外出勞動力每年帶回大量財富,不少村民也建起新房,但弱勢民眾存在收入低,村民之間收入差距大。
幾十年前,訓家壩村曾在政府號召下,發展過幾十畝的茶葉。由于交通落后、技術差、管護跟不上,茶樹純屬野蠻生長,但因產量差、經濟效益低,茶產業逐步凋零。
直到2018年,鸚鵡溪鎮以脫貧攻堅為契機,通過東西部協作項目引進江蘇常熟一家茶商到當地發展茶葉產業。
作為山多地少、海拔較高、土地碎片化的地區,發展茶產業是較好的選擇。由于之前失敗的教訓,個別村民還是擔憂和懷疑。
2018年6月,茶企與訓家壩周邊幾個村合作,流轉1538多畝地用于發展茶產業,訓家壩村茶葉面積就占到1238畝。為了做好、做實茶產業,保證村集體的利益,該村與茶企簽訂合同。合同規定:除了每一年的土地租金、勞務費外,前三年茶企每年拿出5萬元作為村里集體經濟;第四年到第十年,茶企每年拿出茶園總貸款的3.3%還到村集體;第十年后,茶企每年拿出茶園總貸款的2.3%還到村集體。
圖為茶農正在管護茶園。 周濟 攝
這樣一來,既打消了村民的擔憂,也提高了積極性。2020年茶園迎來初采,采得茶青8000斤。期間,采茶高峰期工人高達300多人,不夠時從周邊村寨調用人員,更是提振了村民對茶產業的信心。
“茶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是我們村的希望產業。”陳榮仕說,2020年僅土地租金、村民勞務費就高達12.38萬元,短短3年時間不僅為村民建起了“綠色銀行”,也實現了“老茶凋零”到“新茶勃發”的轉型。
“今后我們將進一步的管好茶園,讓大伙在茶園長期‘取息’受益。”陳榮仕看著滿山綠油油的茶葉說,茶葉產業的成功發展不僅讓村民生活更加富足,還能助力鄉村振興。
上一篇:農民變身繡娘“疆繡”助力南疆鄉村振興
下一篇:湖南省發布十二條措施加快畜牧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