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6 11:53 瀏覽量:22742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粵雙創 粵幸福 打造廣東雙新“雙創”升級版
——在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發展論壇上的發言
廣東省副省長 葉貞琴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朋友們:
借此機會,我介紹一下廣東省雙新雙創的做法,分享一些雙新雙創典型案例。
圖為廣東省人民政府 副省長葉貞琴致辭。本網記者 黃慧 攝
廣東省委、省政府一向高度重視雙新雙創工作。近年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業創新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推進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加大引導扶持服務力度,農村創業創新發展態勢較好。主要做法是:
一是加大雙新雙創業政策制度供給。今年來,出臺了《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實施意見》,以及《關于新型職業農民(生產經營型)認定管理辦法》等法規文件,實施全省鄉村專業人才培育工程,把打造雙新雙創升級版作為全省深入推進雙創工作的重要任務,為雙新雙創不斷完善制度保障。返鄉下鄉創業隊伍呈逐年增大趨勢,目前,我省新型職業農民總量67.5萬人,認定了新型職業農民3萬人。
二是加大投入發展雙新雙創載體。2016年以來,省財政安排1.8億元,支持江門、茂名市、湛江市建設3個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區,作為我省推進三產融合、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項目;2017年,全省創建了20個高質量國家雙創基地; 2018-2020年,全省將投入75億元,規劃扶持建設150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今年已啟動建設50個,這些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的重要平臺和載體。
三是大力營造雙新雙創濃厚氛圍。每年開展“雙創”系列賽事,培訓和比賽同步實施,為提高全省涉農創業創新者提供項目思路梳理、行業交流、學習和資源對接的平臺,促進項目與創投資本、創業政策、創業服務對接。2018年全省“雙創”大賽自5月份啟動,歷時5個月,共評選出金銀銅獎項目129個。樹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并廣泛宣傳。韶關樂昌市、珠海市斗門區被認定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先后有6名新農人被評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
在廣東,有許多雙新雙創的先進典型,他們的事跡激勵廣大返鄉創業人員奮勇爭先、助力鄉村振興。比如,去年被評為全國農業勞動模范的賈東亮,他在部隊服役18年,曾任空軍部隊副團職軍官,1997年主動選擇復員到第二故鄉——肇慶廣寧縣創業,一直到現有仍堅守初心、扎根當地,把6座荒山變成“山上一片林,山腰一園果,園中一群雞,山腳一口塘,平地菜花香,如詩如畫的生態農場”,年產值400多萬元,年利潤100多萬元。又比如,梅州有個85后返鄉創業的青年陳偉波,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后,原在深圳一家知名企業工作,2010年,回家鄉看到親戚養鴿陷入困境,經過調查,毅然決定返鄉創業養鴿子,8年來,從一開始試養3000對鴿子發展到如今年出欄乳鴿100多萬只,傾力打造“陳小鴿”品牌,打造鴿子養殖—加工—品牌銷售—創業孵化一體化產業鏈,帶動當地507戶貧困戶從事肉鴿養殖行業脫貧,2017年,貧困戶共獲得30多萬元的分紅收益。還比如,肇慶德慶有一位回鄉創業的外嫁女梁碧華,她把夫家家族生意的資本引入家鄉,2017年5月其,僅1年半時間,就把德慶歷史悠久、風味獨特的酸豆角和酸菜加工成打入國際市場的熱銷品,為鄉親們打開了脫貧致富之門,帶動的十幾個貧困戶每戶利用自家0.2畝到0.5畝不等的土地,當年就分別獲得了2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純收入。
圖為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論壇現場。李梅 攝
推進雙新雙創,任重而道遠。我們將借助雙新雙創博覽會這個平臺,認真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地區的做法,把大家好的理念、好的經驗帶回去,立足廣東實際,進一步完善雙新雙創扶持政策舉措,建強平臺,強化公共服務,真正將人才大省優勢轉變為雙新雙創優勢,帶動現代農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也希望農業農村部及社會各界繼續支持廣東現代農業發展,給予我們更多指導和幫助!(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