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7 11:02 瀏覽量:28658 來源:農民日報
兜底保障是脫貧攻堅的最后一道防線。在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論壇上,民政部有關領導介紹,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186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實現應保盡保。
此外,農村低保標準低的地方穩步提高標準,2017年起全國所有縣(市、區)的農村低保標準全部達到或超過國家扶貧標準;到今年6月底,22個脫貧攻堅任務重的省份農村低保平均標準達到4473元,全國深度貧困縣平均標準達到3979元,“三區三州”所轄縣平均標準也達到了3862元,穩定實現吃穿“兩不愁”。納入特困人員保障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生活保障標準不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這些措施,確保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收入全面超過國家扶貧標準,穩定實現吃穿“兩不愁”。同時,各地各方面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加強殘疾人幫扶和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保護,引導社會組織、慈善力量和社工參與,助力解決“三保障”問題,為服務打贏脫貧攻堅戰大局作出了重要貢獻。
民政部有關領導指出,與黨中央決策部署和貧困群眾的期望相比,兜底保障工作還存在不小差距。有的地方兜底保障底數不夠清楚,工作舉措不完善;有的地方運用相關政策不充分,存在“一兜了之”問題;有的地方農村低保標準制定調整不夠科學;有的地方錯誤理解脫貧摘帽時貧困發生率要求與低保的關系,“漏保”風險依然沒有消除,還有的地方“錯保”現象仍有發生。
民政部有關領導強調,切實兜住脫貧攻堅底線,是各級民政部門的重大政治責任。下一步,要將兜底保障政策精準落實到位,確保應保對象“一個不漏”,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要確保兜底保障到位;要有效解決重病、重殘等特殊貧困群體的脫貧難題;要鞏固脫貧成果,防止已脫貧人口返貧;要深入探討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之后的兜底保障頂層設計,加強兜底保障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為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形成綜合保障性扶貧格局、建立健全兜底保障長效機制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支撐。
會上,民政部與各地民政部門、地方黨委和政府、專家學者還總結了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的經驗和規律,分析了面臨的突出問題,共同探尋思路和對策,確保明年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