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av影片在线播放-久久这里只有精品热免费-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逼逼-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農牧 > 正文

打造“云端”農場 共建“彩椒之鄉” 濟南玉皇廟鎮的產業振興之路

2022-01-24 14:01   瀏覽量:21177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只要一按遙控,滿載著彩椒的電動小火車就能自動開到大棚門口;溫度、濕度、二氧化碳……這些蔬菜生長的相關數據資料上傳網絡,在“云端”構建起“數字農場”;收購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蘑菇菌渣等農業廢棄物,加工成用于彩椒生產的有機肥。通過種植彩椒等蔬菜,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玉皇廟鎮不僅讓村民發家致富,還實現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經過20多年的發展,玉皇廟鎮彩椒種植覆蓋到36個村,產業的蓬勃發展成為玉皇廟鎮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去年12月,中國食品報社與中國城鄉發展國際交流協會聯合發布《關于同意與玉皇廟鎮人民政府共建“中國彩椒之鄉·玉皇廟鎮”的決定》。這標志著玉皇廟鎮的彩椒產業將在相關部門和專家的助力下加快建設,駛入發展快車道。

  2021 年 3 月,小仁和村彩椒種植戶于金軍夫妻在自家大棚內手拿豐收的彩椒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王昊 攝

  玉皇廟鎮是對接京津冀的“窗口”和商河縣承接濟南“攜河發展”戰略的橋頭堡,是全國千強鎮、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全國特色小鎮、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鎮等。主要蔬菜產區平均每戶至少擁有1個大棚,家家戶戶有了自己的“綠色工廠”……多年來,玉皇廟鎮高度重視彩椒產業的發展,不斷提高產品知名度和生產加工過程的科技含量,彩椒產業已經成為該鎮的支柱產業之一。

彩椒大棚成了老百姓的綠色“提款機”

  在玉皇廟鎮,彩椒棚占了6900座大棚的“半壁江山”,一個個大棚,就是老百姓的綠色“提款機”。劉西村劉光強一家兩口有4個彩椒大棚,栽種3萬顆彩椒苗,平均每棵苗能賣13元。家住小仁和村的彩椒種植好手于金軍說:“種辣椒就像種田一樣,用心管,多下地,就能產量高。”經人介紹,于金軍經常去指導同村人和附近村民種植彩椒,幫助鄉親們發展大棚種植。玉皇廟鎮像劉光強、于金軍這樣通過種植大棚彩椒發了家的種植戶還有很多。

  玉皇廟鎮共有36個行政村種植彩椒,種植區域集中在省道240沿線村莊,彩椒種植歷史近20年,彩椒果大肉厚、色澤誘人。值得一提的是,每逢彩椒上市期間,省道240西側的商河彩椒大市場就成了玉皇廟鎮最火爆的地方。為加快發展現代高效農業,2020年8月中旬,玉皇廟鎮開始對原有的農貿市場實施改造提升,建成商河彩椒大市場。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市場高效的運營有效拓寬了菜農的銷售渠道,同時也吸引了大批收購商前來收購,拉動了當地彩椒產業的發展。

  去年賺了23萬元的彩椒種植戶劉書金笑得合不攏嘴:“咱玉皇廟這個地方種的彩椒質量好、產量高,政府修建了這個大市場后,我們賣彩椒更加方便了。”

  劉西村的袁老板說:“新建的這個商河彩椒大市場,又干凈又板正,有倉庫方便存貨,地方大方便裝卸車。”

  談及新修建的商河彩椒大市場,于金軍也贊不絕口:“每次都是騎著電動三輪車去賣貨,10分鐘就能到,很方便。市場里人流量大,往來收購商多,有時候賣給固定收購商,有時候誰的價格高給誰,還能‘價比三家’。”據了解,小仁和村有120戶,共有121個棚,除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和行動不便的老人,幾乎人人都在種彩椒,戶均兩個棚,最大的棚占地有10畝,一般的棚占地6—7畝。

  鄉村振興產業規劃研究中心的專家表示,在國家和地方相關政策的支持下,玉皇廟鎮以彩椒為代表的設施蔬菜產業飛速發展,為“五大振興”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創新推動產業鏈閉環發展

  玉皇廟鎮黨委書記劉俊寶分享了玉皇廟鎮彩椒產業的實踐發展之路。

  加強質量管理重視品牌建設 近年來,玉皇廟鎮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不斷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消費者認可水平。對鎮域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進行統一規劃設計,注冊并推出“滳河玉港”“滳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制定出臺《區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辦法》,完成了10家主體(產品)的授權使用工作。目前,全鎮共完成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45個,包括無公害農產品41個、綠色食品3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登記保護1個,其中綠色食品認證1個、彩椒無公害認證6個;玉皇廟鎮主要農業主體共注冊商標30余件,其中彩椒產業相關13件,包括“滳南”“花槍劉”“滳河玉港”“中匯中央廚房”等當地知名品牌。

  引進新技術促進新發展 2019年,玉皇廟鎮建設了玉港現代農業產業園,在果蔬種植中應用了無土栽培、物聯網控制、精準滴灌及生物防治等新技術。2萬平方米的高檔智能玻璃溫室,8個物聯網無線節點,監測著溫室內的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有效光合、二氧化碳、EC值、pH值及蔬菜葉面溫濕度。這些無線節點將蔬菜生長的相關數據通過網絡傳輸至“云端”,構建“數字農場”。2021年上半年,全鎮大棚用上了自動化的電動“小火車”,只要一按遙控,滿載著彩椒等蔬菜的電動小火車就能自動開到大棚門口,一次能拉2000斤蔬菜,大大節約了勞動力。

  優化產業鏈實現新融合 玉皇廟鎮是商河縣工業水平和城鎮化水平最高的鎮域經濟體,依托工業技術優勢,玉皇廟鎮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進展,鄉村產業結構更加優化,產業布局更加合理,成效日益凸顯。全鎮現有中心彩椒大市場1家、彩椒標準化生產基地17家,其中省級4家、市級(蔬菜標準園)1家、縣級5家,所有彩椒種植區均實現了供電、道路和金融服務全配套。商河彩椒大市場使用農業銀行提供的自動化電子結算系統和農貿追溯專用智能秤,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保障交易信息的全方位、網絡化、即時化傳遞,價格信息統一透明,實現綠色蔬菜全過程追溯,有力推動彩椒產業發展。

  建立完善的產業化發展體系 玉皇廟鎮圍繞彩椒產業引進并發展了從事蔬菜精深加工的濟南中匯中央廚房有限公司,擁有面積6000平方米的高標準生產車間、10條高標準全自動面食蔬菜生產流水線和30輛冷藏配送車;從事彩椒育苗的濟南陽光潤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有連棟育苗溫室1.4萬平方米、高溫智能溫室6000平方米,年可生產優質種苗9000萬株,總產值6000余萬元。該鎮還打造了萬豪肥業循環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陽光潤土彩椒種苗產業化聯合體等體系組織,每年通過農資團購、科技培訓等方式幫助聯合體成員節約種肥成本370余萬元,彩椒畝均增收1500元,收購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蘑菇菌渣、草木灰等農業廢棄物10萬噸,并生產成用于彩椒生產的有機肥,增加農民收入8000萬元。基本建成了完善的產業鏈,并將彩椒產業與畜牧養殖、農資生產等工農業產業有機結合。

媒體、協會、政府共建“彩椒之鄉”

  為了推動玉皇廟鎮彩椒產業發展,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原司長高俊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林家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任興洲,中國食品報社總編輯劉彤、中國食品報社社長助理趙峰,中國城鄉發展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魏韜一行,去年專程到玉皇廟鎮深入調研彩椒項目,了解玉皇廟鎮彩椒特色產業發展、彩椒市場運營等情況,并給予了高度評價。

  專家組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建議,玉皇廟鎮在穩定糧田面積的同時,根據市場需求,高質量發展彩椒生產,加強產需對接,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和線上線下融合,將玉皇廟鎮彩椒產業做強、做精、做專,在推動鄉村振興方面做出特色。

  談及為何要與專業媒體、行業協會共建“彩椒之鄉”時,玉皇廟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于培芳表示,主要基于產業發展的三大需要。

  一是產業規模發展的需要。經過20余年發展,玉皇廟鎮彩椒產業規模取得了較快提升。彩椒大市場重新投入使用,進一步集聚了周邊各個鎮街的彩椒產能,以玉皇廟鎮為中心的商河片區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彩椒輸出地。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更響亮的品牌、更廣闊的市場,叫響“中國彩椒之鄉”這一稱號是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是產業質量提升的需要。多年來,玉皇廟鎮彩椒的起步與發展離不開省市縣各級農業技術人員的關心和支持。在充足的技術力量的幫助下,較早制定了地方標準,實現了彩椒生產的標準化。從自我監督下的標準化生產,到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下的無公害認證、綠色認證,玉皇廟鎮彩椒的生產標準和生產質量不斷提升。但是由于前些年品牌打造和宣傳工作的相對不足,產品知名度、產業附加值相對不高,與專業媒體和行業組織攜手共建“彩椒之鄉”,也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提高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產業發展質量。

  三是產業品牌凝聚的需要。目前,圍繞玉皇廟鎮北部片區,整個商河縣已經形成近4萬畝規模的彩椒產業集群,品牌的凝聚和發展需要一個產業龍頭。玉皇廟鎮作為彩椒產業的拳頭鄉鎮,必須擔負起這一歷史使命,以彩椒大市場為中心,集聚全縣彩椒產業,打造公共品牌和宣傳平臺,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把彩椒打造成縣域拳頭產業。

  玉皇廟鎮農業辦公室主任徐齊齊表示,在創建“彩椒之鄉”的過程中,根據專家的意見建議,充分梳理和總結了玉皇廟鎮彩椒的產業規模大、生產標準化、產品質量好、產業體系全、農民收入高的中心優勢,明確了要在共建工作中不斷加強品牌建設、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持續引進和培育產業主體的共建思路。

  “玉皇廟鎮正是通過發展大市場、暢通大流通,有效地銜接了彩椒產需。”鄉村振興產業規劃研究中心的專家表示,這種依托當地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打造特色產業的做法,值得學習和借鑒。未來,希望產學研深度融合,推進該鎮彩椒產業系統發展,如利用新技術開發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借助新業態、新渠道,打造品牌產品。

分享到:

上一篇:春雷行動2022|金堂縣嚴把藥店疫情防控質量安全關
下一篇:培育地標品牌食品 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