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0 09:37 瀏覽量:11554 來源:中國食品網(wǎng)
馬克思說,時間是鐘表公司為了賣出更多鐘表發(fā)明的。牛頓認為時間是絕對的,愛因斯坦認為時間是相對的。科學家證明,時間是人腦的幻覺,并不存在,因為有地球的公轉和自轉才有了時間。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指出,宇宙中從來不存在時間,時間就是運動。
我們認為,沒有能量流動,就沒有時間,能量是世界的本質。沒有時間就沒有年齡,更沒有老年。中國桌山,“讓時間消失”,心靈永不衰老。我們需要重新定義“歲月無痕”,破解年齡與健康之謎。
桌山是指形如方桌,山體頂平身陡的山峰(方山)。世界上有十大著名的桌山,其中最有名、最壯觀的世界級桌山,全球卻只有三座,分別是中國四川的瓦屋山、南非的開普敦桌山和南美洲東北的羅賴馬山。
中國桌山,被稱為“上帝的餐桌”“黃帝的書桌”,也叫“軒轅之丘”“中國蜀山”,被譽為“人間天臺”“中國最美桌山”,位于四川洪雅縣與滎經(jīng)縣交界處,因形似瓦屋,在眉山市叫“瓦屋山”。
桌山最高海拔2830米,占地面積104萬畝,山頂平均海拔2750米,平臺面積約11平方千米,高出內蒙古“桌子山”681米,面積遠大于南非開普敦桌山,僅次于南美洲的羅賴馬山,被地質專家認定為中國最高、最大的“桌山”,是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世界第二大平頂桌山、亞洲第一大平頂桌山。
在高聳入云的臺地上,形成了一個相對于外界比較封閉的自然環(huán)境,讓山頂上的生物很少能與外界有所交集,經(jīng)過了億萬年的進化形成了如今獨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是一個失落的世界,也是一個創(chuàng)生的王國,乃大自然奇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特別的形成機制,奇特的氣候環(huán)境,桌山山頂終年云霧繚繞,充滿神奇莫測的氣氛,有時云霧也會偶然散去,但這樣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而且每次也就持續(xù)數(shù)個小時。云霧鋪滿整個平頂之后再沿著峭壁傾瀉直下,彷佛為桌山鋪上了一層白色的桌布,因此中國桌山也被稱為“上帝的餐桌”。
國學大師章炳麟說,黃帝自蜀入(主)中國(中原),創(chuàng)發(fā)黃河、中原文明。古籍《山海經(jīng)》有“黃帝軒轅之丘”記載,黃帝及正妃嫘祖、兒子玄器(青陽,降居江水)、昌意(降居若水,其子為高陽顓頊)都出生在四川,江水、若水皆在蜀,古代以形定名,瓦屋似丘,因此中國桌山被定為“黃帝的書桌”“軒轅之丘”。
(中國桌山黑石公園中的巨型玄武巖黑石)
中國桌山來歷非凡,是峨眉山超級火山創(chuàng)造的杰作,“黑石公園”內巨大玄武巖就是明證,因此桌山也是人類洞察地球內部變化的窗口。由英國利茲大學保羅.維格納爾(Paul Wignall)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賴旭龍教授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歷時4年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生物大滅絕,很可能是中國桌山附近的峨眉山玄武巖火山大爆發(fā)導致的,這為火山爆發(fā)造成生物滅絕的學說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jù)。
他們的成果發(fā)表在美國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雜志(2009年6月)上。文章指出,大約在2.6億年前的二疊紀時期,當時的峨眉山一帶還是一片淺海,曾經(jīng)爆發(fā)的超級火山在瞬間釋放出的熔巖覆蓋了25萬平方千米,直到今天,四川、貴州、云南等地還有大量的火山巖分布。這次超級火山噴出的熔巖總體積高達50萬立方千米,溫度高達700℃-800℃的巨量鎂鐵質熔巖瞬間進入海水中時,引起極為猛烈的噴發(fā),大量的火山塵埃和硫化物噴射到大氣的平流層,形成富含硫酸鹽的“云層”(氣溶膠)。這些不易消散的硫酸“云”,不僅會極大地阻擋和吸收陽光,導致短期內全球急劇變冷。
同時形成的酸雨,引起了巨大的環(huán)境災難,對全球生物尤其是海洋生物,造成極大的損害,毀滅了全球超過90%的海洋生物和超過70%的陸地物種。很巧的是,峨眉山玄武巖火山正好發(fā)生在淺海這樣的海相環(huán)境中,形成了保存良好的海相地層以及含生物化石的地層結構,這為研究生物的集體滅絕行為,提供了難得的“窗口”。
(中國桌山黑石公園的巨型玄武巖黑石)
地質專家考察發(fā)現(xiàn),中國桌山上下的巖石形態(tài)有所不同,上層為玄武巖,下層為石灰?guī)r,兩層之間存在明顯的交界。專家據(jù)此解釋,2.6億年前的峨眉山火山爆發(fā)時,中國桌山所在的地區(qū)都位于海底,火山噴發(fā)后,玄武巖覆蓋在了海底的石灰?guī)r上方。大約一億年前海水退去,桌山所在的廣大區(qū)域露出了地表,經(jīng)過多次抬升,形成了山脈。其中,被玄武巖覆蓋的這十余平方千米,由于質地堅硬,抗風化能力強,裂隙較少,基本沒有發(fā)生斷裂崩塌,巖層也基本了保持水平特征。
專家推斷中國桌山巖石及山體形成的地質過程是——遠古時期為海洋環(huán)境,沉積作用形成石灰?guī)r;巖漿噴發(fā),冷卻凝固形成玄武巖覆蓋其上;地殼斷裂抬升,形成斷塊山。可見,中國桌山是由海底火山爆發(fā)形成,其元素、結構、形態(tài)、功能奇特。
(中國桌山杜鵑花、鴿子花)
中國桌山位于峨眉山-貢嘎山的中軸線上,與境內牛背山形成旅游雙核結構,登頂桌山,東觀峨眉,西望貢嘎,有眾星捧月之勢。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空氣濕度,海拔高度,風向風速等條件,極易出現(xiàn)日出、云海、神光、圣燈及"三個太陽"等奇觀,與峨眉山相互媲美,被稱為“姊妹山”,與峨眉山并稱“蜀中二絕”!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四川省洪雅縣林場的潘開文、劉朝祿 、劉照光等多名專家對中國桌山地區(qū)海拔 900m~ 2800m的氣候資源特點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 ,結果表明 :該區(qū)域年均降雨量和蒸發(fā)量分別為 2238mm~ 2558mm和 364mm~ 642mm ,6~ 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 57.3 %~ 65.4 % ,日最大降雨量可達 203mm~ 310mm ,年均降雨天數(shù) 205d~ 278d。年均氣溫3.9℃~ 14.5℃ ,年均相對濕度 82.3 %~ 92.0 % ,年均日照時數(shù)3300h~7449h ,年均霧日數(shù) 121d~ 279d,自然生態(tài)的原生性和完整性保存極好。
中國桌山有“植物化石”珙桐樹,“動物化石”大熊貓。四川省省長黃強在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閉幕式上指出,大熊貓和珙桐樹是穿越時空的友誼使者。1869年法國博物學家戴維第一次在四川見到大熊貓和珙桐樹。30年后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遠渡重洋來中國尋找珙桐樹,贊美中國是“世界園林之母”,成都平原是“中國西部花園”。
桌山是植物王國,約有350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7種,二級保護植物25種。杜鵑花共有40多個品種,約60萬畝,總量占全國杜鵑品種的60%以上。其中有17種以瓦屋山命名的杜鵑花被收入英國皇家的《植物大辭典》,是實至名歸的“世界杜鵑花的王國”。桌山擁有30萬畝天然珙桐林,珙桐花潔白的花片神似鴿子的兩翅,因此也被稱為“中國鴿子花的故鄉(xiāng)”。珙桐是1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留下的孑遺植物,在第四紀冰川時期,大部分地區(qū)的珙桐相繼滅絕,野生種大多生長在中國西南四川省及其周邊,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被譽為植物界的活化石。山上古樹形狀各異,有的像挺胸的巨人,有的像翩翩起舞的仙女,有的像戳破青天的寶劍。
桌山是動物王國,約有890種野生動物,包括大熊貓、羚羊、金錢豹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0種,一級有8種。各類的可愛小動物在游人身邊跑來跑去,有的甚至頑皮地蹲在巖石上讓游人觀賞、拍照。山上的鳥兒多得出奇,共有309種,是國際重要觀鳥基地。巖石上,小道旁,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四處轉悠,根本不躲避游人,熱衷賞鳥的人在桌山能夠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樂趣。山頂開闊無比,淡淡的白云覆蓋在山頂上,頭頂著蔚藍色的天空,人在山上走,物在云中游,猶如遨游在太空。……這些大自然的天成杰作構成了一座天然博物館。
(“華西雨屏”示意圖來自網(wǎng)絡)
中國桌山是我國罕見的氣候地理單元,是“女媧補天”傳說發(fā)源地,是“華西雨屏”的核心區(qū),有“蝴蝶效應”并影響整個天府之國的氣候。大氣渦旋中心在桌山,文化魅力類似西藏阿里的“岡仁波齊山”。什么是“華西雨屏”?在四川盆地西部邊緣,有一條延伸450千米的狹長區(qū)域,因為獨特的地理構造,它成為中國的雨霧之極,更是全球200個生態(tài)環(huán)境最好的地方之一,被稱為“華西雨屏”帶,其成因源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巨大高差,在盆地西部的中國桌山周圍形成了氣旋低渦(西南渦southwest vortex)。低渦與氣旋都是氣流朝著一個方向旋轉。北半球的低渦其內部氣流呈逆時針方向旋轉,低渦中有較強的輻合上升氣流,可產生云雨天氣。中國常見的低渦有西南渦、西北渦、華北渦和東北渦,它們的形成與特定的地形有關,西南渦是氣流經(jīng)青藏高原特定地形后產生的動力低渦,而北方冷渦是高空西風帶的深槽切斷出來的低渦。低渦內有較強的上升運動,為降水提供了有利條件,如低渦區(qū)水汽充沛,大氣又存在位勢不穩(wěn)定能量,則低渦經(jīng)過的地方,常有暴雨出現(xiàn)。四川盆地海拔300~500m,與之接壤的川西高原海拔則普遍超過3000m,二者之間的過渡,是一系列連綿而高聳的山脈。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這種地形上的陡然過度,極大影響了當?shù)貧夂颉N髂系蜏u,按照逆時針旋轉方式,從南方地區(qū)吸引來暖濕空氣并將其卷入四川盆地。暖濕空氣進入四川盆地后,繼續(xù)在低渦的帶動下維持逆時針旋轉,直到撞上盆地西緣的山墻成為降雨。“華西雨屏”帶東西寬50~70千米,南北長400~450千米,總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是我國年平均降雨量最大,日照時間最短的地區(qū),被民俗學者稱為“女媧補天之地”。
(“華西雨屏”氣旋低渦示意圖來自網(wǎng)絡)
中國桌山是世界地理奇觀,有大量未解之謎。頂部有一天池,藍似海洋,卻比海洋要藍得純正;藍似天空,卻比天空要藍得深沉,這就是位于桌山平臺中心的“鴛鴦池”,面積100畝,像一面寶鏡鑲嵌在茫茫林海之中。在鴛鴦池不遠處有一個更具傳奇色彩的地點就是“迷魂凼”,被稱為“迷魂道”“黃泉路”,目前已被劃為旅游一級禁區(qū),有許多謎團至今無法解開。
在漫長的時間里制造出了多起詭異的失蹤案,一般人走進去出不來,很多探險家在里面迷失甚至餓死。迷魂凼面積約1000畝,緯度大約在北緯29。32′—29。34′之間,與百慕大三角和埃及金字塔幾乎處于同一緯度,被地質工作者和探險者稱為陸地上的“百慕大三角”。這里地形非常復雜,常年云霧迷漫,多支森林調查隊在該區(qū)域出現(xiàn)指南針失靈,進去以后無法辨別方向。
多年來,有很多人試圖揭開她的神秘面紗,但都以失敗而告終。1979年四川省森林調查隊在該區(qū)域走了3天3夜,結果仍在原處,后來用刀邊砍邊走,砍出一條“生命線”才脫困。1999年12月初,瓦屋山生態(tài)旅游研究所工程師、熊貓專家鄭明全在調查大熊貓行蹤過程中,誤入迷魂凼,被困2天后凍死在山上。迷魂凼的存在,證明指南針失靈,時鐘失效。專家認為,這里是世界地理的“奇點”,在此一切自然規(guī)律有可能失效,也沒有時間與歲月的概念,更沒有年齡與老少之說。
中國桌山迷魂凼說明“時間陷阱、時間圈套”客觀存在。馬克思說,時間是鐘表公司為了賣出更多鐘表發(fā)明的,表明時間是人造的概念。牛頓認為時間是絕對的,顯然錯了。愛因斯坦認為時間是相對的,這是正確的。科學家證明,如果沒有能量流動和物質運動,就沒有時間,時間是幻覺,并不存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指出,宇宙中從來不存在時間,時間就是運動,是描述刻畫運動的一個維度。
我們定義一年:就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叫一年。它是運動而不是時間;一天是地球自轉一周24小時,我們叫它時間,地球上本來沒有時間。時間是個記號,本身沒有意義。如果地球停止運轉,或者把人放在沒有光線的暗室或者保持室內亮度不變,我們就感覺不到時間流逝。實際上,時空統(tǒng)一,時間是一個空間緯度,是一個運動的緯度,時間其實就是空間,你認為存在就存在,你認為不存在就不存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證明時間不存在,時間和空間是融為一體的,可以相互轉化,時間是空間,空間也是時間,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時空。時空中不存在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所有的一切都存在于同一時空里。時空是屬于四維結構的,在時空里發(fā)生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專屬坐標。
人類如果想看到宇宙時空的所有一切,就要到其外部去觀察,至少提高一個維度。愛因斯坦的名言,所有困難問題的答案都在另外一個層面。在物理學中沒有任何定律能證明——時間是按人們所認為的那樣向前運動不斷消逝。因為物理學的定律是對稱性的,時間可正可負,也就是說,時間既可以向前走去也可能向后消逝。量子理論證明,時間根本不存在,時間只是人類大腦的一種錯覺,時間的設定其實就是人類自己構想出來的事物。人們總說時間不等人,浪費時間就如同浪費生命,而我們的生命也在一分一秒中流逝。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時間是虛假的,它只是人們記憶中的幻覺。人們對過去的感知,是因為大腦有記憶的功能,可以把過去的事情如同放電影在腦海里呈現(xiàn)出來。沒有記憶也無時間,因為忘記了時鐘的旋轉。得了健忘癥的人,他的每天都是今天。當我們廢寢忘食工作時,也會忘記時間,甚至記不住今天是星期幾。
既然時間不存在,為什么人會衰老?我們是在記憶中變老,沒有記憶,就沒有時間,就沒有年齡,沒有老少。人體老化與時間、年齡無關,只與心理暗示、負面情緒、心理壓力、風吹日曬、空氣質量、夸張表情、整容美容化妝、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等有關。時光不會催人老,能催人老的只有自己。中國桌山具備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能讓人忘記年齡,減緩肉體衰老。在桌山,心理、心靈和心身永遠年輕。
認識時間才能擺脫時間的限制。大量事實表明,時間是運動的記號,沒有運動就沒有時間。時間是人們發(fā)明用來標記事物運行和發(fā)展軌跡的尺度。時間是人的錯覺,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都處于同一空間,如同一本書那樣可以把紙頁疊加在一起,也就是說沒有過去和未來,只有現(xiàn)在,這點必須突破常規(guī)思維。生命本身就是運動,沒有運動就沒有生命。因此,保持機體和大腦運動,是健康的前提。大腦是指揮機關,保持大腦健康是關鍵。停止思維就意味著死亡。人都怕死,其實生與死是同一事物的兩面,如同硬幣的兩面一樣,只是物質運動形式的變化,沒有本質的差異。沒有時間概念,就沒有生死之懼。
中國古代有很多永生不老的神話傳說和神仙故事。其實,世界各國都有類似不老理念。美國的科幻大片《時間陷阱 Time Trap (2017)》,把人類的歷史、當下和未來同時呈現(xiàn)于同一個空間中 ——不老泉(洞穴內)。以科幻的視角來看,這個不老泉可能是某個擾亂時間的“結點”比如桌山迷魂凼,它可能是天然的,也可能是未來的人類打破時間屏障后人為制造的一個特殊環(huán)境。
如果把這個洞穴視為整個人類的棲身之地,那么它就相當于地球。這個橫亙于原始人類、近代人類、當代人類、火星人類…等歷史脈絡的格局更像是一出寓言的場景…,真的讓您的時間停滯、消失。看完大片之后腦子里瞬間就想起《星際穿越》——不老泉——蘇老泉,蘇東坡的父親蘇洵,《三字經(jīng)》說,“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當然,科幻片中的時間邏輯不能和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對應。
世界著名學者霍金對“時間簡史”的解釋。時間的起始點——宇宙大爆炸起點。宇宙是不斷膨脹著的,它在最初應該收縮為一點,這一時刻被稱為宇宙大爆炸時刻。宇宙在這一點的密度無窮大,這一點即為數(shù)學上所稱的“奇點”。時間終結——黑洞。恒星由于引力作用會不斷收縮,會形成一個“黑洞”。黑洞表面引力很強,時間會在此終止。
《時間簡史》是霍金在輪椅上完成的,相信說的都是真話。該書著重解答人類最古老的命題:時間是有始有終的嗎?宇宙是怎樣誕生的?它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自1988年首版以來,已被翻譯成40多種文字,銷售量突破2500萬冊,成為一本暢銷全世界的科學著作。傳統(tǒng)思想認為,宇宙在空間上是無邊無際的,在時間上也是無始無終的。但霍金認為,宇宙有自己的歷史起點,它大約誕生于150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以一個“點”存在,不占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后來,這個“點”發(fā)生了大爆炸,時間和空間由此開始,物質逐漸形成。宇宙起初的溫度極高,隨著時間的推進,它的空間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低,其中蘊含的能量與物質不斷發(fā)生復雜的反應,最終形成星系。宇宙的空間一直持續(xù)不斷地擴大膨脹,直至今日。
大約在距今50億年前,太陽形成。大約在距今46億年前,地球形成,并成為了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之一。地球上出現(xiàn)各種地貌、植物、動物,當然也有了今天的“中國桌山”。宇宙繼續(xù)膨脹,可能在膨脹到一定程度后,會逐漸收縮,最終又收縮成一個不占有空間的“點”,這代表著時間的結束。霍金和彭羅斯證明了,在很一般的條件下,空間、時間一定存在“奇點”,最著名的奇點即是黑洞里的奇點以及宇宙大爆炸處的奇點。在奇點處,所有定律以及可預見性都失效。奇點可以看成空間時間的邊緣或邊界。可見,霍金講的是空間變化,不是時間。
霍金認為宇宙的量子態(tài)是處于一種基態(tài),時間可看成一個有限無界的四維面,正如地球的表面一樣,只不過多了兩個維數(shù)而已。宇宙中的所有結構都可歸結于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所允許的最小起伏。學界評價《時間簡史》是“當代物理學家關于宇宙構成以及演化理論的權威性總結”,“既生動活潑,又發(fā)人深省” “童真好奇與天才智慧的結合”。
生命由時間表征,實際是由光子行為調控。物理學的量子場把粒子的波函數(shù)理解成彌漫在時空中的場,場比粒子更基本,真空是場的能量最低的基態(tài),粒子是場的更高能量的激發(fā)態(tài)。構成宇宙物質的基本粒子是12種,其中構成普通物質的粒子只有四種,即上夸克(電荷+2/3)、下夸克(電荷-1/3)和電子(電荷-1),還有一個神秘的中微子(電荷0)。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可能都是“玻色子”(自旋為整數(shù),如光子自旋為1)的凝聚態(tài),在一定條件下具有超導、超流特性,還有“囚禁”光子的能力,即儲存光子和釋放光子,這樣就控制了時間。“費米子”(自旋為半整數(shù),如電子自旋為1/2)需要配對組成“玻色子”才能凝聚。光子是電磁波傳遞的介子,靜止質量為零,只有運動才有質量。光子生下來就是光速運動,沒有加速度,永遠不會靜止,直到被某物體吸收。物體的顏色如赤橙黃綠青藍紫,由可見光的波長決定。光波被物體全部吸收表面為黑色,光波被物體全部反射表面為白色。光子就是攜帶能量的粒子,半衰期無限長,具有兩種可能的偏振態(tài)和三個正交的波矢分量,這決定了它的波長和傳播方向。
《自然》雜志最近報道,人類、植物和動物(真核生物)的共同祖先是阿斯加德古生物(Asgard archaea),這是最古老的微生物群體。俄羅斯著名生物學家加利耶夫在利用光子全息成像技術研究細胞“有絲分裂”時發(fā)現(xiàn),在真空試管中,無序分布的光子快速模仿DNA結構形成螺旋狀的光子排列,將DNA移出真空試管后,光子的螺旋狀排列并不會隨之立即消失。這說明,生命可能是光子(規(guī)范玻色子)的組合,人體并不是生命的本源,只是生命的容器與載體,生命可能與電磁波能量(光子)有關,生命的存在是因為能量的聚合力,人的生命的強弱與光子的聚合力有關,而光子的聚合力又以DNA分子為模具,好像光子是軟件代碼,DNA是支撐軟件代碼運行的硬件,兩者結合才讓生命“活”起來,并呈現(xiàn)在三維空間。
人們大膽推測,萬物皆數(shù),宇宙由數(shù)字0與1編碼構成,光子有“波粒二象性”,可能是構成生命的基層編碼,也是構成生命體的萬能材料,既是軟件的角色(能量),又是構建硬件的載體(物質),兩者結合就組裝成“生命計算機”,意識是生命計算機的“電源”。
中國桌山,天賜奇象,美在四季。春賞杜鵑,不管你在哪個角度欣賞這里的杜鵑,朵朵都是花之仙子、處處都透著俏顏山嵐中的純真無邪。夏沐飛瀑,山頂108個泉眼形成了72條瀑布,其中的蘭溪瀑布全長落差達到1040米,是全球相對落差最高的瀑布。秋拾紅葉,桌山的紅葉,與山與霧與瀑布融為一體,漸入迷離,如夢如幻。
紅葉、黃葉、綠葉交相輝映,彩林與山水交融,讓人心曠神怡!冬戲冰雪,高達千米的冰瀑,長達百米的冰掛,深達2米的皚皚白雪,參天雪松被白雪覆蓋,冬天的桌山,儼然一個夢幻的童話世界,純凈而原始。在桌山看日出日落,當陽光映紅半邊天的時候,仿佛置于人間仙境。
看著高落差的水流一往無前地沖下懸崖,您馬上會明白人生就是這樣,只有包容萬千才會擁有自己。從遠觀到近臨,身入桌山的懷抱,呼吸至純的空氣,聆聽悅耳的水聲,可得幾分仙趣。所以,蘇軾說“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掃雨余天”;陸游說“山橫瓦屋披云出,水至牂牁裂地來”;何紹基說“巴蜀風光,峨眉十之三,瓦屋得六七”;威爾遜說桌山是“一艘漂浮在云霧之上的巨大方舟”。
(中國桌山似云霧中的巨大方舟)
(中國桌山瀑布)
“三蘇”在桌山遇見大熊貓。在雅安滎經(jīng)縣龍蒼溝陽坪的“中國桌山森林康養(yǎng)國際旅游度假區(qū)”,是原始神秘的森林王國,雪山下的桃源花谷,妙居盆地分界線,天賜南情北景,“五覺愉悅”,不潮無蚊,冬暖夏涼,四季宜人,能促進人與內心、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三種平衡。
據(jù)歷史文獻,蘇軾17歲左右時,父親蘇洵帶著他和弟弟蘇轍前往雅州(即雅安)拜訪雅州太守雷簡夫,途經(jīng)嚴道(滎經(jīng))桌山遇見大熊貓。據(jù)說雷簡夫對“三蘇”相當欣賞,將之舉薦給了益州(即成都)太守張方平,最后由張方平將蘇軾與蘇轍舉薦給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可見,桌山是“眉山三蘇”偶遇大熊貓的地方,也許是大熊貓給他們帶來了好運。
中國桌山至今是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南入口,有百萬畝全國罕見的原始林區(qū),景區(qū)森林覆蓋率為98.6%,生態(tài)環(huán)境極為優(yōu)越,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可達20000至30000個/立方厘米,超過大城市數(shù)百倍,夏季均溫22°C,全年均溫15°C,相對濕度60%左右,是純凈大氧谷,天然避暑地。度假區(qū)內的“黑石公園”海拔1230米,位居北緯30°金線,除了有郁金香、野百合、百日草、繡球等十多種繁花盛草外,那數(shù)十尊形態(tài)各異、大小不一、嶙峋壯美的巨型黑石,是峨眉山超級火山留下的寶貴遺產,也是我們研究桌山起源的重要證據(jù)。
在度假區(qū)內的滎經(jīng)“云峰寺”,據(jù)專家考證,由中唐名將駐守蜀地21年的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重建,與樂山大佛處于同一時期,竣工于公元800年左右,提出建議者有中唐賢相陸贄和著名女詩人薛濤。云峰寺是“山水靈秀匯聚之地”,左為青龍坡,右名白虎崗,前朱雀,后玄武,形成了“洞天福地”的特殊地勢,呈“神靈之地,界水則止”勢態(tài)。寺院內有二百株參天古楨楠,樹齡均在百年以上,是迄今為止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古楨楠群。其中,列于天王殿石梯兩側的兩株最為壯觀,一株高31米,另外一株高36米,樹齡都在1700年以上,栽種于西晉,真是活文物,十分珍貴。36米高的那株,胸徑2米,要6人才可合圍,堪稱“中國楨楠王”,2015年入選 “100株中華人文古樹保健名錄”, 2018年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命名為中國“最美楨楠”。
度假區(qū)所在的大相嶺,據(jù)說是《西游記》黃風嶺的原型,五步一色、十步一景,有流沙河,曬經(jīng)石,還有水簾洞(原始瀑布)等場景。在度假區(qū)附近,青羌古國遺跡讓人思緒萬千,神秘的“巴蜀圖語”至今沒能完全破譯,“中國黑砂城”全國聞名。中國桌山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是進行森林康養(yǎng)、生態(tài)旅游、休閑度假、科普研究、探險考察、攝影寫生、會議論壇等活動的理想場所。在這里看得爽心、玩得開心、住得舒心、吃得放心、購得稱心。
中國桌山是中國古代的“國家銀行”。桌山古稱“嚴道銅山”,早在2000多年前便是西漢的“錢袋子”“國家銀行”。中國古代典籍,最早記載商湯使人于“莊山采銅鑄”之事,是在2500多年前的《管子》中。據(jù)考證,那“莊山”就是“蜀郡嚴道銅山”即為“嚴道銅山”,有考古發(fā)掘出的多塊古陶碎片為證。明代《洪雅縣志古跡》有“銅山(縣)西南百里,即漢鄧通鑄錢處”之說。
清《四川通志 輿地山川嘉定府銅山》云:“銅山在洪雅縣西南一百二十里近滎經(jīng)縣界有銅礦。”清嘉慶《洪雅縣志古跡》中亦有“銅山,縣西南一百二十里,即漢文帝鄧通鑄錢處”之說。史料記載和考古發(fā)現(xiàn)相互印證,銅山在桌山,鄧通鑄幣就在此地。嚴道銅山,早在殷商時代就采銅鑄幣了,至漢代鄧通鑄錢達到頂峰,到明代毛蒼文采銅致富仍然輝煌。
中國桌山具有深厚的信仰文化。史料表明,道教初創(chuàng)于洪雅瓦屋山,成型于大邑鶴鳴山,興盛于都江堰青城山。老子在桌山升天,張道陵在桌山“失蹤”。我們2017年11月在《當代縣域經(jīng)濟》雜志發(fā)表題為“《瓦屋山是中國蜀山和道教源點》的文章。我們認為,山以奇為要,奇以形為魂,形以舟為佳。舟有動感,有實際用途。桌山——諾亞方舟,能抗洪救人,能送人上天。古人船棺,巴蜀甚多,以過河升天為意。中國桌山實際就是一艘停泊云端的“諾亞方舟”,世間高人如黃帝、老子、張道陵等當然深知其中奧妙,選擇此地修行、休閑、創(chuàng)道、布道、升天,理所當然。
中國桌山是最佳“發(fā)射場”,滿足“最小作用量原理”,阻力最小,路徑最短,易于入軌。中國桌山是最佳養(yǎng)生地和“練功場”,長寬接近,空中看形似正方,實為橢圓(側面看是方形),中心在鴛鴦池,具有內部封閉性和外部開放性的特點,能形成迭代型的渦旋結構,有巨大吸引力(磁場效應),既能聚氣又能養(yǎng)神。從道家哲學看,峨眉山(佛教)是陽山,前山、向上、知天氣;瓦屋山(道教)是陰山,后山、向下、接地氣。一佛一道,陰陽互補,天地映射,力場似雙核橢圓,天然太極,渦旋結構,產生1+1>2非線性“共振現(xiàn)象”“耦合效應”,這是大自然的杰作,非人所能。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誕生于蜀 ,桌山是源。道教源于老子、莊子清靜無為、融入自然的思想,先人們總是尋求好山、好水、好生態(tài)。中國桌山海拔2830米,南北長3375米,東西寬3475米,平臺面積11平方千米,是中國最大最高的方山,人間天臺,云中方舟,不受干擾,易守難攻。中國桌山以最佳經(jīng)緯度(北緯30°、東經(jīng)103°左右)、最佳海拔度、最佳生態(tài)度、最佳潔靜度、最佳造型度而成為天下一絕,成為中國蜀山、道教源點。
中國桌山作為道家最為理想的練功場,是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共同造就了這個奇跡。晉葛洪《神仙傳》說,“蜀人多純厚,易可教化,且多名山”。據(jù)《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為嫘祖”。據(jù)考證,嫘祖是四川鹽亭人,帶領人們養(yǎng)蠶紡絲。《山海經(jīng)·海內西經(jīng)》記載,“軒轅之國在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現(xiàn)在學界的基本觀點,《山海經(jīng)》是先秦古籍怪書,記載了550座山,300多條河流,由戰(zhàn)國中后期到漢代中期的楚國人或巴蜀人所作,這說明作者很熟悉四川情況。八百歲,可能是指眉山市彭山區(qū)的先秦道家人物彭祖,他是黃帝的后人,顓頊的玄孫。“女子國”可能是“雅女國”,即洪雅和雅安美女群。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袁珂先生在注《楚辭·天問》說道,“窮”即“窮山”,就是“岷山”。《山海經(jīng)·海內西經(jīng)》還指出,黃帝居住的軒轅之丘,呈方形,“青丘國,其人食五谷,衣絲帛,其狐九尾”。古代絲帛只有四川產,蜀是絲帛原產地。三星堆的青銅神樹就是三層九枝,各有鳳鳥,似為狐九尾。晉代郭璞說,青丘國在岷山之南。我們認為,“窮山”可能是邛崍之山,“青丘國”可能是青神洪雅,中國桌山就是黃帝居住之丘。因為四川只有瓦屋山是方形。
此外,中國桌山地區(qū)有蠶叢傳說,認為青衣神就是蠶叢,青神縣就是紀念青衣神。因此,黃帝居住在桌山,蠶叢、老子、張道陵、張三豐、蘇軾等都尋蹤而來。桌山腳下有“五斗觀”和其他文物古跡,特別是木雕老君像,栩栩如生。道教初創(chuàng)于洪雅瓦屋山,成型于大邑鶴鳴山,興盛于都江堰青城山,幾乎沒有必要爭論。源頭在黃帝和老子。道教學泰斗卿希泰先生早已作出結論:瓦屋山是道教發(fā)祥地,極可能是發(fā)源地。
我們主編的2000年出版的《瓦屋山道教文化》一書,收集了以前學者的主要研究成果,也證明中國桌山是天然(天師道)道場、是道教源點。大邑鶴鳴山被稱為“道教發(fā)源地”“世界道源”,有些觀點是后人的演繹。史書記載,張道陵“客蜀,學道于鶴鳴山(鵠鳴山),造作道書”,說的是學習道教、在鶴鳴山修行、作道書,沒有講“創(chuàng)道”,至于在哪里創(chuàng)道,沒有記載。
安徽渦陽被稱“老子故里”“天下道源”,主要是為了發(fā)展旅游。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云山、四川青城山,都只講是中國道教圣地,沒有講“發(fā)源地”。中國桌山只能是“全球道教源點”,就是起源之點,草創(chuàng)原點,不必說是“發(fā)源地”,關鍵是要發(fā)展好道家文化,造福于百姓。一座山,在全球也只能是一個“點”。
(李后強主編《瓦屋山道教文化》)
中國桌山是蜀山。蜀山必須在蜀 ,中國桌山當之無愧。關于蜀山的神話和傳說很多。《史記》《漢書》有蜀山記載,如“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等。是否為“蜀山”,必須同時滿足七個條件:一是在中國西部(古書記載,青陽降居江水、昌意降居若水,高陽氏就是顓頊,出生在公元前2514—2437年,五帝之一);二是有祭祀活動場所(文化);三是山形如象形字“蜀”或甲骨文“蜀”(有吸引力);四是有古老植物“活化石”如桫欏、珙桐、杜仲、銀杏等且生態(tài)良好(養(yǎng)生);五是有文字刻畫符號(老君木雕或青銅器);六是有種桑養(yǎng)蠶歷史(蜀就是野蠶之意);七是溪流眾多(江水、若水即青衣江、雅礱江等)。只有中國桌山同時滿足這七個條件。
中國桌山有大量“植物活化石”珙桐樹、桫欏樹。據(jù)《爾雅·釋山》講“蜀”就是“獨”的意思,桌山就是孤單單的一座山。甲骨文蜀字就是孤獨、高平的山之意,頂上“四”下部“了”,就是桌山的造型。因此桌山是蜀山,沒有異議。貢嘎山、青城山、四姑娘山、峨眉山等都不符合這些條件。古時民間傳說的“蜀山”可能有多個,大小不一,但桌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最為接近所有特征。
安徽合肥市有一個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坐落在合肥的蜀山區(qū),距市中心約10千米,面積約13000畝,海拔284米,是合肥近郊唯一的一座大山。大蜀山呈橢圓形;周長7.75千米,最大坡度30度,最小坡度5度。據(jù)《廬州府志》記載:“有蜀僧于此結廬,偶思鄉(xiāng)水以錫卓地,泉汩汩而出,嘗之有瞿塘峽味,因名為蜀井。”蜀山是由此而名。中國桌山是天然“寶墩”,與“寶墩文化”有關。古代蜀山氏也是群落、部落、民族、姓氏,就像今天的李氏、張氏、王氏,還有蠶叢氏、柏灌氏、魚鳧氏等,蜀山族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老子出關后騎青牛到桌山,因為那時主要用牛車,桌山至今還有成群野牛,繞山一周正好一年,文化遺傳基因沒滅。
中國桌山具有奇特的渦旋效應。迷魂凼就是可見的渦旋現(xiàn)象。這種渦旋是無形的,就像電磁場、重力場、引力場。渦旋(Vortex)在物理學上是指一種半徑很小的圓柱(源點)在靜止流體中旋轉引起周圍流體作圓周運動的流動現(xiàn)象。渦旋作為一種自然現(xiàn)象,在大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龍卷風、銀河系、類星體、黑洞等都存在渦旋現(xiàn)象,整個宇宙通過渦旋而聯(lián)系在一起。
據(jù)研究,歷史上的中國版圖的形成可能與渦旋有關,大部分疆土被吸引進來,小部分被淘汰出去。一般旋渦內部有一個渦量的密集區(qū),稱渦核(可以看成桌山平臺),其運動類似剛體旋轉。在它的外部,流體的圓周速度與半徑成反比;在它內部,則與半徑成正比,在渦心(可以看成桌山迷魂凼)上圓周速度為零。粒子產生的渦旋是信息的攜帶者,它們幾乎瞬間地通過撓場相互作用著。因而有人把渦旋稱為宇宙的引擎,它是連接不可見能量和可見物質的橋梁。
渦旋產生的內旋力使旋渦中的一切物體轉向漩渦中心,表面看是垂直指向中心的吸引力,實際上是螺旋指向中心的內旋力。大渦旋之中有小渦旋,是大渦旋的一部分,受大渦旋的內旋力影響。渦旋的旋轉方向基本一致,個別反方向旋轉的渦旋(反渦旋)起平衡作用。反渦旋雖然數(shù)量少,但是普遍存在。桌山的渦旋由無數(shù)個小渦旋組成,小渦旋再組成中渦旋,中渦旋形成大渦旋,就像是宇宙天體的運行,中心力量越強大,產生的能量就越大,所吸引的小渦旋組織就越多;反之,中心力量被摧毀,社會的聚能也隨之消失。當然,新的中心又開始形成,周而復始。
宇宙的運動是由暗能量來推動的。暗能量以一種旋渦運動的形式存在,它導致了每個星系中的所有恒星都按同一方向作旋轉運動,在暗能量運動的范圍內就會形成一種旋渦場。要發(fā)揮好桌山的文化渦旋、社會渦旋、經(jīng)濟渦旋,尤其是旅游渦旋效應,實質就是發(fā)揮它對各種資源要素的集聚、整合、吸積、發(fā)散、輻射等作用,推動當?shù)亟?jīng)濟社會發(fā)展。桌山渦旋能量及其大小取決于它對各個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要素的利用效益、要素相互關聯(lián)配置效率及其發(fā)展水平和能級。
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運動則是由利益來驅動的,利益的能量也是以一種渦旋的運動形式存在,利益的能量卷入了所有的信息資源的攜帶者,在利益能量運動的范圍內就會形成一種巨大的溫暖渦旋場,會形成一種內旋向心力,從而產生聚合力,核心競爭力也隨之越來越強。渦旋運動也會產生一種離心力,使那些關聯(lián)程度不高、松散、效率低下的資源要素越來越遠離其渦旋的中心,逐漸被邊緣化,甚至被甩出渦旋區(qū)域。有四種效應應該重視:圈層效應、中心與外圍效應、吸附效應和溢出效應。
(中國桌山仙境)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或猜想:
第一,因為中國桌山的渦旋吸引,又是云中方舟,我們的祖宗,黃帝大人來到“軒轅之丘”桌山修行練功,娶妻生子,同時運籌帷幄,指揮四川盆地及西南各地政治、軍事、經(jīng)濟和社會活動。
第二,因為中國桌山的渦旋吸引,老子出關騎牛順青衣江到桌山,在桌山五老洞布道,鴛鴦池升天。山上有老君木雕,“瓦屋祭陶片”,當?shù)赜袔r畫、壁畫記載,地名“易俗鄉(xiāng)”“周公河”等,也是例證。
第三,因為中國桌山的渦旋吸引,特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張道陵在桌山草創(chuàng)五斗米道(天師道),平岡治就是桌山(24治之一),依據(jù)也很多。桌山就是當年傳道中心場。慕名來此造訪者甚多,如道家大師張三豐等到此修行。
第四,因為中國桌山的渦旋吸引,蜀國之祖蠶叢行走在岷江、青衣江,最后到桌山,在此去世,葬于桌山鴛鴦池,應該可信。蠶叢氏是一個民族、群落,有許多人,桌山所葬可能是蠶叢氏的一個大人物(頭目)。青衣江,是岷江支流大渡河的支流,古稱若水(參《水經(jīng)注·卷三十六·沫水、若水》)。
中國桌山是天下奇山,具有唯一性、神秘性和參與性,是中國遠古時代的修煉基地,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寶貴資源,在此“時空”可能出現(xiàn)了扭曲,天人合一,古今合一。特提出建議:
一是把握知識性。為強調哲學、文化,建議用“道家文化”代替“道教文化”,道家講理念、規(guī)律,道教講信仰、遵從。老子、莊子是道家代表,屬于先秦思想派別。在桌山成立國際信仰文化研究中心、打造中國信仰文化基地。
二是把握學術性。建議聯(lián)合世界上所有桌山所在地社會組織,邀請聯(lián)合國生態(tài)組織指導或參與,成立國際桌山聯(lián)盟,由民間機構舉辦“世界桌山論壇”。把桌山與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亞特蘭蒂斯、美國加州“死亡谷”、南美亞馬遜黃金國、巴比倫空中花園、瑪雅文明、英國巨石陣、三星堆、金沙遺址、鶴鳴山、青城山、蜀道翠云廊等聯(lián)系在一起,舉辦“國際民俗文化與生態(tài)保護論壇”,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指示精神。出版桌山研究專著、普及讀物。
三是把握實戰(zhàn)性。建議從人性特別是從人的社會性出發(fā),打響“中國最美桌山”名片。拍攝電視劇《桌山傳奇》等。在桌山建設標志性的建筑物,如黃帝居丘、蠶叢墓(蠶叢祠)、蜀山氏紀念堂等,恢復川主廟,建設炳靈祠,重刻張道陵碑,開發(fā)降蟒溝,恢復老子升天臺,在懸崖刻寫大型“中國桌山”“人間天臺”字畫。開展穿越迷魂凼體育比賽活動。把中國桌山打造成世界最大天然養(yǎng)生平臺。
中國桌山可能不是宇宙學的“爆點”,但具有“五大奇點”——地理、時間、天象、文化、渦旋奇點,形成了“天能極地”——天地能量場的集聚地、極芯地,也可能是時間的起點與終點,甚至是人類的出發(fā)點與回歸點。對于康養(yǎng)專家來說,這是一個“天能養(yǎng)心極地”,“讓時間消失”的極點,需要重新詮釋“歲月無痕”“老少無差”內涵。
過去我們理解“歲月無痕、浮生若夢”大致是,時間在不經(jīng)意間流走沒有留下痕跡,人生就像短暫虛幻的夢境。現(xiàn)在,對于“歲月無痕、浮生若夢”的理解,應該指沒有年齡概念,對歲月悄悄流逝不知道,實際上是時間停止流動,這里可實現(xiàn)古今同在,老少一體。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功德圓滿。從數(shù)學上講,就是讓價值體積V=生命長度(X)*幸福寬度(Y)*事業(yè)高度(Z)達到最大值,中國桌山有助于“XYZ三度乘積達到極值”,既能延伸壽命,也能拓寬愉悅,更能提升事業(yè)境界。進入中國桌山,就邁入了“春秋時代”,這里清風雅雨,四季有景,不知冬夏。
中國桌山是讓“時間消失”的地方,是讓您“歲月無痕”、忘記年齡的地方,是讓您心境永遠年輕、精神終生健康的地方。這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結論,也是社會科學的最新成果。“要想身體好·多往桌山跑”!當然,信則靈,不信則泯。因為信,才是有緣人,人與自然才能同頻共振,相互耦合感應,達到和諧共生佳境。居住在中國桌山,您是否還有“年齡、養(yǎng)老”概念,完全取決于您自己!
(作者李后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聯(lián)主席、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第一部《生態(tài)康養(yǎng)論》作者、2023年8月9日于中國桌山)
(葉歌傳播)
上一篇:挑戰(zhàn)拳世界中國國際猜拳行令拳王爭霸賽9月成都舉辦等你來戰(zhàn)
下一篇:宜賓市南溪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開展廣告業(yè)統(tǒng)計年報工作培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