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8 11:20 瀏覽量:22958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記者 顧雨霏
“白酒產業持續提升,再創佳績;啤酒全線飄紅,效益創新;葡萄酒艱難前行,曙光在前;黃酒突圍仍在路上;其他酒有亮點亦有困惑,機遇與挑戰并存;發酵酒精重回艱辛之路。”7月14日,中國酒業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第四次(擴大)會議在四川省瀘州市召開,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以“有喜有憂”四個字總結了中國酒業2021年的發展概況。
2022年,消費升級放緩,成本增加,區域市場與全國市場、品類競爭與市場需求、產能放大與消費不足等矛盾凸顯。“這些都預示著產業調整已經開始,酒業將面臨重大壓力。”宋書玉強調,中國酒業必須主動適應變化、主動調整、化解矛盾、順應時代潮流,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2021年和2022年前5個月的成績來之不易。”宋書玉介紹,2021年,全國酒業規上企業1761家,累計完成釀酒產量5407萬千升,同比增長3.95%;實現銷售收入8687億元,同比增長14.35%;利潤1949億元,同比增長30.86%。1—5月份,全國釀酒行業規上企業1741家,完成釀酒總產量2241萬千升,同比下降1.35%;完成銷售收入3991億元,同比增長13.98%;實現利潤827億元,同比增長39.72%。“大多數產業都受到疫情沖擊,酒業也不例外。總體而言,中國酒業已經進入新一輪產業調整階段,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市場和消費結構均面臨變革與調整。”
分酒種來看,去年,白酒產業競合發展理念愈發彰顯,呈現出產量、銷量總體穩定、收入利潤穩定增長的良好局面。產業繼續呈現結構性繁榮,在全國飲料酒中,以16.62%的產量,實現了74.66%的營收和87.31%的利潤;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產量連續第5年下行;產能向優勢產區集中明顯;頭部企業市場集中度再提升,T8峰會企業利潤占58.18%;陳年白酒消費備受青睞,消費整體增速達60%;數字化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白酒消費多元化特征明顯。
啤酒產業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產品創新是2021年的主旋律。量價齊升成啤酒產業新亮點,同時,國產啤酒國際影響力提升,啤酒高端化正式開啟。值得注意的是,啤酒原料仍依賴進口,尋求釀造原料保障性供給,仍是中國啤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
葡萄酒產量收入持續下滑,利潤微增,預示著整個產業已經觸底,反彈之日可期。中國葡萄酒迎來品牌時代,中國葡萄酒產區效應進一步放大,產業著重發力產品品質的提升和“隨意葡萄酒”的新概念,成為中國葡萄酒產業前行的新方向。
黃酒產業到了摒棄門派,攜手江湖的時代。黃酒產業全國化取得進展,價值穩步回歸,聚焦傳播、產品、市場、品牌的“聚焦策略”初見成效。同時,技術攻關與科技創新,助推黃酒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
新的飲料酒分類標準,為露酒發展奠定根基。目前來看,露酒市場認知度不高,行業人才短缺,品質表達不清晰,但作為以白酒、黃酒為基礎再加工的酒類,露酒品類開發潛力巨大。
隨著消費市場的變化,果酒、配制酒、調香白酒及其他蒸餾酒不乏表現機會,目前存在的科技創新乏力、產業標準不健全等瓶頸亟待突破;釀造料酒始終保持良好增長態勢,“谷物釀造料酒”滿足小康生活需求,消費穩健擴容,趨向集約化發展;國際蒸餾酒、利口酒升溫,國內外酒類企業爭相布局相關賽道;發酵酒精消費量增長明顯,但產業利潤水平下降,不同原料酒精利潤差異明顯。
產業矛盾釋放不可避免
近年來,每每談及酒業高質量發展,業內人士都會強調要“居安思危” 。
“產業矛盾積累達到了臨界,產能擴大、品類升溫、渠道擴充、整合加劇、消費需求下行,矛盾釋放不可避免。”宋書玉表示,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必須居安思危,要認識到產業發展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重視已顯現的苗頭和矛盾,準確把握好危與機的關系,主動化危為機、危中尋機。
一是飲酒人群數量變化對酒類消費容量帶來的不確定性。老齡化加速、新增人口減少等趨勢無疑會對酒類消費容量帶來挑戰,但酒類品牌的“年輕化”發展是突破方向。
二是疫情常態化對酒類市場消費沖擊的不確定性。疫情的反復對依賴于消費終端的酒類市場產生較大沖擊,對消費行為與消費結構造成了較大影響,其中新中產群體值得注意,其在推動酒類產品向高品質化快速迭代。
三是產業政策改變帶來的不確定性。產業限制政策取消帶來的名酒產區、名酒企業擴產潮流,生產準入提升、流通渠道擴容、新國標等都可能誘發產業發展不確定性。
四是業外資本涌入引發產業發展不確定性。跨界資本不斷進入白酒產業,可能因對產業了解不深刻而出現“不勝酒力”的情況。
五是產能過剩與優質產能不足帶來的不確定性。白酒行業長期不缺酒、長期缺好酒,優質白酒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將長期存在,“這為投機炒作留下了空間,容易造成市場惡意炒作和虛假宣傳”。
六是中小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從規上企業數量變化不難看出,在與名酒企業、名酒產區的競爭當中,中小企業的發展壓力越來越大,其應當嘗試從人才、釀造、特色、個性等方面創新,從模式上敢于突破。
高質量發展多點開花
“疫情、政策、資本、產能等多方面因素,為產業的未來發展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但同時也要堅定信心,看到中國酒業發展在產區、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優勢也非常顯著。”宋書玉說。
一是酒業經濟穩健運行,彰顯傳統產業活力。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美酒釀造不斷向創新、智慧、科技、生態的方向邁進。
二是產區效應升華,產業競爭力提升。酒業作為傳統產業的典型代表,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而這其中產區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產區集約化平臺建設、標準體系建設、品牌文化建設及市場拓展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是科技創新引領,美酒品質升級。科技創新對原糧種植、釀造工藝、產品品控等多方面的助力,引領了美酒的品質升級。
四是強化社會責任,樹立產業形象。越來越多酒類企業把承擔社會責任納入企業戰略,用承擔社會責任、服務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把美酒品質、美酒品牌根植于消費者的心智。
五是文化升級,服務升級。美酒的內涵在于物質層面的產品品質,更在于精神層面的優秀文化。不斷創造美好場景、美好相遇、美好相約的體驗環境,使得酒業服務水準持續提升,酒業在這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案例;
六是生態釀造,筑穩根基。酒類釀造作為與生態環境最為密切的產業,酒業生態釀造已經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酒業協會構建的協會、產區政府、名酒企業合作模式,正在把生態美酒的經濟價值有效轉化為社會價值。
七是多元消費,彰顯個性。美酒個性化表達的再升級是“十四五”酒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 2021年廣大酒企緊跟消費趨勢,形成不可復制的產品個性,釀造獨特的香氣、獨特的口味、獨特的風格,并根據消費者的多元消費需求打造消費者追求的消費場景,將美酒與消費喜好融為了一體。
酒業呈現六大發展趨勢
有問題也有優勢,有機遇也有挑戰。在此背景下,中國酒業將走向怎樣的未來?宋書玉明確指出六大發展趨勢,即:穩健增長,持續向好;科創引領,價值提升;零碳領航,產業升級;人才培育,支撐發展;美好企業,美好生活;文化強業,文化創新。
“酒業經濟與國家經濟走勢極為吻合。”宋書玉表示,我國經濟發展正在持續改善,2022年釀酒產業經濟增長的韌性仍強,若疫情在下半年出現全局性好轉,酒業經濟整體也將突破新高。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酒業必須依靠科技創新的加持不斷提高產業的競爭力。因此,2022年,科技創新將成為釀酒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同時,積極構建釀酒產業生態釀造,促使釀酒產業向綠色生態發展全面轉型,將成為產業永續的發展趨勢。
“酒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尤其是傳統釀酒產業如今已經進入了一個智能釀造與傳統釀造融合發展新時代,對于釀酒產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宋書玉認為,系統構建酒業人才培育體系,持續提升酒業人才競爭力,建立考核體系、技能大賽體系、教育平臺體系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健康消費、品質消費、理性消費等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這將對酒業未來走勢及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產生深遠影響,消費體驗將成為行業發展新的關注點。
“我們真的要反思我們繼承了什么,我們又弘揚了什么,創新發展了什么。美酒文化也許太豐富了,以至于我們優秀的酒文化時常被忘記。”宋書玉坦言,在中國酒文化傳承和發展方面酒業還有很多不足,“弘揚釀酒文化、弘揚科創文化、弘揚品酒文化,全面提升酒文化生產力,就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十四五”已經開局,談及酒業如何才能不辜負這個時代,宋書玉說:“慢下來,不急不躁釀美酒;靜下來,精益求精釀品質;沉下來,歲月釀造時間價值。”
上一篇:經濟學家李后強:“川江之心”瀘州的創新發展策略解析
下一篇:中國食品網播報 農業農村部:生豬價格不具備持續大幅上漲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