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1 08:44 瀏覽量:25481 來源:食品網
從“川酒甲天下”到“川酒調天下”,四川原酒一直肩負著調和中國美酒的重要責任,川酒的自信與擔當、時間積淀成就的底氣,在為中國白酒產業的品質發展道路持續賦能。面對新的消費潮流,以及新機遇與新挑戰,川酒始終保持自我的定力,致力于加強梯隊建設,培育核心競爭力,提高原酒產業優勢,不隨波逐流,出自己的牌,走自己的路。
2021年,四川酒業做了這件事,可能會影響中國酒業品質發展的一件大事,這這是序曲的開始,其對全國酒業發展都有重大意義。那就是“四川原酒20強評選活動”,這可以看成是,中國白酒核心產區四川服務全國的一次自我的實力的檢閱盤點。基酒生產企業是名酒的“大后方”,不一定走名酒品牌之路,但是為全國名酒提供優質基酒,是一種榮耀、一種價值,是酒產業資源的高效調劑配置。
2022年3月14日,首屆四川省原酒生產企業20強(以下簡稱“原酒20強”)評選結果正式公布,這是川酒推進“強基”行動、打造中國白酒之芯基酒品質內核的重要舉措。
認清自己,才能走好下一步。“四川原酒20強”的出爐,是在加速中國原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進程,發揮產區優勢為中國白酒賦能,為天下釀造更好的美酒。
蜀人善釀代代傳 三江環繞醉宜賓
中國食品報中國酒周刊、酒莊號團隊
原酒發展之策 產業結構優化
眾所周知,四川就是一個釀酒的天然聚寶盆。作為中國濃香型、醬香型白酒的發源地和固態蒸餾白酒的高端品牌集聚區,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釀酒環境,川酒品質、品牌、品味享譽天下。
長期以來,四川原酒伴隨著中國和四川白酒產業快速發展。在四川白酒發展的鼎盛時期,四川生產銷售原酒的企業曾達到過上千家,中國白酒的原酒有70%以上來源于四川,為川酒在全國白酒產業中的優勢地位做出巨大貢獻。
數據顯示,2021年四川白酒產量為381.2萬千升,同比2020年增長3.7%,在全國白酒產量占比已達到53.26%。2021年四川省優質白酒產業實現營收3451.4億元,同比增長14%,利潤增長24.9%,其營收占四川食品飲料產業營收的34.4%。
據統計,2021年全國白酒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銷售收入為6033.48億。據此測算,2021年川酒營收占比已達到57.2%。同期,全國白酒規上企業的凈利潤為1701.94億,川酒占比為38.8%。不難看出,川酒實現了全國白酒“兩瓶有其一”的良好局面。
原酒作為中國白酒之芯,是品質基礎,同時也是四川白酒的產業優勢。無論是產能規模,還是營收效益,四川原酒產業的地位都難以撼動。
然而,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原酒的供需矛盾、結構失衡、品質波動等內在問題出現,原酒產業的發展減緩進入調整期。
2020年10月29日,2020年瀘州酒博會期間,舉行了一場主題為“聚焦產區·打造中國白酒原酒國家地理標識研討會暨2020年中國白酒原酒產業論壇”。會上找出了原酒產業三個問題。一是原酒行業集中度低,標準體系未健全;二是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一些原酒企業陷入生存困境;三是原酒市場占有率降低,交易方式落后,定價方式粗獷簡單,無序競爭問題明顯。
有業內人士表示,四川原酒目前還在經歷從粗放到精細的發展過程。“基酒業務沒有高溢價空間”、“名酒背后的巨人”沒有賣方市場話語權等困境,也讓作為川酒產業基礎支撐的四川原酒產業面臨嚴峻的挑戰。
在此背景下,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在四川省優質白酒產業機制辦公室的指導下,在四川省范圍內開展“首屆四川省白酒產業原酒20強企業”評選活動,旨在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主體,形成各梯度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建立起四川原酒企業對省內外的展示平臺,同時促進四川原酒行業交流。
在2021年7月的評審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少雄牽頭,就“首屆四川省原酒生產企業20強”《管理辦法》《評審細則》《申報書》等制定了涉及生產質量、經濟效益、安全環保、人才培養、創新發展等五個方面的評選細則,量化指標包括22個大項和34個小項,詳細、嚴格的規則,保障了“原酒20強”評選的權威性。
王少雄表示,評選“首屆四川省原酒生產企業20強”,是為了加強產業梯隊建設,提高四川白酒產業優勢原酒企業知名度,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主體,助推四川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11月2日-3日,“首屆四川省原酒生產企業20強”評選活動考察組專家先后走進成都蜀之源酒業、成都市順牛酒業、四川宜府春酒廠等7家成都產區原酒企業實地考察交流、建言獻策,助力打造四川原酒頭部陣營,夯實“四川原酒”品牌價值。
隨后,考察組全面展開對瀘州產區、宜賓產區、成都產區、德陽產區、綿竹原酒產區及其他地區參評企業的實地評審。成都、德陽產區評選對象12家;宜賓產區12家;瀘州產區8家;以及南充、自貢、達州等企業。
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副秘書長陳雷指出,“原酒20強”評選就是要讓從事原酒行業的企業清楚方向,哪些企業生產的原酒質量是中國原酒的標準典范,對于想要達到標準的企業自然會朝這方面發展,激勵原酒企業進步,對四川白酒高質量發展起到典型推動作用。
在業界看來,四川省原酒產業結構優化、品質提升、品牌打造等工作,雖然任重道遠,但方向已經找準,行動逐步落實,將為四川白酒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原酒20強出爐 助力川酒新起舞
優質的生態天然水源,獨特的區域資源環境,強大的技術專家團隊,悠久的釀酒文化歷史、占據全國的基酒產能優勢,成就川酒在酒業發展中具有的重要力量。
2022年1月21日,“首屆四川省原酒生產企業20強”綜合評審會在成都召開。3月14日,“原酒20強”評選結果正式公布,進一步彰顯川酒的品質底氣與品牌自信。
原酒20強亮相:
川酒集團:原酒板塊一直是川酒集團的優勢長板,也是川酒集團“全產業鏈”布局的開端和頭部。2017年成立以來,川酒集團完成了在瀘州、宜賓、成都等優質原酒產區的布局,構建起白酒品牌矩陣,已成為了全國最大的原酒生產商和供應商,采用“原酒+成品酒+酒倉”三維一體的運作模式,不斷夯實“川酒甲天下”的四川原酒銘牌。
目前,川酒集團在原酒板塊上聚合了四川省內外酒企200余家,梳理優質窖池5萬口,原酒產能約30萬千升,儲酒能力達60萬千升。除去“六朵小金花”,川酒集團濃香型純糧原酒的產能、儲酒和產值達四川省一半以上,占全國三分之一。
今良造釀酒:扎根宜賓產區南溪區,以“生態化釀酒、現代化企業”的管理標準,著力“轉型升級發展”,在繼續做好原酒銷售的同時加強對“今良造”瓶裝酒的品牌建設,致力于打造國內一流的白酒生產基地,爭創“今良造”品牌白酒為全國知名白酒品牌。
瀘州巴蜀液酒業:坐落于中國酒鎮大渡口鎮,生產基地分布在瀘州濃香型、醬香型雙優白酒產區、宜賓濃香型白酒產區,貴州遵義醬香型白酒產區,年生產高品質原酒2萬多千升,儲量可達6萬余千升。未來五年,集團公司將本著依托瀘州、立足四川、面向全國、加快發展的方針,以原酒生產銷售為支柱,實施多元發展。
四川凸酒酒業:位于有著“千年綢都”之稱的南充,主要生產優質清香型、濃香型原酒和瓶裝酒,現已擁有“凸酒”、“九方壇”等。凸酒酒業現已成為川東北規模超強的白酒原酒生產企業,四川十大原酒生產基地之一,研發的固態無糠清香型白酒已成為中國清香型白酒的標桿和典范。
宜賓長興酒業:地處中國白酒金三角核心產區,秉承濃香型曲酒傳統釀造工藝,堅持匠心釀造,成就了“天寨”牌、“國館”牌等系列酒的優良品質。憑借“高品質、講信譽”的良好口碑,老客戶不斷帶動新客戶,采購需求持續增加。長興的成功,證明“好酒不怕巷子深”仍不過時。據中國食品報中國酒周刊采訪了解,長期為省外名酒企業“輸血”,是長興酒業感到非常自豪的事情。
東圣酒業:位于“中華酒鄉”之稱的綿竹,釀酒歷史源于清康熙年間。30多年來,東圣酒業堅持鐘式傳統釀酒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選用綠色優質原料,酷暑精制優曲,古窖池發酵,汲取明代古井“月亮井”甘泉蒸煮,精心釀造出具有獨特古酒風格的“東圣”、“道”等系列酒,創新出道家養身酒“東圣道生一”。
順牛酒業: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牛欄山酒廠在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生產基地。近年來,公司搶抓蒲江縣大塘鎮全面打造“大塘酒肆”,實現跨越式發展,產值連破5億元、10億元大關,快速成長為成都優質白酒產業生態圈代表型企業。
宜府春:千年酒鄉邛崍,釀酒技藝世代傳承。經過30年的發展,在第三代傳人王久明和第四代傳人王鼎的努力下,宜府春已經成為川酒集團旗下核心產區基地,并開創中國精釀原酒的先河。宜府春整合白酒生產上下游產業鏈資源,打造濃香、醬香、清香三大主流香型原產地基酒供應鏈,致力成為中國名優酒體芯片。
高洲酒業:公認的“基酒大王”年產基礎酒能力10萬噸、儲酒能力16萬噸,宜賓高洲酒業始終秉承堅持多糧濃香型傳統生產工藝,堅持固態發酵、純糧釀造,是中國白酒品牌價值三十強、原酒品牌價值第一名。
竹海酒業:作為一家老字號酒企,宜賓竹海酒業在傳承中創新突破,依托蜀南竹海獨特的地域環境,建立獨特的生態型釀酒工藝。竹根水、特有的弱酸性黃泥、五種糧食融合天然竹料……竹海酒業靠竹海地靈之氣釀成竹海系列酒,打造了世界原創竹香型白酒典范,在全國白酒行業獨樹一幟。
蜀之源酒業:位于中國著名白酒原酒生產基地成都大邑王泗食品園區,年產各型原酒10000多噸,儲存能力達30000多噸。這里氣候溫和、空氣濕潤、土壤肥沃,優質地下礦泉水儲量豐富,適宜釀酒的微生物群系于此生長、聚集。
國之榮耀酒業:為瀘州市酒類“小巨人”企業,年釀酒產能25000噸,鼎承濃香型白酒的傳統釀制技藝,經過多年的發展,國之榮耀公司形成了包括石洞釀酒基地和園區灌裝基地的雙基地格局。國之榮耀以傳承瀘型酒傳統釀藝為使命,不斷求索,革新向上。
瀘州蜀瀘酒業:位于瀘縣云龍鎮,這里土地肥沃,氣候適宜,釀酒生態得天獨厚。工廠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瀘州地區建廠時間較早的廠家之一,已被列入瀘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蜀瀘酒業采用濃香型傳統生產工藝,使酒質至真至醇,風格獨特。
金喜來酒業:位于宜賓市南溪區,被譽為“原始森林中的白酒莊園”。金喜來依托生產基地優越的生態環境、匠心堅守的工藝技術優勢、百年窖池的資產優勢、精益求精的品質追求,堅持品牌塑造和營銷創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取得新突破。
金美酒業:坐落于古藺縣永樂鎮醬酒工業園區,“酒類小巨人”金美酒業立足基酒生產銷售,穩步推進品牌發展,用“厚道”釀造地道好酒。金美酒業利用瀘州酒這一地理標志,不斷開拓創新,提升古藺酒業在白酒行業的核心競爭力,為四川和中國白酒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文君井酒業:位于中國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邛崍,以純糧原酒銷售為主,同時選用優質原酒和老酒推進注冊商標“文君井”系列瓶裝酒和定制酒。文君井酒業主要生產濃香型白酒,遵循傳統五糧工藝,獲得專家和消費者高度評價和認可。
六尺巷酒業:位于宜賓市南溪區九龍食品工業園,是勁牌公司投資興建的五糧濃香型白酒企業,年產濃香白酒2.5萬噸,曲藥2萬噸,原酒總儲存量15萬噸,是國內濃香型白酒“四化”釀造水平最高的企業。堅持品質和技術創新,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的發展理念,致力于成為中國濃香型白酒智能釀造的標桿企業。
桂康酒業:擁有“三大釀酒基地、一莊園”,釀酒老窖池3000余口,有2萬千升基酒釀造能力,儲存能力4萬千升。公司始終堅持“規規矩矩生產,實實在在釀酒”的生產經營理念,在發展基酒上始終堅持自我釀造、自我發酵,在企業中牢固樹立“樹桂康品牌,從質量做起”的質量方針。
永樂古窖:600多年歷史的糟房頭遺址,無斷代延續了11代的非遺傳承人,集老窖池發酵、老工藝釀造、老原酒地藏的“三老”品質于一身的濃香美酒,酒旅融合的文化產業園……永樂古窖講述宜賓多元的釀酒歷史文化故事,助力宜賓長江“零公里”釀酒生態圈蓬勃發展。
漁樵集團:位于邛崍產區,年生產固態基酒10000余噸,濃香、醬香型原酒貯藏總量達到31000噸。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原酒生產與銷售,并與國內多家大型酒類企業達成戰略合作伙伴。
在白酒行業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四川原酒20強的誕生,建立起對省內外的展示平臺,讓有原酒需求的市場主體更明確,對川酒產業發展、對原酒板塊的轉型升級等有積極意義,既是“利人”,更是“利己”。
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協會將根據行業情況,與當地政府共同研究,為獲評20強的原酒企業從財政、項目、人才培養、資本等方面給予支持,定期提供技術輔導、品牌宣傳方面的賦能。
品質品牌并進 產區溯源成為關鍵
近年來,白酒產區概念越來越被行業重視,打造白酒產區的目的就是為了進行品牌價值的構建。不同白酒產區具有各自的地理環境條件、文化特征,同時也強調品牌所具有的不可復制性。對于原酒而言,產區溯源更是至關重要。
事實上,白酒正在逐漸進入質優價宜和質優價高的名酒價值時代,名酒代表中國白酒的品牌高度,產區原酒代表了固態發酵純糧原酒的品牌寬度。
如今,川酒擁有瀘州、宜賓、邛崍、綿陽、遂寧、巴中等大小產區,也擁有六朵金花和十朵小金花,迄今為止走在白酒產業整合的最前列,梯隊建設與各梯隊白酒價值的塑造,讓品牌川酒與原酒各表價值,將是新時期川酒的重要任務。
作為川酒四大產區,瀘州、宜賓、邛崍、綿陽以其不可復制的地理環境條件和歷史文化底蘊,成就“世界白酒看中國,中國白酒看四川”的美譽,強大的原酒供應優勢更加不可忽視。
值得關注的是,數據顯示,2021年,瀘州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產量(折65度)204.9萬千升,同比增長5.0%。瀘州2021年預計全年實現酒業營收1100億元,實現稅金118億元,完成全年全市酒業增加值增速10%、營收增速10%、稅金增速18%的目標。
2021年宜賓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產量(折65度)70.33萬千升,同比增長2.8%。2021年1至11月,宜賓白酒產業實現營業收入近1500億元,同比增長14.5%;利潤總額突破300億元,同比增長19.1%。這兩大產區白酒的營收,約占全省白酒營收80%左右。
另外,四川省德陽市綿竹產區現有白酒企業59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1家,2021年1至11月,綿竹全市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55.19億元,同比增長17.3%。2021年,邛崍市酒企實現營業收入99.87億元,同比增長67.29%。無疑,四大產區品質、產能優勢,為品牌塑造筑牢根基,創造出不俗的效益。
事實上,中國白酒行業未來不僅是產品、品牌的競爭,也是產業鏈的競爭,更是白酒產區的競爭。在2020年中國白酒原酒產業論壇上,中國酒業協會固態白酒原酒委員會理事長謝明做了主題為《產區溯源,白酒業在雙循環中開啟未來》的主題發言。
他提到針對瀘州、宜賓、遵義產區的調研與產區原酒溯源的實踐,從“馬太效應下,產區原酒溯源的增長前景;四年磨一劍,瀘宜遵成就產區溯源的實驗田;產區溯源,如何推動白酒業在“雙循環”經濟中開啟未來”三個大的方面,同時得出了“產區溯源,就成為了中國白酒產業在雙循環經濟中,開啟未來的關鍵”這一結論。
針對目前原酒產業的現狀,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提出三個方面建議,首先,從政策層面讓原酒交易“從灰色走向明亮”。其次,企業自身要從量級的追求轉向品質的追求,利用原酒的多年積累,踏踏實實做品質,通過提升品質來謀自己的生存,才是原酒企業的必由之路。
再次,原酒企業該從發展模式的創新。由工廠模式轉向酒莊模式,這是原酒企業轉型的另一條路。然后,原酒企業和品牌企業的合作方式也要轉變,從原酒模式轉為品牌模式。讓其他省外的企業和原酒優勢產區的企業進行深度融合,讓原酒和品牌深度融合,形成真正的命運共同體。
這對于四川原酒的發展同樣是啟示,搶抓白酒產業政策調整等重大機遇,全力建設世界一流的白酒產區持續為原酒賦能,以最嚴格的標準精心釀制最優質的原酒,進一步講好川酒故事、培育川酒品牌、拓展川酒市場。
品牌傳播專家、中國食品報中國酒周刊主編葉青,最近在與曾祖訓、胡永松、賴高淮、賴登燡、李家民、張文學、楊官榮、張金修等多位著名白酒專家交談,專家們一直認為,川酒的基酒生產實力有絕對的優勢服務全國白酒品牌需求,自身在培育壯大川酒品牌上,除了“六朵金花”以及“十朵小金花”,也為更多品牌崛起提供優質基酒,打造原酒龍頭企業和優秀品牌,提升原酒市場話語權和資源控制力,是順應市場變化發展的需要。
四川原酒20強推出,僅僅是一個開端,是促進和提升,基酒釀造企業也只有不斷抓好全面的品質管理,才能更好地為中國白酒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大的能量。
上一篇:春雷行動2022|金堂縣竹篙市場監管所護航“櫻花節”舌尖上的安全
下一篇:落地未來科技城 成都高新區聯合電子科技大學加快建設天府絳溪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