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3 15:15 瀏覽量:12199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陽光乳業在股市最“陽光”的日子,只持續了9個交易日。這家來自江西的老字號牛奶企業在A股市場因9個連續漲停被關注,但4個月后,陽光乳業股價被打回原形,9月29日收盤價僅為15.13元,與最高點32元相比已經腰斬。
縱觀中國其他二三線市場,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陽光乳業”:廣州的燕塘乳業、蘭州的莊園牧場、曾經上市的輝山乳業,還有從神壇隕落的麥趣爾、科迪乳業,以及IPO沖刺5年未果的四川菊樂股份。這些地方乳企營收規模不大,發展相對穩定,在當地小有名氣,豐厚的利潤足以支撐其小步前進。但它們的故事似乎都按照類似的劇本在上演——上市即巔峰,暴漲之后業績不及預期進而暴跌;抑或成為網紅之后出現管理或食品安全問題而一蹶不振。
上市半年遭遇滑鐵盧
陽光乳業是江西老牌乳企,產業涵蓋乳制品、乳飲料的研發、生產、奶畜養殖、科研開發和市場銷售,擁有“陽光”和“天天陽光”兩大核心品牌。公司主營產品包括鮮奶系列、酸奶系列、乳飲料系列、功能性乳品系列等多個品種,其中低溫鮮奶為主要產品。
陽光乳業在2022年半年報中寫道,結合該公司建立的銷售渠道、冷鏈運輸體系,以及公司作為本土企業、本地化生產的地緣優勢,公司制定了差異化的產品策略,以低溫乳制品、低溫乳飲料等“低溫、保鮮”產品作為主打產品,避免了與伊利、蒙牛等以常溫奶為主的大型乳企在產品上的直接正面競爭。
上市前的2019年至2021年,陽光乳業營收分別為5.43億元、5.23億元、6.31億元,凈利潤依次為1.04億元、1.05億元、1.36億元。
但陽光乳業在今年5月走向資本市場后,業績也被放置于聚光燈下。
和許多小型乳企上市即巔峰一樣,陽光乳業上市首份半年報就遭遇了滑鐵盧——上半年營收2.71億元,同比減少6.61%,凈利潤5566萬元,同比減少7.72%,與此同時,陽光乳業所有品類的毛利率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財報給出的原因是,陽光乳業受2022年3月下旬至5月中旬江西省疫情影響,南昌市及部分地市學校停課、住宅小區限進、社會面人員流動受限,送奶上戶銷售渠道受到比較大的影響,3月至5月陽光乳業銷售收入和銷量下降幅度較大,凈利潤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登陸資本市場無法直接修補短板
和外來競爭對手相比,地方乳企有自身小而美的優勢。但是市場相對集中,原本作為抗風險的優勢在疫情襲來時也會變成劣勢。此外,異地市場拓展得不順利,也讓地方乳企整個擴張路徑雪上加霜。
如2019年,陽光乳業進入安徽市場,2021年,安徽陽光實現銷售收入1551.74萬元,凈利潤-641.58萬元。今年上半年,安徽陽光實現總營業收入860.27萬元,凈利潤-373.79萬元。另外,陽光乳業位于福建的子公司澳新陽光乳業尚未經營。
為打破大本營萎靡、外拓不順的境地,地方乳企紛紛選擇走向資本市場,尋求資金。這也是中國小型傳統乳企普遍面臨的現狀:在伊利、蒙牛、新希望等全國性乳企的競爭壓力之下,區域乳企的退路更窄。
但上市容易,風險不小。很多地方乳企在管理和操作上存在著漏洞,登陸資本市場并不能直接幫助他們修補短板。
例如,通過網紅之路出圈的麥趣爾,今年6月因純牛奶被檢出違禁添加物丙二醇,面臨約7315萬元的罰款。這樣的處罰對于麥趣爾是致命打擊,退貨導致其上半年凈虧損1.75億元,這意味著麥趣爾直接虧掉了過去9年利潤之和。
另一個同樣出爆品的品牌來自河南科迪乳業。2016年底的透明包裝牛奶產品“小白奶”,直接讓科迪乳業2017年的營業額達到10.3億元,這也是科迪乳業上市以來的最好業績。但此后科迪乳業因拖欠奶農奶款和員工工資陷入業績造假事件中,到2021年,科迪乳業營收滑落至5.9億元,今年5月,科迪乳業被深交所終止上市。
而這種漏洞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旦摔倒,這些區域乳企往往很難再爬起來。
需投入更多精力研發創新
理論上,中國的牛奶市場,尤其是低溫牛奶市場足夠分散,給區域企業留了一定的喘息空間。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曾預計,未來國內低溫鮮奶品類會按照每年10%—15%的增速發展,到2025年產量將達到1000萬噸。
但低溫乳制品的創新緩慢且難出爆款,特別是正在剛需化的低溫鮮奶,長久以來處在高損耗、低毛利、原奶價格敏感的境地,區域企業很難在這一品類施展拳腳。尤為艱難的是,國內主要乳企都推出了低溫鮮奶產品,特別是蒙牛、伊利兩大巨頭的進入,借助其品牌和渠道滲透率的優勢,直接進入其他區域乳企的市場“搶地盤”。
另一方面,冷鏈輸運產業的成熟和保質期更長的“超巴”技術低溫鮮奶的大量出現,擴大了傳統低溫鮮奶的銷售覆蓋面積,區域乳企間的跨區域競爭也進一步加劇。
這些因素都影響著地方乳企未來的發展軌跡。而面對市場高壓競爭、原料成本不斷上漲的局面,地方乳企破局的方向或許只有不斷進行產品研發。
例如燕塘乳業的鮮奶布丁是其今年上半年推出的新品,這款介乎流質和凝固之間的奶產品,迎合了“鮮奶甜品化”的風潮。
此外,借助地緣優勢尋求更多元的品牌合作,為部分區域品牌開拓新市場提供了思路。新希望乳業旗下的高端牛奶“唯品”就與咖啡品牌形成聯動,在華東市場迅速獲得了消費者認同。而北京本土的鮮奶品牌三元,與新型網紅品牌“蘭熊鮮奶”合作,在本地餐飲渠道制造出“存在感”。
在如今的消費品市場,上市只是一個融資渠道,而不再是一家公司成功與否的標志。走向資本市場之后所獲得的資金,可以幫助它們增強供應鏈話語權,投入更多的研發創新精力。而只有這樣,地方乳企才可能長期經受住資本市場和消費市場的雙重考驗。
(來源:界面)
上一篇:琢酒集團將實現年產2000噸
下一篇:氣泡+酸奶 或許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