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8 15:44 瀏覽量:14513 來源:中國科學報
本報訊 中國科學院農業資源研究中心在重金屬污染農田安全利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近日,該中心研究員李小方在《土地退化與發展》上發表論文,初步探討了我國在重金屬污染農田安全利用技術層面存在的困難及這些困難背后涉及的相關理論問題。
該文分析了我國當前食品重金屬污染情況和主要污染源,指出在土壤超標率初步明確的情況下,長期允許未受監管的污染糧食生產和流通有悖法律,因此,發展以優先保障糧食安全為目標的安全利用技術迫在眉睫。
李小方在該文中指出,以轉移、覆土、萃取為目標的場地污染修復技術基本上不適用于農田安全利用。安全利用技術的基本目標是在土壤、根際、體內轉運等環節實現對重金屬的多重阻隔。
李小方提出,一是技術要尊重土壤的屬性。土壤的重要性不僅僅在于其功能,還在于其作為人類資源的稀缺性和脆弱性。大規模施用修復技術可能永久改變土壤原本物化性質的鈍化劑,有可能帶來生態風險。二是要尊重相關方的利益,尊重市場原則。安全利用本質上仍是對土地資源的利用,而不是場地修復,因此必須考量技術成本問題。安全利用技術的推廣不能成為農民和當地政府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