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av影片在线播放-久久这里只有精品热免费-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逼逼-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中國食品網,食品行業門戶網站,宣傳食品安全發展,服務品牌創建品牌傳播。食品行業影響力融媒體整合傳播推廣平臺。
服務消費經濟 誠邀各大品牌合作
您現在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 名酒莊 > 正文

警惕虛假宣傳陷阱 “保健品不是藥”

2019-01-08 15:47   瀏覽量:14343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一瓶以水、山梨糖醇以及梨、苦瓜等蔬果汁和食品添加劑為原料的“本草清液”,賣到267元,仍然有人趨之若鶩。就因為他們相信這款權健的飲料有所謂“排毒功效”。隨著權健事件被揭開,保健品的亂象成為關注的焦點。
 
  實際上,保健品虛假宣傳并非新問題。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僅2018年第一季度,消協就受理保健食品投訴1381起,其中投訴“虛假宣傳”的最多,有374起;受理保健用品投訴386起,“虛假宣傳”問題有175起。
 
  “很多保健食品的銷售是在監管部門的‘盲區’里進行的。”華東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劉少偉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大多數保健品銷售采用直銷模式,甚至還涉及傳銷行為,通常以點對點銷售為主,由直銷員完成,這為市場監管造成很大困難。
 
  劉少偉說:“直銷員在銷售時,會對目標顧客說產品具備對疾病的治療效果,口頭承諾很難查證。還有一些三無產品,就是通過拉熟人朋友,從人頭到人頭做直銷,監管部門的視線也很難捕捉到。”這些監管盲區都亟待掃清。
 
  值得注意的是,掉落在保健品“陷阱”中的大多數是老年人。公開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營養保健品銷售額超過2000億元,其中老年人消費占了5成以上。
 
  “我身邊也有一些老年朋友,拿退休工資買了一屋子的保健品,還不讓子女知道,勸也勸不聽,怎么辦呢?”劉少偉表示,最關鍵的是要改變這些老年朋友的觀念。
 
  2016年2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組織開展“保健食品消費者認知度問卷調查”,近七成的消費者表示對保健食品“大概了解”、“不太了解”和“不了解”。 結果顯示,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缺乏準確的辨識度和認知度,對于保健食品標識標志、保健功能、類別劃分等方面認知較為混亂。
 
  “老人年齡大了難免會出現一些身體問題,在渴望健康的情緒下,容易被保健品虛假宣傳的療效吸引,再加上銷售者的情感攻勢,不少老年人就會選擇購買保健品。”前博德嘉聯醫生集團CEO、中國非公醫療機構協會醫生集團分會副會長謝汝石告訴記者。
 
  在他看來,擋在保健品“陷阱”前最根本的屏障是,通過政府部門、媒體、社區醫生和家庭等多方科普,讓更多人清楚并牢記“保健品不是藥”。
 
  2017年,在中國消費者協會發放的《老年消費教育指導手冊》中,第一部分即“保健食品”篇,說明保健食品是“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強調保健食品的第一個消費誤區就是“保健品能治病”。
 
  “加強科普至關重要,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謝汝石說,“管理部門、宣傳部門、社區醫生以及家里的子女,都要行動起來,和老人有更多的溝通,讓老人對保健食品知識真正有科學的認識,說到他們心里去。”
 

分享到:

上一篇:長春市食藥監局寬城分局加強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
下一篇:琿春市開展糧油市場“安全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