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6 14:08 瀏覽量:28815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報記者 連 荷 通訊員 張雨奇
在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有很多優秀的教授,80后孔祥珍作為其中的一員,始終以育人為導向,引導學生馳騁在學術的殿堂,她的課堂注重“三有”目標——有趣、有理、有用,打造“三度”課堂——高度、溫度、深度,敘食品內在之奧秘,述立身處世之學問,深受學生們的喜愛與認可。
孔祥珍,2007年從教至今,主要承擔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實驗》等課程教學工作。近年來,編寫出版了《生物化學》《食品生物化學》《食品化學》《油料科學原理》等國家級規劃教材和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主要從事植物蛋白產品的高品質化與高值化加工理論與技術、植物蛋白肽的高效制備理論與技術、植物蛋白相關產品的開發與應用等研究工作。
腳踏實地 求真務實
孔祥珍從教17年來,對工作滿懷熱情,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在教師崗位上潛心教書育人。教學中,堅持課堂內容“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定位,廣引博用案例,注重教學的“有趣、有理、有用”,進而達到教學目標。她堅持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從明確課程目標、優化教學內容、融入課程思政、改進教學方法、優化形成性評價機制等方面實施教學改革,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生化課堂,著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孔祥珍作為國家首批一流本科課程《生物化學》的教學團隊成員,堅持教學探索、創新改革,主持無錫市高等教育創新發展重點項目1項、江南大學金課建設等3項教學改革項目,先后獲評江南大學至善課程獎和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等,所授的《生物化學》課程,連續5年評教平均排名位列學院前5%。
創新方法 德教融合
孔祥珍注重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提出“問題式”教學法,多方引趣,著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主動學習的能力。課前圍繞每節課的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從學生成果導向角度分析如何高效開展教學活動,如何設計好課堂問題,激發學生思考。課堂講授注重生化知識體系的整體性,重難點突出,力爭引導學生做到融會貫通;教學中引入典型案例,并進行科學前沿的課堂拓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課堂參與度高;注重理論聯系實踐,強調學生的自我總結和思考,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她課后常常自省本節課從知識、能力、素質方面分別教會了學生什么,以及還可以如何更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想學并且會學。
孔祥珍充分挖掘蘊含在生物化學課程中的德育元素,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樹立科學自信以及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學生評價她講課生動形象,不僅教學方法多樣、拓展內容豐富,而且善于因材施教,能給予學生人生啟迪。
以賽育人 言傳身教
孔祥珍將育人工作從課堂之上延伸到課堂之外。她通過指導學科競賽、大創項目等渠道,拓展專業課程教學領域,致力于推動知識和能力并驅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先后指導國家級、省級等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6項,指導本科生獲校級優秀畢業論文,指導本科生為第一作者發表CSCD核心期刊論文6篇,指導學生課外學科競賽項目十余項,通過課堂內外和學生的密切互動,循循善誘,幫助學生們成長為優秀的“食品人”。
作為“食品生物化學”江南大學基層教學組織負責人及學院教學督導,孔祥珍注重課程建設及團隊建設,在學院實施推廣基于OBE理念的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實踐成果,有效促進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工程認證工作。以課程建設助力學科建設發展,促進一流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她本人主持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江蘇省雙創計劃項目以及企業橫向項目10余項。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約20篇,授權發明專利6件,完成科技成果鑒定1項(國際領先),參與出版專著4部。研究成果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等。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她嚴于律己,注重言傳身教,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認真對待每個學生,認真回應學生每個問題,始終把學生的成長成才放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立志當好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中國食品報》(2024年03月06日05版)
上一篇:郁瑞芬委員:完善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下一篇:全國人大代表冷友斌:發展“功能標識食品” 厚植健康產業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