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6 13:38 瀏覽量:30416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一個案例
在主題教育中,成都高新區科園社區地鐵接駁通勤專線試運行,為轄區1500多家企業、4萬職工破解上班“最后一公里”距離難題。截至目前,已有5萬余人次乘坐該通勤專線。
一組數據
開展主題教育以來,成都高新區開展集中學習5天,參加學習1300余人(次);累計發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等學習資料近6萬冊;聚焦19個方面問題,梳理出52個具體整改項目。
一個目標
以主題教育為抓手,成都高新區將全力打好“七大攻堅戰”,推動高質量發展,確保主題教育取得實效,加快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成都是全國第一批開展主題教育的副省級城市,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堅持把開展主題教育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緊緊圍繞“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總要求,高位謀劃、嚴密組織,以主題教育推動全市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講政治、轉作風、強擔當、解難題、促發展。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成都高新區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全過程。扎實推進四項重點工作,堅決推動學習教育入腦入心、調查研究務求實效、檢視問題直擊要害、整改落實真抓長抓;加大產業功能區項目建設,加快形成更多實物量,加快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在為民服務上解難題、見成效,持續改善民生福祉。
不忘初心再出發,牢記使命勇擔當,成都高新區將持續秉承高新精神,高標準高質量開展好主題教育,把不忘初心的標尺立起來,把牢記使命的責任扛起來,打好產業功能區項目建設、空港新城整體成勢、重大項目引進落戶、創新驅動產業培育、營商環境改革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優化提升、干部隊伍素質能力提升“七大攻堅戰”,加快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靶向調研
把情況摸清楚 把癥結分析透
挖掘機開挖土方、混凝土攪拌機不停、工人們繁忙施工……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施工現場一片繁忙。
東部新城建設,是成都優化城鄉空間布局、重塑產業經濟地理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部署。今年是東部新城建設整體成型成勢的關鍵之年。空港新城建設進展如何?項目推進過程中有哪些困難……
帶著這些思考,近期,成都高新區一行人先后來到三岔湖國際會都島選址點位、三岔鎮TOD項目、絳溪河公園等多個建設現場,聽取相關單位關于空港新城整體規劃建設推進情況的匯報,以及城市規劃設計領域專家的意見建議,詳細了解項目推進情況,并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問題。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從一開始就奔著問題去,聚焦問題開展靶向調研,成為主題教育中全區上下的思想共識——
作為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深入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改革創新、加快構建起健全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一直是成都高新區花大力氣探索創新、謀求突破的重要方面。上月末,成都高新區就“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創新路徑”前往菁蓉匯進行調研。調研中,一行人認真聽取全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推進情況匯報,與在蓉高校、專業服務平臺和企業代表面對面深入交流,問需求、聽建議、找癥結,詳細了解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改革創新工作進展。
把情況摸清楚,把癥結分析透。沉下去,讓調查研究帶露珠、接地氣,在主題教育中,高新區黨工委堅持從嚴從實,對標找準問題關鍵,各主題教育單位班子成員圍繞落實市委重點任務和“加快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目標,聚焦產業功能區項目建設、干部隊伍素質能力提升等方面,深入鄉鎮(街道)、村(社區)、轄區企業等各類主體開展調研,通過運用問卷調查、實地走訪、座談交流、個別約談等方式,掌握實情,積極把調查研究的過程轉變為答疑解惑、政策解讀、上門服務的過程。
真改實改
“改”字貫穿始終 把解決問題作為最終目的
“真正快速地解決了企業的問題。”近期,成都赤盒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向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贈送了一面內容為“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的錦旗,為成都高新區高效辦照服務點贊。
“奔著問題去、針對問題改”,把解決問題作為最終目的。在主題教育中,高新區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深入基層解剖“麻雀”,堅持以企業為中心,以辦事群眾需求為導向,在充實窗口力量、優化資源配置的同時,持續優化流程、精簡材料、不斷壓縮辦照時間,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持續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高新區持續優化流程、精簡材料、優化辦照服務提速企業登記,自上月起,將企業設立登記時間由原來的2個工作日壓縮至8個工作小時。
同時,推出企業智慧登記系統,將企業登記服務延伸至銀行網點,利用銀行成熟的服務體系、網絡,市場監管部門及時推送注冊登記信息,實現“自助服務終端+電腦端+手機端(微信)”三端一體的線上服務模式,并將企業登記服務向街道、科技孵化器、銀行網點延伸,在企業設立、變更(備案)登記過程中實現全流程線上辦理,只需4小時即可完成線上審批,真正做到了“流程網上走、登記不見面、企業少跑腿、就近辦開戶”,降低了市場準入制度性成本。
9月一個月來,成都高新區共辦理企業設立登記3019家,均在8個工作小時內辦結,切實在“為民服務解難題”取得扎實成效。
優化營商環境,持續為企業服務,帶來的不僅是企業辦事的便利,更是企業發展的飛躍。近日,成都高新區企業魯大師上市儀式在港交所上市大廳舉行,登陸港交所主板。
魯大師是高新區內企業成都安易迅科技有限公司通過一系列股權和協議安排,在開曼群島設立的上市主體公司。據悉,截至2018年12月31日,就用戶基礎而言,魯大師是中國最大的個人電腦及智能手機硬件和系統評測及監控解決方案供應商,個人電腦及移動設備每月活躍用戶市場份額分別為98.8%及58.9%。
這一成績的背后,是高新區持續為企業服務,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系列舉措。今年以來,高新區快馬加鞭兌現企業扶持政策,相繼啟動實施了產業培育新政18條、促進生物產業發展、優化產業服務促進企業創新發展等政策的申報和兌現,累計支持企業超過2000家,支持項目超過3000個,擬兌現政策支持資金5.17億元。截至今年8月底,成都高新區擁有市場主體超過18萬戶,其中企業近14萬戶。
攻堅克難
向沉疴積弊“亮劍” 回應群眾關切
早晨8點,一天的工作即將拉開序幕,在高朋大道地鐵H口,已經聚集了不少上班族,他們正在等待一會兒將要發出的科園社區地鐵接駁通勤專線A線。
“現在有了‘通勤專線’,我們上班方便多了。”對于“通勤專線”的開通,在東方希望工作的王先生很是高興。王先生告訴記者,以前從高朋大道地鐵口出來要步行半個小時才能到達公司,尤其是遇到下雨天,不能騎車,特別不方便。“如今好了,有了‘通勤專線’,再也不會擔心下雨天上班不方便了,‘通勤專線’真是開到我們的心坎里了。”王先生說。
“轄區是高新區的啟航地,聚集了地奧集團、海特、天府生命科技園等1500多家企業、4萬多職工。”成都高新區肖家河街道科園社區(籌)書記彭琳介紹,現行的公共交通主要集中在九興大道、創業路等主干線,園區區間道路與地鐵站點、公交站無接駁公共交通,破解企業職工上班的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尷尬距離,十分有必要。
破解企業發展難題,優化社區營商環境,科園社區臨時黨委攜手公交集團星辰公司黨委302車隊黨支部共同破冰解難題,并走訪調研企業需求,確定線路、車次、發車站點等要素,最終科園社區地鐵接駁通勤專線A線試運行。
科園社區地鐵接駁通勤專線包括A線和B線,覆蓋園區南、北片區。科園社區地鐵接駁通勤專線A線每四分鐘一班,專線車的乘坐方法、票價都和普通公交線路一樣,方便了轄區上班族們的乘車需求。截至目前,已有5萬余人次乘坐該通勤專線。B線共有11個站點,計劃下月之前運行。
成都高新區開展主題教育,不走形式、不留死角,牢牢牽住檢視整改的“牛鼻子”,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扎實推進專項整治和問題整改。
群眾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高新區堅持開門搞主題教育,將主題教育與回應民生關切,解決沉疴積弊聯系在一起,把整改落實貫穿始終,“一竿子插到底”解難題,扎實抓好整改落實,真正沉下去,不做表面文章。
“從2006年入住這個院落,已經13年了。這次改造后,我們好像住進了新房一樣!”76歲的雙和社區5號院居民李素清高興地告訴記者。近日,大源片區老舊院落外墻立面改造“百姓安居”民生工程再傳好消息,大源片區面積最大的院落——雙和社區5號院居民樓外墻立面改造工程目前已全部完工。
雙和社區5號院共涉及居民樓22棟,立面改造面積約72000平方米,自2018年11月開工,歷時10個月圓滿竣工,為1071戶大源居民帶來了煥然一新的安居環境。
開展主題教育以來,高新區聚焦19個方面問題,梳理出52個具體整改項目。同時,對調研發現的問題、群眾反映的問題、自身查找的問題列出清單、建立臺賬、制定整改措施,將主體責任交辦函、廉情直通車壩壩會、社會評價滿意度提升、推動落實“重點工作、重大項目、重要環節”工作等特色整改措施融入整改落實中。
成都高新區以問題求實效
主題教育助推高質量發展
近日,以色列Kamedis亞太·中國藥用植物創新中心簽約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該項目是以色列Kamedis公司聯合成都農高技轉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在亞太地區唯一一個集“研發+種植+中試+銷售”的中心,由伊蘭·切特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并同四川農業大學等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共同組成專家團隊。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已引入127個項目落戶,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其中包括諾獎團隊5個,院士團隊4個,高層次人才團隊51個。
以色列Kamedis亞太·中國藥用植物創新中心項目的落地正是成都高新區主題教育成效的“試金石”。
成都高新區充分運用主題教育成果,高質量高標準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堅持兩手抓、兩促進、兩提升,一手抓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一手抓好各項工作推進落實,堅持以工作實績、實物量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效最重要的標尺,決戰決勝打好“七大攻堅戰”,確保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在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成都高新區幫助瞄準企業生產、生活的“痛”“難”點,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結合自身實際從生產經營、企業發展環境、人才培養等方面打出系列“組合拳”,增強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產業生態圈。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局實地調研重大產業項目20余家,走訪企業130余家,搜集整理有關企業共性、個性化訴求共180余件,目前已協調解決160余件。
在新經濟活力區,成都高新區推行二維碼式黨員電子身份認證,方便黨員就近就便參加黨組織活動,同時在平臺中將全域黨員活動、黨群共享空間實時展示,為工作、生活在此的黨員提供“開放式”“體驗式”“互動式”的黨組織生活。
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加速創造。
川西風格的景觀墻、青翠繁茂的爬山虎……經過整治后,再走進廣和一街119號,早已不見原本雜亂無章的棚戶區,取而代之的是青翠幽靜的休閑區域。
成都通過“兩拆一增”再造城市微景觀,打造開放公園街區、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今年是成都高新區深入推進“兩拆一增”的“提質增效年”,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全面推進63個點位的“兩拆一增”工作,最直觀的收獲就是增綠面積達20萬平方米,相當于1400多個足球場。
擴大黨建“朋友圈”
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黨建聯盟成立
近日,由桂溪街道黨工委牽頭,聯合轄區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公司、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中國三峽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中國進出口銀行四川省分行、成都興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都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都職業技術學院等13家駐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在成都興城集團舉行“桂溪轄區黨建聯盟”成立儀式,開啟轄區“共建、共創、共享、共贏”的“全域大黨建”格局。
據桂溪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桂溪轄區黨建聯盟”的成立,標志著轄區互聯互通的又一次升級,推進了轄區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之間的互聯互動,實現組織共建、工作共推、資源共享、治理共抓、發展共促,將致力于將黨建工作與單位業務工作有機結合,從而統籌資源,使各成員單位互聯互動,使駐區企事業單位黨建工作與轄區經濟社區同步發展。
高新區新型人才服務工作站
成都石羊街道天府新谷分站授牌儀式舉行
為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強業界共治,推動人力資源協同發展,提升人才服務工作水平,切實“推動人才服務更貼近企業”,近日,成都高新區新型人才服務工作站石羊街道天府新谷分站授牌儀式在錦暉社區會議廳舉行。
下一步,石羊街道將協同成都高新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進一步探索建立規范化、標準化、品牌化的人才服務新體系,推動人力資源協同發展、提升人才服務工作水平,切實保障“人才服務更貼近企業”。(記者 宋妍妍 葉青)
上一篇:“史上糧食安全形勢最好時期”背后 我國化肥、農藥使用量雙現負增長
下一篇:成都高新區:出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