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5 12:12 瀏覽量:21353 來源:食品網
本網訊(劉濤 黃照)餐飲作為剛需,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作為餐飲美食風向標,近年來川派餐飲蓬勃發展,它不僅是促進消費提質升級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更是蘊含文化底蘊的川派餐飲的歷史傳承,展現著四川深厚濃郁的飲食文化。在人才輩出的眾多川菜烹飪大師中,廚德高尚、廚藝高超、銘記烹飪歷史,傳承名廚精神的羅仕富先生便是烹飪大師中的佼佼者。近日,中國食品報記者一行走進四川綿陽市,采訪了解“史派川菜”第五代弟子羅仕富對川菜的實踐探索。
中國烹飪大師,綿陽市烹飪協會會長羅仕富在堅守川菜正宗原味地道做法,傳承正宗原味川菜的過程中,致力于弘揚川菜百菜百味、味型多變這一特色,改變大家印象當中對于川菜的單一印象。
▲中國烹飪大師、綿陽市烹飪協會會長羅仕富
羅仕富,男,1974年5月1日出生于綿陽市梓潼縣,現為中國烹飪大師、中式烹調高級技師、國家級評委、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委委員、世界餐飲聯合會會員、四川省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史派川菜第五代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綿陽羅仕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綿陽市烹飪協會會長、綿陽市第八屆政協委員。
▲三十余年對川菜精益求精的堅守
據了解,1988年11月,14歲的羅仕富在梓潼縣城的一家飯店打雜。“靈性,勤快”,這是他給廚師們留下的印象。沒過半年,飯店大廚就收他為徒,傳授“史派川菜”。學廚剛開始枯燥且累,每天就是不停洗菜切菜、殺雞剖魚,但羅仕富始終牢記師傅的教誨:“要想學會廚藝,啥子活路都要做,這是一個廚師的基本功”,最終咬牙堅持了下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91年4月的一天,一位涼菜廚師突然離職,師傅就讓羅仕富去試試。羅仕富利索地拌出一份蒜泥白肉,得到了師傅的認可和客人的好評。自此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羅仕富都是飯店里的涼菜師傅。工作之余,羅仕富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藝,讓師傅對他更為看重,1993年還特地帶著他去北京蜀光飯店學習深造。學習歸來,再“融會貫通”,羅仕富成為了“史派川菜”同輩弟子中的佼佼者。
1995年7月,經川菜泰斗史正良推薦,羅仕富前去成都一家酒店擔任廚師長,一干就是3年。隨后,他又先后前往西安、深圳、綿陽闖蕩,技藝不斷提升。2017年3月,羅仕富來到綿陽市三匯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世紀香頌酒店,先后擔任行政總廚、總經理至今。還創辦了綿陽市羅仕富技能大師工作室。
沉得下心去學習的劉開明經過不斷提升積淀,讓他的廚藝不斷提升,也讓他得到了業界的認可。2016年4月,羅仕富加入中國烹飪協會,當年10月榮獲“中國烹飪大師”稱號;2016年6月,他加入世界餐飲協會;2018年,他先后榮獲“四川工匠”“四川省技術能手”“四川省青年崗位能手”“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精益求精只為做好每一道菜品
“不忘本真的廚心,敢于創新的匠心”,是羅仕富的為廚之道。作為第五批史派川菜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他一直秉承川菜泰斗史正良的“創新”理念,在吸納前輩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道菜品。
近年來,羅仕富帶領工作團隊通過不斷改良,在“傳統不守舊、創新不忘本”的原則下,先后研發出富貴琵琶酥、菊花魚、金雞報曉等菜品,在行業引發廣泛好評與關注。面對贊譽,羅仕富卻謙虛地表示,繼續保持本真的廚心和不斷創新的匠心,弘揚川菜之魂,才是一名廚師的本分,也是廚藝之道。
如今的消費形式進入了快節奏,不少廚師只想用快捷簡便的方式去完成一道菜品,忽略了基本功與復雜的川菜烹飪技藝,調料用量、烹飪廚具和料理方式也開始偏離軌道。盡管現在用料包做菜的快餐化風氣彌漫,但羅仕富秉承初心,堅持用傳統川菜的做法,匠心做好每一道菜,選擇自然、健康的食材,不用各種料包,全是采用自己特制的各種調料,風味獨特,不含防腐劑、添加劑,保證顧客吃得健康、安全。羅仕富表示,“在傳承不變川菜二十四個味型的基礎上,堅持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是他和團隊今后努力的方向。”
嘗地道川菜,品百味人生。藏在川菜里的各種情感,在人們的生活中流轉、傳承,就像川菜豐富的味型一樣,時而如開水白菜般平淡,時而如回鍋肉般咸鮮,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國烹飪大師羅仕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始終如一為大家帶來舌尖上的享受,并愿意將蘊含在川菜文化里豐富內涵分享開來、傳承下去。“希望今后能借助工作室的人才資源,充分發揮高技能領軍人才在帶徒傳技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加大川菜烹調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有效解決川菜傳承和創新對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傳統川菜在不斷創新、發展過程中不斷學習成長,我一直在路上!”羅仕富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