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5 09:27 瀏覽量:23342 來源:中國食品網
李后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聯主席、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爐霍,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四川省西北部、甘孜州中北部,歷為出川入藏、去滇抵青之要衢,屬茶馬古道之重鎮,是201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的革命老區縣,兼有“唐卡之鄉”“山歌之鄉”“崩科之都”美譽。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有強國意識和精神。紅軍長征爐霍五一運動會,噴射強國激情,給我們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帶來智慧和力量。
紅軍長征是世界第一次,是對激情、意志、體力、心力的極限挑戰。在這個時期,如何帶隊走出困境和低潮,是對中國共產黨的嚴峻考驗。1936年5月的爐霍五一運動會,是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的第一次大規模、多項目、高水平、綜合性的軍民運動會,被稱為“中國共產黨的奧林匹克”,與古希臘奧運會具有同等價值和意義,體現了平等、團結、競爭,敢于拼搏、勇于勝利的精神,折射了更高、更強、更快的理念。
李后強在“長征體育文化發展會議”上作主題報告分享
長征紅軍舉辦的三場運動會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紅25軍先后從長江南北的各個革命根據地撤出,開始實施戰略大轉移。轉移途中面臨著重重艱險:大自然的極限挑戰、國民黨的圍追堵截、共產黨內部政治分歧的統一等問題。即便如此,在可能的情況下,紅軍創造條件進行軍事體育的訓練與身體意志的鍛煉,根據史料記載,先后舉辦了三次規模較大的比較正規的體育運動會,非正式小型體育比賽活動較多。紅一軍團政治委員聶榮臻說:“紅軍的運動會和一般日常所說的運動會不同,它是緊緊地結合作戰,培養那種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壓倒敵人的革命英雄主義。”
第一場運動會是為慶祝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因勢利導,組織了一次以連為單位的籃球比賽。這次比賽是在遵義省立第三中學舉行的。據何滌宙所著《遵義日記》中的描述,紅軍和遵義學生舉行籃球比賽,“紅軍打仗是百戰百勝,打得學生隊只有招架之工,沒有回手之力,……兩場終結,十二與三十之比,紅軍勝利了。”何滌宙作為紅軍選手參加了這場比賽,其因打球打得太劇烈,晚上睡覺全身骨頭酸痛。
第二場運動會是紅二方面軍在哈達鋪舉辦的。這場運動會同樣沒有太多記載。1936年9月7日,歷時34天的岷洮西戰役結束。紅二方面軍此前已于9月1日抵達哈達鋪,恰逢戰事稍停,得以休整。在根據中共中央部署,決定發動甘南戰役的同時,也有閑暇時間開展活動。紅二方面軍的總指揮賀龍和朱老總一樣是體育愛好者。一有機會,他就會跟戰士們一起組織文娛體育運動。借著部隊休整的閑暇時光,一場運動會正緊鑼密鼓地展開。
哈達鋪運動會的項目有跳高跳遠、長短跑、爬山越野、以及一些球類運動。運動器材部隊里幾乎沒有,一切為零,只能自己動手。布匹填上稻草、縫上補丁,就是一顆球;兩根木棍系繩拉平,就是一個田徑欄架;鐵絲編成網,樹上一掛,就是一個籃球框。
第三場運動會是紅四方面軍舉辦的“五一”運動會。和前面兩場運動會相比,這場運動會的軍事色彩最為濃厚,內容也更為刻苦簡陋。1936年4月紅四方面軍進入四川西部的甘孜地區,那里有大片的高寒草地。在朱德的領導下,4月16日在爐霍壽靈寺成立工作組,紅軍趕在5月1日之前修建了運動場,他們決定用運動會的形式為過草地“誓師”。
運動會開展了跳高、跳遠、短跑、障礙跑等比賽,還有投彈、騎兵表演、識圖、測距、識別等項目。“五一”運動會中的最特別的項目是燒牛糞比賽。在茫茫無人區草地上,紅軍戰士沒有什么補給點可以獲取物資。不僅食物匱乏、衣不遮體,就連燒水做飯的燃料都只能用牛馬糞。根據這一實際情況,朱德提議將燒牛糞作為比賽的“壓軸項目”。比賽獲勝的條件很簡單,就是看誰先把牛糞點著并升起火苗。
紅軍長征期間運用體育手段和方法與軍事實務相結合,是紅軍長征體育運動顯著的特點。切實把體育的強身功能和競技拼搏精神與長征吃苦耐勞精神緊密結合,培育了紅軍無堅不摧的革命意志。
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它激勵青年人奮發向上、超越自我,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運動員們勇于克服各種艱難險阻,付出辛勤的汗水去爭取勝利的意志和品質對所有人都是一種啟迪。奧林匹克精神是:互相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奧林匹克最終目的是:為建立一個和平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紅軍長征中的體育活動就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最好踐行,并且賦予了奧林匹克精神鮮明的共產主義文化特征,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對于奧林匹克精神的傳承和超越。
正如朱德總司令所說,這次運動會是對我們紅軍的思想、意志、軍事、生活等方面的一次大考驗、大演練、大檢閱,同志們都做得很好,這再一次證明了我們工農紅軍是鋼鐵的隊伍,是永遠打不敗,壓不垮、拖不爛的!“打不敗,壓不垮、拖不爛”與“更高、更快、更強”形成鮮明的精神呼應。
長征體育文化和強國意志
什么是“體育文化”(Sports culture)?廣義是指人類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在體育方面創造的一切物質與精神的總和。“長征體育文化”是指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期間由紅軍將士開展體育運動所創造的物質與精神的總和,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文化。
在近二十年國內興起的體育文化討論中,人們除了考察國外和我國近來的各種體育文化的概念之外,也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界定體育文化,幾乎每一位論者在談論體育文化時,都不可避免地要在現存的體育文化的諸義中做出自己的選擇或提出自己的看法,以至于這個時期國內提出的體育文化定義有數十余種。
體育文化的主體是人類,是人類特有的社會文化現象和文明的成果,泛指人類在體育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關于體育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有很多說法,但比較集中的有以下幾種,其中包括:
勞動起源論:從總體上說,人類的文化是通過人類自己的雙手和大腦的思維創造出來的。早期人類在求生存中學會了奔跑、跳躍等技能,并在追捕獵物等活動中,發展了速度、耐力、力量、靈敏等各種身體素質。這個時候的體育鮮明的體現在以生存為直接目的,進行著各種能力的訓練。
軍事起源論:這是由于個人之間為爭奪狩獵得來的獵物而產生的沖突到后來發展到部落之間的武裝沖突,各部落為了提高自己的力量進行了有組織的身體訓練。其中還包括摔跤、飛鏢、棍棒等技能。
游戲起源論:這是當原始人在獲得豐富獵物后,特別是當豐收之后,聚集在一起以游戲歡舞的方式慶賀,也表明了體育是在跑、跳、投等勞動形態中演化出來,并以歡唱和舞蹈表達內心的喜悅。
教育起源論:生產勞動的發展以及在軍事、游戲中演變出來的運動技能、技巧,以勞動教育的方式傳授給后代。既發展了上述各種技能和身體素質,又逐步脫離了動物野性,向人性方向進化,形成了具有文化內涵的體育生活。
綜上所述,體育文化的產生是在人類從動物野性變為人性的過程中上述因素相互綜合演化的結果。也就是說,體育文化是人類在改造自身的過程中,由動物本能改變成自覺行為人性時,是原始的野性、進攻性通過勞動和游戲、教育以及合理的競爭方式逐步的形成了人類社會特有的文化現象,即體育文化。
體育文化是人類本身需求的特殊反映。它是人類在體育生活和體育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并通過有形的身體形態、動作技能、運動器材、物質以及無形的與社會屬性相關的意志、觀念、時代精神反映出來,顯現了各具特色的存在方式。體育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樣反映了一個時代、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特征,并規范著人們的體育行為,也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
東方,特別是中國體育文化,在儒家文化的長期影響下形成了以追求“統一”“中和”“中庸”,重在修身養性的內向性、封閉性、圓滿性為主要特色的體育文化。像印度的瑜伽就反映了印度民族的體育文化特性。
總而言之,所謂體育文化,是一切體育現象和體育生活中展現出來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就是說,人們在體育生活和體育實踐過程中,為謀求身心健康發展,通過競技性、娛樂性、教育性等手段,以身體形態變化和動作技能所表現出來的具有運動屬性的文化。從中可以看出體育文化反映了以下特征:
1.體育文化總是與人的體育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體育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是伴隨著人類的體育實踐而誕生的,同時隨著人類的體育實踐的發展而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體育文化樣態。
2.反映本民族的、傳統的體育特征,這些傳統的體育文化規范著本民族的體育行為,也影響著人們不同的體育價值觀念。例如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就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特征,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有著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光輝篇章,也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象征。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體育都是圍繞“養生”為主開展的,人與自然的結合在與通過與自然的交換排除身體內部的濁氣、吸取真氣、五臟通達、六腑調和,并認為決定健康和長壽的根本在于人體的內部而不在于外部;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在體育形態上強調整體觀和意念感受、動作簡單而內涵深刻,很少有強烈的肌肉運動,因此缺少激進和冒險行為。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往,中國傳統體育文化這種整體修煉和內在和諧之美,正在和現代科學相結合,形成新的獨特風格而走向市場。
3.體育文化又總是和一個地域或民族的社會文明、物質文明以及自身的發展產生具有互動發展的關系。例如,南方人由于靈巧而善于技巧性運動,而北方人由于體力充沛而善于摔跤、馬術;南方人由于身體單薄而需要比北方人更多的相互協作,因此在體育運動中表現為集體項目的傾向,北方人由于個高力大及性格上的特征,表現了較多的個性化項目的屬性等。
4.從科學分類看,體育文化是一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綜合性科學;從文化學角度看,體育文化是人類整體文化系統中的一個分支,但是體育文化有著它特有的個性,它的產生和發展有著自身的變化規律,因此它具有獨立性的一面。
回望波瀾壯闊的紅色革命年代,毛澤東在《新青年》(1917年4月)發表《體育之研究》“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的論述;美國記者斯諾筆下“紅軍愛打乒乓球”的忠實記錄;延安時期走出的“土洋結合”、自力更生的體育新路子;從“戰斗籃球隊”到八一體工大隊的血脈傳承……在不斷的戰爭洗禮中,中國共產黨逐漸形成了一套革命斗爭與體育運動相結合的紅色體育發展模式,并將如火把一般的紅色體育精神傳遞至今。讓我們去感受那些激動人心的體育事件,去領略紅色體育永不磨滅的精神內涵,品味它樸素感人的無限魅力。
長征體育運動會體現了中國工農紅軍在萬里長征中的頑強、團結、廉潔、環保、生態等理念和特征,是長征體育文化的集中展現,是巨大的精神財富、文化遺產,對于激發民族強國意志具有重要意義。
什么是強國意志?有關研究認為,就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意志與精神,體育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農業強國、教育強國、科技強國等,都需要一種意志與精神,源頭是偉大建黨精神,本質上是中國精神,是興國強國之魂。強國意志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引領。在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進程中,中華兒女始終高舉中國精神的旗幟,結合時代和實際不斷賦予其新的生機和活力,在實現中國夢的路徑上中國精神作為興國強國之魂的價值和意義更為凸顯。中國精神是凝聚中國力量的紐帶。
在當代中國,必須用中國精神引領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中國精神是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保證。綜合國力是一個國家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全部實力和綜合體現。大力弘揚中國精神,提振全民族的精氣神,鼓勵廣大人民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是增強綜合國力的內在要求也是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持。
長征體育文化通過把體育與軍事結合起來,架起了聯通“強身”與“強國”的文化橋梁,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貫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傳統文化在體育領域的生動彰顯。深刻領會和把握長征體育文化的科學內涵,必將激發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更好肩負強國重任,噴射強國激情,將長征體育文化轉化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強大精神動力。
體育文化的價值和爐霍五一運動會的重大意義
(一)體育文化的價值
體育文化按照不同的標準可區分為不同的體育文化形態,表現出不同的文化價值。就目前世界上的體育文化而言,按其參與主體的專業程度可區分為奧林匹克運動文化、競技體育文化以及大眾體育文化。
奧林匹克運動文化的價值。現代奧運會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上無與倫比的最廣泛的社會文化現象。現代奧運會精神文化的設計,是對古代奧運會的簡單繼承和發展。古希臘的競技運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尊重。競技場上的優勝者不僅受到橄欖桂冠、棕櫚花環和塑像等獎勵,更重要的是他們像英雄一樣受到故鄉人民的崇拜,為他們舉行盛大慶典。現代奧運會的五環設計要比20世紀二三十年代推進了一大步。體育文化的任務由感性深入到理性,從形體美深入到心靈美。體育文化的理性任務要求鍛煉者在身體健美、均衡和體態端正的基礎上達到意志品質高尚、身心盡善盡美的境地,并與藝術相結合。這種深入的心靈美,是一種更高層次的體育文化的理性價值。
競技體育文化的價值。體育與人類的生存、發展緊密相連,人類創造了體育,也創造了體育文化。體育文化是一種競技運動文化。正是人類對這一種競技運動文化進行了改造,經濟、文化才不斷的獲得創新與發展。然而這些創新與發展,是在眾人不斷的實踐中完成的,并經歷了與西方學者的社會變革的歷史里程相對應的三個階段,即宗教體育文化階段、科學體育文化階段和正在進行中的藝術體育文化階段。藝術體育擺脫了人類求生存的宗教體育文化和強身健體適應環境的科學化和功利性體育文化的特征之后,向著競技與藝術相結合、形體美與心靈美相結合的形態發展。
大眾體育文化的價值。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出于人類的共同需要,對人類自身生存、發展、享受的追求和關注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正是這種大眾體育文化在教育全球化的浪潮中的推動力最大,影響最為廣泛,也最為深刻。這是因為大眾體育文化給人類帶來快感和美感,并給社會帶來健康和活力。無論中國的大眾體育,還是西方的大眾體育,都是以全面發展和和諧發展為根基。
爐霍五一運動會的重大意義
總體來講,爐霍五一運動會提振了革命精神、增進了革命友誼、宣示了革命主張、提高了身體素質、豐富了文化生活,有“加油站”“宣誓會”“培訓課”“熱身戰”等重大意義。從一定程度或一個方面來說,參加體育活動的人的特性決定了體育文化的獨特價值。以爐霍五一運動會為代表的長征體育活動,因其參加者的共產主義革命信仰而具有了不同于一般體育活動的文化意義。
爐霍五一運動會激發了紅軍的革命斗志。世界罕見的高原運動會、民族運動會、全民運動會、軍民運動會,是中國共產黨的奧林匹克,全面領導的第一次運動會。爐霍五一運動會在長征途中艱難的環境中進行,越是環境艱難、任務艱巨,就越是需要通過體育活動激發大家的革命熱情和斗爭意志。參加當時運動會的同志說:“朱總司令真了不起,一個運動會,把千軍萬馬給鼓動起來了,在我們工農紅軍面前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體育運動的競爭屬性成功激發了廣大紅軍的革命斗志,而長征的勝利靠的就是紅軍將士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
爐霍五一運動會為紅軍順利北上作了充分準備。爐霍五一運動的最直接作用就是鍛煉了紅軍戰士的身體機能,為紅軍戰勝雪山草地等惡劣自然環境準備了身體條件。其次,爐霍五一運動會還提升了紅軍行軍作戰的軍事技能。爐霍五一體育運動會設置了許多軍事類比賽項目,如“對敵人騎兵戰術動作”“投手榴彈”等。特別是朱德總司令考慮到過草地行軍缺少柴火的情況,增設了燒牛糞比賽,以便廣大紅軍戰士掌握用牛糞作燃料的技能。這些別具一格的比賽項目發揮了體育的教育屬性,使得紅軍的身體機能和作戰技能得到同步鍛煉,為紅軍順利北上作了一次全面而實用的預演。
爐霍五一運動會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代表勞動人民利益的鮮明立場。爐霍運動會選在“五一”這個特殊的日子,有著慶祝意味和特殊意義。正如朱總司令所說:“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團結戰斗的紀念日,在這樣一個日子里,在長征路上,我們舉行這次運動會,很有意義。”在長征艱難的環境中,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軍十分重視對于勞動節的紀念和慶祝,采用召開座談會、紀念大會、運動會等多種形式紀念勞動人民的節日,頌揚勞動人民的偉大,深刻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唯物史觀和群眾觀點,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代表勞動人民利益的鮮明立場。
爐霍五一運動會宣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十大主張”——平等主張(官兵、軍民平等)、法治主張(講契約和規則)、競爭主張(和平競爭)、公正主張(公開公正)、自由主張(自選項目、自由競技)、和諧主張(軍民團結、民族和諧)、愛民主張(親民護民)、環保主張(生態、牛糞和草原)、文明主張(比賽氛圍和要求)、友善主張(相互幫助支持)等。顯然,這是初步概括,還有更多更深的內涵和價值沒有挖掘出來,需要做進一步研究。我們看到,這些主張與今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相似和接近之處。
長征途中、革命關鍵時刻的爐霍運動會,具有重大的政治、軍事、史學意義,是今天中國體育運動會的源頭和基因,培養了大批高級將領和共和國領導人,如當時獲得運動會第一名的就是著名戰將許世友,這些長征路上的運動健兒引領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和強起來。今天的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是強國精神和意志的繼承和創新,對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指導、借鑒和啟迪價值。人民軍隊、人民共和國、世界歷史不會忘記爐霍五一運動會。今天中國要強大、復興,面臨美國等圍堵,我們要走出困境,需要從爐霍五一運動會中得到啟發,進一步提振民族信心、宣示中國主張、引領世界發展。
爐霍五一運動會的重要啟示
爐霍五一運動會具有許多十分深刻的內涵與外延,值得我們挖掘和提煉。對于今天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具有啟迪作用。
一是強國必須強身。健康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也是強國的根本。近代以來,伴隨國力的衰微,國人的體質也在衰弱,中華兒女被帝國主義列強扣上了“東亞病夫”的屈辱帽子。經過一百多年的奮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國人的體質也得到逐步改善,特別是中國體育健兒在國際體育賽事中的精彩表現,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強大的中國形象,體育強國成為強國征程上的重要推力。今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必須加快建設體育強國,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是強國必須強軍。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長征中的爐霍運動會把提高戰斗力作為體育運動的核心目標追求,緊緊扭住備戰打仗這個核心任務不放松,不僅鼓舞了廣大紅軍指戰員的士氣,而且提高了紅軍的行軍作戰技能,長征磨煉了紅軍,同時也成就了一支打不敗、壓不垮、拖不爛的人民軍隊。今天,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就要堅持以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引領,深入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軍隊。
三是強國必須強心。在困難時期,增強信心、決心、耐心、恒心十分重要,心理必須強大。爐霍運動會發生在紅四方面軍受張國燾錯誤路線影響南下受挫的背景下,長期徘徊于雪山草地之間、奔走于敵人重兵圍困之中,廣大紅軍指戰員不僅身體疲憊,而且精神厭倦、信心不足。舉辦這次運動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振奮同志們的革命精神,把同志們帶上毛主席指引的道路”。應該說,紅軍取得長征的最終勝利,最根本靠的是頑強的意志、崇高的信仰和堅定的信心,紅軍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激發自己的精神力,從而戰勝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今天,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前進道路上仍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必須傳承偉大紅軍精神,發揚偉大斗爭精神,激發全體人民的精神意志,堅定“四個自信”,為強國建設凝聚偉大精神力量。
四是強國必須強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爐霍運動會中對于軍事技能的重視,充分體現了技術對于國力、軍力的戰略支撐作用。在長征中,紅軍的裝備十分落后,行軍宿營經常被國民黨軍的飛機侵擾,但紅軍戰士依然創造了用機槍打下飛機的驚人戰績。但這是技術裝備落后情況下的應急之策,紅軍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犧牲。今天,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在繼承紅軍因地制宜發揮創造力的基礎上,大力加強科技創新工作,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著力突破“卡脖子”、卡嗓子、卡腿子、卡腦子等技術難題,以科技強國引領支撐現代化強國建設。
五是強國必須強農。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紅軍長征期間,長期缺少穩定的食物供給,導致許多紅軍指戰員營養不良。在最困難的時候,紅軍戰士只能采食野菜,一些戰士還不幸中毒身亡。在這樣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駐扎爐霍期間,紅軍戰士還廣泛幫助當地藏族群眾春播,幫助群眾恢復糧食生產。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問題。今天,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要落實大食物觀,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作為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把飯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打牢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
六是強國必須強文。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體育活動是人類特有的文化現象,爐霍體育運動會更是共產主義軍事體育史上的光輝示例。體育所蘊含的規則意識、競爭意識、團結精神、公平追求等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現代國際體育賽事更是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平臺。運動會的特點是講平等、講公平、講規則、講健康、講體力、講技藝、講合作、講團結、講拼搏、講智慧、講保障、講精神、講意志、講堅持等。奮勇爭先、砥礪奮進,這些對于紅軍長征、中國革命有重大意義,對于今天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也同樣重要。今天,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把文化強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弘揚體育精神、發展體育文化,建設好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創造力。
用好紅色資源、弘揚長征精神
紅色資源是黨和國家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長征文化是我國紅色文化殿堂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習近平總書記多重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對于紅四方面軍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我們在實際工作和學術研究中要注意“五個分開”——“把早期的張國燾與叛變的張國燾分開、把張國燾個人品行與紅四方面軍英勇善戰分開、把張國燾的錯誤主張與根據地的廣大群眾分開、把軍事上的張國燾與政治上的張國燾分開、把張國燾的叛變惡行與紅四方面軍的建國作用分開”,尤其是要把川康北群眾與張國燾個人分開,絕不能因為張國燾的個人錯誤而否定川陜革命根據地的巨大貢獻。目前,國家正大力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根據爐霍長征文化的特點,提出幾點建議:
一是恢復重建爐霍五一運動會場舊址。根據歷史照片和紅軍回憶等資料,重建五一運動廣場、運動會指揮臺、比賽器械、獎杯、獎牌等場景和物品,為人們提供兼具休憩、鍛煉、紀念、研究、學習等功能的紅色空間和載體。
二是將爐霍縣作為永久會址,每年舉辦紅軍長征運動會,開展紅色體育全民健身活動,作為群眾運動會、軍民聯歡的長期項目,邀請省體育局、省黨史研究室、省軍區等作為指導單位。
三是創辦長征體育文化峰會,每年在爐霍舉辦,邀請長征沿線各地參加;成立“朱德體育思想研究中心”,深入開展紅軍長征體育強軍思想研究,弘揚長征體育文化。
四是建設四川長征干部學院爐霍體育運動分校或者教學點,由省委黨校、四川長征干部學院指導,重點促進民族體育特色項目的發展和傳承,同時可作為加強干部學員體育鍛煉的重要基地;
五是在爐霍大力發展體育旅游,把“兩曲河景區”建成四川體育旅游示范區,弘揚紅色體育精神和長征體育文化,開展皮劃艇、木筏、竹筏、漂流、穿越等體育項目,促進大眾體育繁榮;沿岸開展攀巖、山地跑、越野自駕游、山地自行車等運動項目,根據歷史資料和照片,建立紅色記憶最佳攝像點。
六是在爐霍建立“軍事體育器械設計生產基地”“全民健身器材設計生產基地”和體育文創基地、戶外運動培訓基地。
(2023年5月2日在“長征體育文化發展會議”上的發言。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王義平、趙小波、胡學舉同志對本文進行了修改補充,在此特別致謝!)
(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