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5 16:25 瀏覽量:28148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報
本報訊 發自安徽 安徽是農業大省,小麥是安徽省主要糧食作物。受氣候和栽培方式變化等因素影響,近年來,小麥赤霉病在安徽發生范圍和程度有逐年擴大與加重的趨勢。安徽省農業農村廳日前發布消息稱,預計今年小麥赤霉病全省大發生,預計發生面積2950萬畝,需實施預防面積約7000萬畝次,防控任務十分艱巨。
小麥赤霉病不僅影響產量,而且影響品質安全,小麥病粒率達到4%或赤霉毒素超過1000微克/公斤就不能食用。一旦食用了赤霉毒素超標的面粉制品,就會對身體造成危害。離開了質量安全,發展綠色農業就成了“空中樓閣”,黨中央“三農”工作目標就難以實現。
小麥赤霉病可防不可治。據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介紹,安徽省政府高度重視小麥赤霉病防控工作,省農業農村廳已把小麥赤霉病防控作為春季農業生產重點工作,成立了小麥赤霉病防控指揮部,已制定印發了《2019年小麥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并通過組織專家在線宣講、舉辦小麥赤霉病防治技術培訓、安排相關試驗研究等多種方式,安排專項資金,力爭把小麥赤霉病防住控好,把危害降至最小。
作為農戶該如何做好小麥赤霉病防治?安徽農業大學丁克堅教授介紹說,農戶要把握好防治時間,可按“見花打藥”來掌握,并要咨詢當地植保站,根據需求選丙硫菌唑等防效好的藥劑,通過自走式噴桿噴霧器或植保無人機噴藥,進而提高防治效果和農藥利用率,此外應科學施藥,噴藥后遇雨要及時補防。小麥收獲后要及時晾曬或烘干再入倉。
據悉,從4月中旬起,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將對小麥主產區赤霉病防控進展情況進行跟蹤調度,同時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科技趕集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普及小麥赤霉病防控知識。此外將通過組織專家深入一線、辦好田間課堂、開展農技人員駐村包點等多種形式的指導服務,提高防控技術到位率。
上一篇:銀川吳忠兩地建成肉菜流通追溯體系
下一篇:句容市專項檢查旅游景區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